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板书,具有典型的学科魅力、多元素养、丰富内涵,优秀的板书可使得语文教学神奇而充满韵味。语文教学中的板书,既是艺术的化身,又是语文文本内容的系统化、形象化、趣味化、概括化的展示,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效生成能力。优秀的语文板书,可引发中学生系统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板书的生成、呈现、系统、完善,也是学生思维进阶、能力形成的同步渐变过程。
关键词:语文板书;专业发展;思维进阶;能力形成
板书设计是一堂语文课的逻辑起点。板书既能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系统思考,又能凸显教师课堂上对内容和能力达成的精准效度。教师导引生成、凝练升华一节课的全过程,都可以从板书的发展轨迹中体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板书凸显要点、强化重点、固化延展。
笔者曾经在全国国培主讲中做过统计,在北京市级学科培训主讲中也做过实证性研究,得出的较为普遍的语文学科运用板书不利现象,可以概括为四点:无神、无目、无法、无度。无神,没有神韵;无目,没有目标;无法,没有方法;无度,过犹不及。
一、倡导语文教学之“三别四有”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回避三个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打造教师专业能力,使学生具有课堂的获得感。
(一)三个回避,即“三别”
1.一别:束之高阁,漠然视之
部分老师忽视板书的多元功能,不善于利用板书。我们知道,一节高效率的课堂,需要推动学生课堂上随机的互动生成,不能只是一味地利用预设好的多媒体进行呈现,狭隘的僵化的引领学生直勾勾地盯着投影,迎合着老师,演电影似的一幕幕播放流程,按照预先设计的课堂轨道,毫无生机地执行下去。教师的板书适时呈现,才是师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深化和提取,才是真正的学习体验过程。
其实,我们应当认识到,一个手无寸铁(只顾空口说白话)、一无长处(照本宣科)的满堂灌教师,如果每天如此“撞钟”,学生一定会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在漫无目的的教师琐碎语言中迷失方向。课堂没有呈现的抓手,思维没有牵引的工具,对未成年学生而言,结局只能是兴趣全无、茫然无措。
2.二别:粗枝大叶,应付了事
课堂教学没有精心的设计,就不会产生真实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有的老师形式化地走板书过场,让教学同样显得索然无味。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板书内容设计过于粗疏简略,从板书价值上没有明确认识,认为板书是无用之物、无劳之功,只是为了应付所谓的听课人评价的要素齐全而应景,随意添加一笔,殊不知视觉是学习获得的最佳路径,精致而恰当的板书,一定会给教学增色不少。
3.三别:手段匮乏,结构僵化
板书的价值,具有无限的魅力,板书的呈现具有多元的形式,而多元的形式,均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多样化理解,来源于切合学情实际的彰显形式,并不是教师单调的板书手段。有时板书出现的时机也是很有学问的,既要学生感到解渴,又让学生不感到多此一举。笔者认为,板书可以从内容维度体现逻辑思维的轨迹;可以从认知结论生成的纬度体现出学习认知的发展路径;可以从难点重点的凸显维度强化认知深度;可以从延展思维的角度使認知者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更加强大;可以从形象思维的角度让认知理解更加丰富便捷。只有从多元的维度去理解板书的效能和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会驾驭灵活,凸显效果。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倡导教师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生成、呈现,正是这些能力培养要素的集合载体。
细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也能体味出其中新意: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这两个特性,需要多元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语文魅力,感受语文的多彩。而新课标的新任务更是迫切呼唤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倡导教师把握文本、体验内容、设计板书、体现“两性”。
(二)基于语文课标要求,倡导板书的四位一体,即“四有”
1.一有素养:板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知识生成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通过学生参与设计生成语文板书,在活动和学习的过程中审美情趣、艺术素养浸润式形成,发酵、酝酿甜美的佳酿——学生的综合素养。
下面是《家》的板书设计,赋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家是一条船,驶向爱的港湾,在家的港湾,又可以体味生活的温馨,驾驶温馨安全的船,又可以一路奔向幸福向往的彼岸。人生起点,从家开始,沿着生活的路径一路漂,在渴望与机遇的变革中不断走向人生终点(归宿),而这一切都是从家而开始,最终又回归家的集合体。
2.二有特色:板书帮助领悟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综合融通的特色。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握,同时又生成了一种综合的语文学科素养和能力,板书的全程融通、丰富元素、显性基因、伸缩自如,恰恰可以担负这个桥梁使命。通过语文教学丰富的内容和延伸性的思维,嫁接板书的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在语文教学的视觉呈现中、品味里,引导学生深深地体验语文的人文内涵和多元内核。
3.三有发展:板书切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发展前景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科具有一种教化育人、文以载道、引人向善、促进人性深度思考的先天优势,它既能促进学生内在心智的发展,又能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能力,这是语文学科育人的优势,在学科文章阅读以及深度思维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走向思维品质的更高阶发展。借助语文板书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分享意识,教师在设计板书的前期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设计,促使学生课堂上参与展示,课后参与感受和品味,让学生在学习中一路享受快乐。
4.四有活力:板书利于建设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通过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板书,也可以增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激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学习观察、探究活动中不断走向热爱学习、深度学习。尤其强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加入生成性板书,使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更加强化,不断有一种成就感和获得感,进而使语文课堂促进孩子思维成长的效果更佳突出。高度浓缩信息和思想内容的语文板书,可以帮助教师把文本内容在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的信息链中系统呈现。
二、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一)口才与文才,需要板书
口才,就是指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同时具有演说的才能;文才就是会写,是指不仅会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而且会写一手漂亮的文章。的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依然不可忽视,尤其是语文教学,板书的呈现、交流互动、变化生成,正是中华文化和汉化文字艺术的教育绵延过程,西方的文字岂能具有板书艺术的神奇魅力,汉字的魅力彰显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就在这板书点化之间悄然进行,绵延亘古,流芳百世。
(二)审美与艺术,呼唤板书
语文教学的板书审美性和艺术性无人能敌,它的学科魅力、多元素养、丰富内涵,使得语文教学神奇而充满韵味。语文教师与其他各科有着显著不同的要求是:懂得文学鉴赏。一位语文教师(不管他是教高中的还是教初中的),如果不能具备相应的文学鉴赏能力,那么,他就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我们的语文教师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呢?语文教师不懂得或者不擅長文学鉴赏就等于体育教师不会打篮球、理化教师不会做实验、音乐教师不会五线谱。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科专业素养的不过关。
(三)情感与志趣,基于板书
语文课必须情满天下,必须情寓其中,而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也应当体现如下精神:
1.板书融入情感:教师不仅要有感情,还得有激情;而设计的语文学科板书也要依据文本内容,专注文本的情感线条和脉络,运用线条和图形彰显丰富的语文情感。
2.板书寓于情境:必须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特定的氛围和情境;语文学科的板书,正适合营造情景,文图并茂、声东击西、虚实相和、动静开阖,一系列的板书营造文本聚焦下的情境。
3.板书富有情趣: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设计的板书体现人文性,充满情趣和感染力,就是语文学科的魅力。教师的教学有激情还不够,还得有趣味,要求教学生动活泼,有山重水复,有柳暗花明,有起伏跌宕,有妙趣横生,板书教学就是综合魅力的体现载体。
4.板书彰显情怀:语文学科的任何呈现和含蓄的信息,都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生成,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的特殊使命,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和高尚的情怀。板书教学的凝练和神奇魅力,可以在精练和趣味中体现语文的情怀,让学生赏心悦目,提升学科素养和人文情怀。
作者简介:马耀国(1973.10—),男,汉族,甘肃白银人,硕士研究生,北京市通州区教研中心研修员,北京师范大学高精尖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通州区运河领军人才,出版多部个人专著,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与中高考。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