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亮
摘 要:教师队伍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和个人成长,而作为教师队伍生力军的师范类专业高才生,其素质每况愈下,这多少与高三学生填报志愿时对师范专业的认知有关。主要论述学校、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填报观念,为师范专业输送更多优秀生源。
关键词:高三学生;填报志愿;师范专业;策略
最近几年以来,师范类专业的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这就导致师范类院校的竞争力每况愈下,不得不大量开辟非师范类专业,以此实现“曲线救国”,同时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师范毕业生的素养越来越低,这对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对师范专业所产生的误区,这种误区产生的原因既有学生的人生规划,也有学校的引导,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转变这种现象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越来越多的高三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师范专业。
一、学校要加强培训,帮助高三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不丰富,他们接触到最多的职业就是教师,这就会让他们意识到教育职业太枯燥乏味,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每天都要面对几十名“叽叽喳喳”的学生,使得他们看不到教师职业的光荣与使命。这时就需要学校在学生填报志愿之前进行有效的培训,帮助学生感悟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也需要将教师职业的崇高伟大之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项造福个人、社会、国家甚至是全人类的光辉职业。通过这种强有力的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师范专业观,激发更多的学生填报师范专业。
例如,高中学校在填报志愿之前可以邀请教育院校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做专题报告,主要内容不仅仅涉及填报师范专业的好处,还包括职业规划、人生价值等,要帮助学生剖析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怎么做好职业规划,最后再将师范专业的政策、使命、优势讲解给学生听。这样的讲座会帮助那些比较迷茫的学生有了选择的方向,会帮助那些对师范专业举棋不定的学生有了选择的勇气。
高考志愿填报培训的形式有很多,如专家讲座、教师“以身说法”、学生研讨会、师范专业生专题报告等,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举行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吸引学生从内心深处想去填报师范专业。
二、社会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认知
在现实中,有很多高三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缺少长远的眼光,仅关注这个学校的知名度,这个专业的分数,以及选择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毕业之后能否找到好工作,能否在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能否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媒体、宣传等舆论认为教师这个职业适合那些“与世无争”的学生,适合性格温和的学生,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引下,学生很容易陷入对师范专业的认识误区中。这就需要社会舆论对教师职业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能多加宣传教师职业的正能量,通过良好社会大环境的建设来影响高三学生建立积极的志愿填报认知。
例如,目前的社交媒体非常发达,也是学生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因此全社会都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将自己身边教师的正能量传递出去,将自己身边发生的教书育人的小事迹记录下来并传递出去。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宣传,让高三学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光荣,让他们感悟到三尺讲台也能创出一番事业。这就是社交媒体所建立的社会大环境,正是这个社会大环境在积极影响着高三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师范专业的选择。
其实教师职业关系着社会创新、关系着个人创造性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这些特点的存在也证明了教师职业也需要思想先進、敢于革新的人,也需要引领潮流的人。
三、个体要加强感悟,树立科学的师范专业认知
如果将影响高三学生填报志愿的因素进行分类,那么前文所说的学校培训、社会引导是外因,真正起到决定因素的是内因——学生的个体感悟,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教育职业的价值,认识到教书育人和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一致的,才能树立科学的教师职业认知,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填报师范专业。个体感悟的形成主要还是依靠学生通过对外界信息的评估来对自己人生规划进行认知,明白自己真正想从事的职业,以及对这个职业的科学理解。
例如,在现实中很多的高三男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首先将师范专业排除,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师范专业比较“内向”,适合于女生,自己志在四方,不能被三尺讲台所束缚。还有的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味地关注那些就业好、能挣钱的专业,而不问这个专业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是否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由于教师职业的“清贫”,被很多学生首先排除,这些都是个人感悟对填报师范专业的影响。
所以,高三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他们要认识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性别无要求,对志向无标准,只要有志于人类教育事业的高三学生都要勇于选择师范专业。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师范专业生源质量每况愈下的原因,特别是要从高三学生师范专业填报方面分析原因。针对高三学生对师范专业存在的误区,要通过学校、社会、个人三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教师观念,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从而引导最合适的学生填报师范专业。
参考文献:
[1]顾怡君.从生涯规划角度指导高考志愿填报[J].新课程评论,2017(10).
[2]吴晓玮.师范生职业认同类型及入学动机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
[3]刘佩铭.师范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5).
注:本文系2018年庆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普通中学高三学生在高考志愿选择中对师范教育取舍的调查研究——以环县为例》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QYLX(2018)223。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