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政策对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2020-08-08 08:27胡一杰李亚慧王传会
大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福利待遇意愿政策

胡一杰 李亚慧 王传会

文章以高校农村户籍大学生的返乡就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该方面已经形成的研究成果设计问卷,针对在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进行研究。从其实际就业情况出发,以山东省的调研数据为例,实证分析就业政策对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影响。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减少社会阶层、城乡差距大等问题所导致的农村人才匮乏和农村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导更多的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如何有效解决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社会各界都给予广泛关注。为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以吸引大学生去基层就业。农村籍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群体,对农村更加了解和熟悉,在振兴农村发展时,这些在外求学的农村籍大学生的看法可能更有建设性。[1][2]但是目前,关于我国就业政策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针对就业政策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影响进行探索,为政府修改和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建议。

一、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就业障碍、就业心理、就业政策的优势和保障等。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故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在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方面,张秋山通过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态度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村籍大学生对就业问题持乐观态度,占比高于大学生的消极态度,影响就业的因素有父母期望、发展空间和就业环境等。[3]彭尔瑞等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因素有个人能力、人际关系、求职成本、就业公平等。[4]李宁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不愿返乡就业,大多期望能够在城市找到工作,并且优先选择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5]

在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难及就业障碍方面,徐晓宁等认为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就业障碍有经济障碍、思想障碍、个人能力障碍、自身心理因素障碍等,并提出了相关的推荐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难问题。[6]高志强等主要从主观和特性特质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提出帮助农村籍大学生如何突破障碍的相关建议。[7]任雪丽调查发现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是我国现有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农村籍学生很难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使其在就业竞争中不占优势。[8]钱芳研究显示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兴趣及父母的学历、在校获得的执业证书、奖学金等因素成正相关。[9]

在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刘祎研究认为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积极的和消极的心理因素,帮助农村籍大学生消除消极的就业心理,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提高就业质量。[10]陈方提出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四个方面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时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帮扶,要帮助农村籍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摒弃落后的就业观,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建设,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11]李媛媛分析了农村籍高职学生几种消极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解决其就业心理问题的建议。[12]

在农村籍大学生政策优势和保障方面,夏天通过对导致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客观原因分析,得出就业压力大的结论,部分农村大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不高、对学习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自己的目标不明确等问题。[13]钱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就业政策实施效果。她指出,就业政策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培养了大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当前的就业政策十分适合经济发展的趋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形。[14]郭雪莹认为政府作为激励主体颁布就业政策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一是激励受众范围广,具有权威性。二是激励效果好,效率高。三是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长远性。[15]

学术界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还比较少,在阅读文献时也发现些许问题,主要表现在:(1)研究对象比较笼统,农村籍大学生并不是全体大学生,研究缺乏针对性;(2)在研究内容上,多是对个人的心理等主观方面的研究,缺少客观数据的支持;(3)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区域之间的对比性数据;(4)在研究对象上,多是研究大学生个体,关于相关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的研究较少。

本文以山东省高校为例,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就业政策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影响,以此帮助政府制定有关的就业政策。

二、山东省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据山东省教育厅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山东省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33 处,其中高校30 所,科研机构3 处;普通高等学校145 所,其中本科院校67 所(含11 所独立学院),高职(专科)院校78 所,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11 所。

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总规模为248.24万人,比上年减少9.79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35%。研究生毕业2.48 万人(其中博士生1,529 人),比上年增加618 人;全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57.12 万人,本、专科分别为24.55 万人和32.57 万人。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公布的《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2.01万人,占全国总量的7.56%,其中,非师范类毕业生57.66 万人,师范类毕业生4.35 万人,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省共有58.55 万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总体就业率为94.42%,同比增长0.2 个百分点。

(一)山东省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山东省高校发展良好,招人人数逐年增多,同时就业率也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农村籍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城市。以山东省高校为例,对农村籍学生是否愿意返乡就业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42.3%的被调查农村籍大学生选择“愿意”,57.7%选择“不愿意”。原因是多方面的。

1.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在多个方面优于农村,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近年来,国家即使采取了许多惠农举措,城乡收入比例也依旧高达3.21 ∶1;城乡教育差距大,城镇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人口的比例远远大于农村中高学历人口比例;城乡医疗差距大,目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10%左右,而且由于医疗设施价格大幅上涨,农村地区出现了因生病而贫穷的情况;城乡消费差距大,农村消费水平也远远低于城市;城乡就业差距大,城市劳动人口的登记失业率的查询数据为5%,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即使没有明确的数据,但除去进城的1.3 亿农民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妇童,劳动力利用率极低。

2.专业对口问题

因为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缺少大量的可就业企业,因此农村并不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大量的专业明确的工作岗位,许多学生的专业在农村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农村籍大学生如果回到农村,并不能顺利地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在城市可以找到大量相关的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

3.理念因素

现阶段,农村地区的许多父母仍然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留在大城市。他们认为只有留在城市才会有好工作,才能为后代提供更好的机会。如果考上大学了还回农村,那还不如不考大学。这样的想法在农村根深蒂固,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即便有些农村籍大学生在城市工作并不如意,但怕自己回到农村后遭到嘲笑,不愿面对父母的质疑,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城市。

4.家庭因素

大多数的农村家长都认为城市比农村好,城市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在农村孩子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大多劝说自己的孩子留在城市,用自己的大部分积蓄为孩子在城市购置房产。如此一来,一些打算返乡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就留在大城市了。

通过调查显示,有47.8%大的学生选择“农村地区配套设施条件差”,41.45%选择“专业不对口”,28.92%选择“农村福利待遇不好”,28.57%选择“农村发展没有前途”,14.64%选择“家人不同意”,7.58%选择“面子过不去”。

调查中的农村地区配套设施条件差、农村福利待遇不好、农村发展没有前途与我们研究小组结论中的城乡差距大大致相同,在调查结果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由此我们可以说,城乡差距大是农村籍大学生不愿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

(二)促进山东省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政策分析

通过进一步研究,不难看出现阶段的农村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太低。要想吸引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在现阶段城乡差距大的现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就必须增强农村地区的吸引力。政府在农村地区制定一系列优厚的就业政策不失为增强农村地区吸引力的一个好办法。

有53.09%的调查对象选择,对高校学生的“就业政策吸引您返乡的因素有哪些?”的抽样调查显示,“社会保障完善(五险一金)”51.32%选择“良好的发展机会”,46.21%选择“高薪及福利待遇”,25.57%选择“管理费用和税费的优免”,24.87%选择“专业对口”,只有17.28%选择“工作体面”。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险、发展机会、高薪以及福利待遇是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最具吸引力的因素。

所以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地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城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近几年,由于公共卫生资源供应不足和医疗价格上涨,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因生病而陷入贫困的现象。所以政府应该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加强普及农村合作医疗的力度,结合城市经验建立符合农村地区具体情况的保障体系,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使人们能够勇往直前地投身于农村事业,更好地建设农村地区。

2.在农村地区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

农村籍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地区无法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无法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结合农村地区的具体条件,为农村籍大学生在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部分农村地区的事业岗位专门为农村籍大学生开放,为返乡创业的农村籍大学生制定专门的特殊优惠政策。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大学生村官”“服务社区计划”“三支一扶”等政策。

3.在农村地区加强福利待遇

农村地区的福利待遇较差也是农村籍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就业的一大原因,所以政府应该在维护公平的前提下,根据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适当提高农村地区的福利待遇。例如,根据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提高愿意去条件较差地区人员的工资,越是恶劣地区的工资水平越高;对在农村地区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

政府的就业政策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具体情况的就业政策。同时政府在制定出专门的针对性政策后,应该向相关人员进行宣传,使他们知道政府为吸引其返乡就业已经为他们制定专门的政策,并对他们在了解后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政策。同时应该根据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这些政策能够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更好地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三、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调查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取两种形式,即实地发放问卷和网络发放问卷,并分别回收整理问卷。在调研期间共发出问卷600 份,回收580 份,回收率为96.67%,剔除不合格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568 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 %。调查对象在性别这一维度中,女性占比较多(80.42%),如表3-1所示。

表3-1 调查对象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一)信度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对问卷里的量表及其各因子进行信度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3-2、表3-3所示。

表3-2 可靠性统计量

表3-3 项统计量

(二)效度分析

问卷的效度是指问卷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选取样本充分性和球形度检验;一般KOM统计量最佳值为大于0.9时,0.7以上可接受,0.5以下则不适宜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中KOM 取值0.883,大于0.7,趋近于0.9,表明KOM 检验效果较好。Bartlett的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Sig=0.000<0.01,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做因子分析。

表3-4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结果

由上表3-4可知,本次调查信度和效度均较好。

(三)就业政策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影响现状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就业政策是影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从就业政策这一角度出发,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深度分析,对现代就业政策与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在问及“您了解下列哪些就业政策?”时,最受欢迎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66.31%大学生选择。其次是“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此可见,大家最熟悉的就业政策会影响农村籍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说明就业政策的推广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

有53.09%大学生选择,“就业政策吸引您返乡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中,“社会保障完善(五险一金)”51.32%选择“良好的发展机会”,46.21%选择“高薪及福利待遇”,25.57%选择“管理费用和税费的优免”,24.87%选择“专业对口”,只有17.28%选择“工作体面”。从这一问题中看来,社会保险、发展机会、高薪以及福利待遇是就业政策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

“您了解哪些创业政策?”这一问题中,选择最多的是“大学生创业税收优惠”,有51.15%的大学生了解,其次是34.37%的大学生选择“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机制”,其他创业政策,如贷款优惠,资源提供等等则了解不多,都只有不到30%的大学生选择。

选择“您认为下列创业优惠政策对您创业意愿影响较大?”时,58.73%的大学生选择“大学生税收优惠政策”,49.9%选择“免费创业服务”,49.21%选择“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45.68%选择“享受培训补贴”,41.98%选择“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从这一题目发现优惠政策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最大。

根据本文的研究设计,就业政策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影响的描述性统计主要为个人意愿、福利待遇、发展前景、政策引导四个方面。而这4 个方面是从9个维度去展开,其中个人意愿由2 个维度分析,福利待遇由1 个维度分析,发展前景由2 个维度展开,政策引导由4 个维度展开,如表3-5所示。

表3-5 调查问卷与分析维度对应关联表

(四)相关性分析

就业政策中的各个维度与返乡就业意向之间关系是本次研究的焦点问题,借助Pearson’s 积差相关分析,具体如表3-6所示。

表3-6 就业政策中的各个维度与返乡就业意向的相关性

可以发现,就业政策中的各个维度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总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大,最大相关系数为0.202,p<0.01。各维度与返乡就业意愿总体水平之间,相关性一致。

个人意愿与返乡就业总体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小(R=0.135,p<0.01);福利待遇与返乡就业总体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小(R=0.134,p<0.01);发展前景与返乡就业总体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小(R=0.153,p<0.01)政策引导与返乡就业总体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小(R=0.202,p<0.01)。

(五)就业政策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向的回归分析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与就业政策中的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可以把就业政策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关联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函数模型,通过农村籍大学生的个人意愿、福利待遇、发展前景、政策引导等变量和维度去计算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总体水平。

1.方法选择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水平回归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在自变量选择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前进选取法和后退删除法。

2.结果分析

以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总水平作为因变量,把农村籍大学生个人意愿、福利待遇、发展前景、政策引导作为自变量,逐步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表3-7 Hosmer 和 Lemeshow 检验

Hosmer 和 Lemeshow 检验的结果,如表3-7所示,Hosmer 和 Lemeshow 检验表格的零假设使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数据。从其显著性检验Sig=0.980>0.5 看,接受零假设,认为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数据。

表3-8 就业意愿分类表

如表3-8所示,“分类表”给出了关于观测值和预测值的列联表。如果预测概率大于0.5则预测成立,反之预测不成立。本研究的预测概率为58.7%>50%,可以说明预测成立。

表3-9 逐步回归结果

如表3-9所示,逐步回归过程给出了每一步回归的参数估计信息。以步骤1 的最终模型为例,由B列的系数可得二元Logistic 模型为:P=1/(1+e-z),其中z=-1.373+0.111*政策引导-0.027*发展前景+0.116*福利待遇+0.095*个人意愿。

(六)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首先,就业宣传不到位,操作性较低。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籍大学生对相关就业政策知之甚少,更不提对农村籍大学生的相关政策,导致他们对许多相关优惠政策不了解,拒绝回乡就业。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政策宣传不到位,在校大学生不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农村籍大学生更是缺少对返乡就业政策的了解,以至于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不会产生返乡就业的想法。更有甚者,当地政府部门对政策不了解,使得有返乡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难以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其次,农村籍大学生的职场自我定位模糊,大多只是希望寻找相对稳定的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去向主要为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公务员等相对稳定的工作,而不是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一些岗位以及就业政策所支持的一些就业岗位。很多农村籍大学生想在大城市就业,一线城市甚至是二线城市劳动力供大于求而农村地区缺乏大量人才,高校毕业生因各种因素待业,他们的就业愿景往往不符合现实。

再次,学生家长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干涉。农村地区配套设施条件差,农村福利待遇不好。农村籍大学生和家长一直生活在农村,对于农村现有的设施条件和福利待遇非常熟悉,许多学生家长不同意他们的孩子返乡就业,认为在农村发展没有前途,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太大,如果目前的就业政策不对相关的设施待遇进行提升改进,很难吸引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

最后,农村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农村产业结构失衡,就业与产业结构不相符,不利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并且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返乡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的福利待遇,影响工作积极性,不能带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政策建议

探索就业政策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就是为了给农村地方政府、高校和家庭提供有用的参考建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特点,总结农村籍大学生返乡意愿低的原因,从而帮助国家和政府制定和修改现有的就业政策。

(一)政府促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措施

首先,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加强农村籍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目前了解就业政策的主要途径是政府的官方网站,事实上大学生极少浏览政府网站,所以很难熟知相关的政策。政府可以要求各大高校开设相关课程、讲座来帮助农村籍大学生了解相关的政策,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大学生经常浏览的地方宣传相关的就业政策。

其次,制定有利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经济发展政策。制定这一政策,首先要明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确定农村地区发展的独特性。根据各个地区的特色,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可以得到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为返乡的农村籍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再次,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学生创业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支持农村籍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而且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如果可以为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既可以解决人才流失问题,还有利于农民工回乡就业,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二)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进行就业规划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以及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等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改变和提高离不开高校的努力。

首先,深化专业培养方案,优化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高校应当联系当前经济发展特点,适时地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对当前已有的专业进行调整删减,适当增加新兴专业。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如果高校能够与农村特色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而高校根据企业所需人才进行专业培养,一来可以解决地方企业的人才缺失问题,二来保证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帮助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

其次,高校要开展有关就业规划的课程,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大学生确立多样化的职业目标,不再将职业目标单一地确定在事业单位、国企和公务员。高校宣传和讲解就业政策,帮助农村籍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支持岗位,增加农村籍大学生对这些岗位的参与。

(三)家庭、亲属应采取支持的态度

影响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父母的态度。在农村,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而很多农村地区认为孩子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有出路,所以农村家庭往往要求孩子留在城市工作,拒绝孩子回家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得到父母和其他亲属的支持,农村籍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自会提高。

首先,家人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抛除传统就业观念,帮助农村籍大学生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物质上,家庭应尽力支持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寻找工作的需求。

其次,营造一个积极的就业氛围,使人们对目前的就业形势都有一个正确并且全面的认识。这需要政府通过电视媒体、报纸等渠道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普及,并且要尽力帮助人们改正错误的就业观念,以此帮助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处在和谐的环境中。

(四)创造农村地区舒适的返乡就业环境

促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离不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对促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旧动能转换载体。山东省提出八大举措推进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并且在提升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中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特色产业镇建设带动镇域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俗民风优化提升。这一举措有利于农村建设大量优势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镇,加快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利于吸引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

其次,完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建设,从医疗资源,基础教育等方面进行改进,要让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时能够得到相应的福利。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医疗设施不完备,看病治病难;二是基础教育落后,与大城市相比,农村籍学生在知识和视野方面都落后。政府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村籍大学生在返乡就业时对就业环境十分满意,可以提高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意愿。

猜你喜欢
福利待遇意愿政策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政策
政策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助企政策
政策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及研究对策
党组织的温暖更多了
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程度对法律意识(自我维权)、家庭收入影响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福利项目需求预测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