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化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探究

2020-08-04 08:32陈幼丽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人性化管理者

陈幼丽

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实现教育管理水平提高,不仅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高职教育拥抱素质教育理念获得创新发展。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性化理念对于改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而言,意义显著,如何将人性化理念渗透至教育管理工作之中,是每一位高职工作者应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有必要认识人性化理念的内涵及价值,并采取科学策略推动人性化教育管理实现,切实增强教育管理实效性,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学生中心展开教育管理思考。人性化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势必需要转变模式,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在校园活动和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及良好品行,以此促进学生就业素养提升,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走上全面發展之路,从而更好地达成高职院校向就业市场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任务,并带动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从上述认识出发,本文主要在分析将人性化理念渗透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价值的基础之上,探讨以人性化理念开展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力求为高职教育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渗透人性化理念的价值分析

1.1 有利于彰显高职学生个性色彩

过去,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侧重点在于保证高职学生遵守纪律,虽然这种做法符合教育管理的一般规律,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却因为过分偏重纪律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色彩,未能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将人性化理念渗透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之中,能够有效促使高职教育管理者在强调纪律的同时,看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去完善教育管理工作,以此让学生理解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形成乐观心态。

1.2 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条件改善

人性化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势必加大对于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保证高职院校拥有学生所需要的硬件设备,推动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充分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与此同时,人性化理念还要求高职院校通过教育管理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势必完善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师资力量,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从而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高职院校软件改善,充分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1.3 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化

人性化教育管理是制度化教育管理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在人性化管理下,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主体,对于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充分了解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目标、内容及意义,从而自觉遵守相关行为规范及各类规章制度,给予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以充分支持,主动配合高职院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并积极地参与到高职院校开展的各项校园活动中去。在获得学生的支持之后,高职院校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的阻力会显著减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所制定的教育管理制度亦是人性化、彰显学生个性色彩且存在弹性管理、柔性管理空间和可能的制度。

2 应用人性化理念开展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策略

2.1 尊重学生在校园生活及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性化理念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人性化教育管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此,人性化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校园生活及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为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高职院校可以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采取如下措施:

2.1.1 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与此同时,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高职学生接触外部信息的频率提高、数量增多,导致其思想很容易受到干扰,因此高职教育管理者需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重视聆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促使其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高职教育管理者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不仅应重视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及情感问题,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1.2 开展多样的教育管理活动

开展多样的教育管理活动是高职教育管理者增强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并推出针对性教育管理措施的有效方式。教育管理活动可分为校内教育管理活动和校外教育管理活动两类:校内教育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专题讲座、学生演讲辩论比赛、体育比赛及各类舞台表演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校外教育管理活动则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研究、志愿者服务及实地考察等多样实践形式。为了促进教育管理活动开展,高职院校可以倡导学生成立社团,比如篮球社、文学社、戏剧社等,促使学生在社团中紧密合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此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1.3 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许多高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处于迷茫状态,因而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和动力,其主体性也难以得到激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职学生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没有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为此,高职院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同时为高职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更好满足彰显学生个性的教育管理要求。

2.2 打造专业人性化教育管理队伍

实现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人性化,必须依托于一支深入理解人性化教育理念实质、富有细心爱心及同理心,且兼具扎实专业功底及专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育管理队伍。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对现有教育管理者进行人性化管理主题培训,让他们掌握人性化教育管理方法,比如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技巧、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的技巧等,推动教育管理队伍在以高职院校的各类规章制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重结合柔性管理及弹性管理要求,给予学生爱与关怀。

2.3 健全教育管理制度配合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

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人性化教育管理实现的充分必要前提。离开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理”就偏离了其内涵本质,成为了“放养”,盲目性和随意性极强,难以在高职学生心中树立教育管理者的威信。为此,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性化理念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展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充分考虑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制定紧急情况预案,提高教育管理者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基本遵循,切实保障教育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人性化理念在彰显学生个性色彩、推动学生呢个个性化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及推动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化等各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丰富的教育管理活动、鼓励学生成立校园社团、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应引入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同时对现有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理念培训工作;应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以此保证人性化教育管理的实现。

(作者单位: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人性化管理者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探究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窗口和镜子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于士官学员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院校教育贴近实战的几点思考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