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之语言的魅力

2020-08-04 09:52应国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5期
关键词:魅力幼儿教师教师应

应国芳

摘  要:说起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我相信,每一位从事过幼教工作的教育者都能长篇大论的说出一二三四点来,其中包括职业道德和修养、教师的职业特点、心理素养和交往能力、教育观念和技能以及专业的基本功和技能等等。我在本篇文章中要谈到的是关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具备什么?语言的魅力对于幼儿有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素养语言魅力

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示范性

3~6岁的幼儿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他们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来的,他们缺乏语言的识别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示范,幼儿的语言就得不到正确的发展。在幼儿园,教师无疑是幼儿们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腔一式甚至某种口头禅幼儿都非常敏感,都乐于模仿。因此说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家、设计师都给房子、车、家具等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赋予了人性化的设计。作为人与人沟通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就更应该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了。幼儿教师与幼儿是互动的双方,作为互动一方的教师,其语言的人性化应表现在三个方面:

1、尊重幼儿

孩子虽小,但他們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说话时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平时与幼儿说话是应尽量注意保护孩子的“面子”。小班的幼儿偶尔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尿了裤子不愿意告诉老师,怕老师说:“你怎么会尿裤子?”这样一说,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就会笑话自己尿了裤子,被大家笑话多没“面子”呀,只有自己忍着。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考虑一下,照顾孩子的感受,不用带有责备的质问,而是蹲下来亲切地、轻声地说一句:“没关系,我们悄悄地去办公室换上干净地裤子。放心吧,我会替你保密的,小朋友们不会发现的。”我想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有顾虑了,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2、平等交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做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即要求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的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

个垃圾筐吗?”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说:“不许把纸扔在地上。”我想则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常说,“你好”、“请”、“没关系”、“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而不能习惯于用强制性的“要这样做”、“那样可不行”、“不许”、“不能”等等语言,否则会阻碍孩子主动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3、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的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燥情绪得以缓和。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教师的语言正是为幼儿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儿园不同于小学或初高中,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大环境里,幼儿教师的语言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语言就像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幼儿正确的方向;又像湍急河流中的小桥,为幼儿架起通往成功的小路……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语言魅力呢?我认为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他们所说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外界模仿而来的,孩子们没有识别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就得不到正确的发展。在家里,与孩子们相处时间最长的是家长,而到了幼儿园,教师便是幼儿们学习、模仿的对象了,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是说话的表情、动作、口头禅都会成为孩子们争相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语言在面对幼儿时就要做到规范,正确。现在的幼儿教师年轻化越来越普遍,因此,面对着一群90后的小老师,作为同事间的交流我们会掌握很多时下很流行的语言,而与此同时就面临了一个问题,她们把过于前卫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带到了课堂上、教师中,孩子们听到这些“好玩”的语言会哈哈大笑,进而相互模仿,从一方面来看,孩子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快,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担忧,这样的语言会不会对幼儿带来什么不好的反效果。90后的年轻人有很多网络上迅速窜红的网络名词,有一次,在与其他当老师的朋友聊天时,她说到了“我们班那个小女孩好口耐的!”“口耐”就是网络名词,也就是“可爱”的意思;或者有时候也会说“偶不喜欢吃青菜”,“偶”就是“我”的意思……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尽管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在工作岗位上也这么说话,但是习惯是一个很可怕的力量,当人对一种方式习惯了以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以为常。通过与他的交谈,我之后在与班里的小朋友说话时就非常注意这点,力求自己的语言做到规范,让孩子们在正确、规范的语言环境下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教师语言的魅力还要注意人性化。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即要求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常常请幼儿说礼貌用语,其实,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对待幼儿时也应该向他们说礼貌用语。

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做好不要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的提醒幼儿:“你们可以拿一个垃圾筐放在这里。”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用过的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说:“不许把纸扔在地上。”孩子们或许不会把纸扔到地上,但是对于以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他们会觉得“老师就是这样说话的,所以我也可以这样说话。”

语言的魅力还有很多,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掌握规范语言的基础上,再做到人性化,让祖国的花朵在纯洁、健康的语言环境下茁壮成长,开出她们最耀眼的花朵!

语言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文化载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来得以进行。我认为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幼儿的语言教育,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主动学习,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感受教师的魅力。

猜你喜欢
魅力幼儿教师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