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翻转之长篙 向素养更深处漫溯

2020-08-04 08:32毛国敏张迷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数感符号素养

毛国敏 张迷

本文以《认识正负数》一课为例,阐述借助翻转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脚手架,以微视频为载体。与传统教学相比,先学后教,改变了师生角色,也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渗透。

自主学习任务单作为翻转课堂教学的产物,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说明书”和“脚手架”,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抓手”。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提升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学生带着任务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的培养的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的数学素养。

学习任务一:《认识正负数》是一节概念课,学习任务一突出了概念教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中抽取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形成概念。一开始,让学生观看视频一说反话游戏,然后让学生完成exe互动软件中的把反话填完整和让学生自己举出几个意思相反的例子并在企业微信群中分享,這一活动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丰富的例子,充分感知“什么是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任务二:探究用符号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学生的符号意识也慢慢的得以培养和建立。通过天气预报的形式为学生提供6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意义相反的温度,有了丰富的素材做支撑,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地调动,学生用智慧的头脑,“创造”出了丰富的表示意义相反温度的方法;2011版新课标强调,要注重符号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体会符号表达的简洁美。为此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自主创造符号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然后学生填写企业微信群中的邀请链接,把记录结果上传给教师,教师把记录结果再企业微信云平台中共享,学生在云平态上对比,讨论,交流,体验到 “+”“-”产生的必要性、简洁性。这一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学生的认识逐渐从模糊走向清晰,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理解,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学习任务突显数感的发展和建立,让学生经历正负数符号化的过程。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正负数概念的探究过程,学生对正负数的感知,即数感,就扎根心底了,正负数的数感也由此得到发展和建立。

“课堂学习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仪,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利抓手。

进阶作业  进阶作业集趣味性、思维性为一体,迅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体会到0是动态的,从而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本质的理解。通过实际问题中5次的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协作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达成目标的设计满足了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的 协作探究的题目设计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情境,问题具有探究的挑战性意义,这样学生会全身心投入攻坚克难。借助温度计,学生对数的认识从温度计迁移到数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学会表达、交流、内省,进一步体会到数系的扩充。

拓展扩充  观看视频4,了解正负数的历史,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德育教育,直指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中课堂学习任务单的探究指向更具体,要求更明确。学生在探究讨论时更易抓住重点,形成知识框架。题目的设计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有创作的欲望,渗透了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脱离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认识正负数》一课,借助翻转课堂的三要素(微视频,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多去思考数学,体验数学,使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体现与落实。

网络海纳百川,技术妙笔生花。借助翻转课堂,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数感符号素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