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鹤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考查,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在现阶段,写作教学中的问题比较多,许多教师仍在沿用比较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写作,出现拼凑甚至抄袭的现象不足为奇。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摒弃传统且落后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为小学作文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爱上作文。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关键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学习写作,积累素材,掌握写作技巧。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关注得较少,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练习写作,学生背负了过多的写作压力,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可以尝试带领学生解读文章,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在阅读中激发写作的兴趣。
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秋天丰收的画面,可以带领学生深度赏析,了解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描写心中美丽的秋天,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秋天或者其他季节的感想。学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写作,描绘美好的秋天。学生写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文章,尝试说一说自己的写作思路,写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这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二、创设合适的写作情境
很多学生写作时常常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因为学生年纪小,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没有积累素材,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只能抄袭。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还可以让学生沉浸到情境中,更好地抒发情感。另外,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创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写作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写作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调查,了解该年龄段的学生看待事物的眼光和方法,这样在指导的时候,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
例如,课文《一分钟》讲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因为晚起床1分钟而迟到了的故事,这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起晚了和迟到,相信许多学生都经历过,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亲身经历的感觉。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如果晚起了1分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人一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到讲台上演绎想象中的故事,台下的学生则尝试将台上学生的表演写成作文,各有分工,其乐无穷。等到学生写完了,教师可以让同学间互相传看。虽然写的是同一件事情,但由于寫作角度和思路,以及表现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作文内容异彩纷呈,非常有可读性。学生读到其他同学的作文时,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该如何改进自己作的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及时评价
在写作教学中,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教师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且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师要重视作文评价,还要不断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使其多样化,更有针对性,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教师评价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知道什么样的鼓励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效。现在都是一对多的教学方式,一位教师对应班级里的所有学生,教师要一篇一篇地看,挨个批改,学生拿到评语后已经过去很久了,很难产生深刻的感悟和体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吸取同学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再结合教师的评价就能有更多的收获。
例如,《猫》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猫之间的故事,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不要求字数,只要能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即可。教师写评语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点评。比如,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用鼓励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对于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写评语的时候可以多传授一些写作技巧,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耐心地讲解,而不是向学生发号施令,以免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渐发现写作的乐趣,将写作当成爱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