刘雪婷,朱炼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主要是应用于经动脉穿刺置管后测量动脉内压的一种监测方法,该监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直观性,能够降低外界因素对动脉内压监测的影响,同时能够有效发现患者在某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变化特点,但是,由于在使用该监测方法时,容易发生管道堵塞情况,导致患者形成血栓,为有效规避该监测方法的缺陷,在临床医学中常采用盐水进行管道冲洗[1]。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盐水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早产儿患者通过采用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最佳冲洗盐水的监测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在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随机选取104例早产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选号法,根据不同的冲洗方式将其分为对比组(n=52)采用肝素稀释盐水,观察组(n=52)采用生理盐水。其中,对比组患儿平均胎龄(32.25±2.34)岁,患儿平均出生体重(1.56±0.95)kg,男患儿29例,女患儿23例;观察组患儿平均胎龄(32.85±2.14)岁,患儿平均出生体重(1.60±0.87)kg,男患儿30例,女患儿22例。排除标准:排除不配合、治疗前凝血功能异常以及伴随有其他重症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
对两组患儿采取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在监测前对患儿的凝血功能、动脉侧支循环功能等进行监测,确保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前,患儿各项指标正常。同时,对观察组患儿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冲洗,对对比组患儿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采取肝素稀释盐水冲洗,两组流速均设置为1ml/h,留置管的留置时间最长不超过100小时。
对比两组冲洗方法对患儿的影响。分析患儿血栓形成率、凝血功能降低情况以及出血状况。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血栓形成率为11.54%(6/52),对比组患儿血栓形成率为17.31%(9/52),x2=10.146、P=0.001;观察组患儿凝血功能降低情况为0.00%(0/52),对比组患儿凝血功能降低情况为30.77%(16/52),x2=11.562、P=0.001;观察组患儿出血状况为0.00%(0/52),对比组患儿出血状况为11.54%(6/52),x2=10.415、P=0.001。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主要通过创伤性测量的方式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监测,该监测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血压监测法,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监测,同时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进行有效的连续性监测,能够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对患者体内的各项指标进行有效判断,同时能够监测患者的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等。但是在大量的临床操作中,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由于在监测过程中动脉留置管会形成血栓,从而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针对早产儿而言,由于患儿身体素质较差,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缺陷会对早产儿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2]。
通过研究发现,在对早产儿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通过利用肝素稀释盐水能够有效预防患儿血栓形成的改良,肝素稀释盐水中具有抗凝血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黏度,使患者的纤维溶解能力得到提高[3]。但是由于肝素稀释盐水的抗凝血功能较强,导致在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冲洗时,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影响,从综合角度出发,为有效改善患者的抗凝血机制,降低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通过采用生理盐水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形成血栓,同时规避肝素稀释盐水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通过生理盐水次序冲洗后血栓形成率、凝血功能降低情况以及出血状况均要小于对比组(P<0.05)。通过研究发现,本次研究相关数据与杨晓玲[4]的研究基本一致,在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具有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早产儿患者通过采用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最佳的冲洗盐水为生理盐水,通过采用生理盐水能够有效降低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生理盐水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