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森胜
摘 要:近三十年来,民办高等学校迅速发展,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其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如何,值得深入研究。主要采用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从体育教师、场地设施、课程设置、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科研等六个方面,对广州市25所民办高等学校的学校体育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广州市民办高等学校体育在教师队伍、场地设施、课程设置、教师科研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校体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目的民办学校由于其辦学性质、资金来源的不同,其办学理念和思路必然不同于其他公办高校。但是,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教育“产业”,其教育管理方式又离不开目前绝大多数公办高校的模式。特别是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沿用了公办高校的体育教育模式,采取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负责制。在这种“经济”的管理模式下,民办高校的体育教育也自然存在诸多问题。而且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思路一般都较为市场化,往往会导致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学更加流于形式,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1]。对广州市民办高校学校体育进行的研究,将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学校体育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文献检索、上网查阅、阅读刊物等方法查阅了大量有关民办高校体育和体育教育及体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
2.2 逻辑分析法
通过国内外相关资料的阅读,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比研究,归纳出适应广州市民办高校学校体育管理发展的途径。
2.3 访谈法
采用访谈法,对广州市25所民办高校的体育教研室主任进行访谈,为后期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2.4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25所民办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得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找出存在的问题。
2.4.1 样本的选取
本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广州市民办高校学校体育的现状,对广州市现有的25所民办高校的所有体育教师共285人发放问卷,回收率100%,教师样本总数N1=285人,学校样本总数N2=25所(由于问卷中“学校基本情况”的调查,同一个学校的教师都回答一样,因此在统计时为了方便,以学校为单位,每个学校选出一份,共25份来进行统计)。
2.4.2 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1)效度检验为了确保问卷内容能够有效地涵盖本研究的主题,请相关领域12名专家(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对本调查问卷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指标内容进行了有效性认定。效度检验结果有8名专家评价问卷有效,有4名专家评价问卷基本有效,由此可以认为,问卷基本涵盖了研究主题。(2)信度检验:信度检验采取了重测法,在25所民办高校中随机抽取7所民办高校,对其所有的65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然后间隔一个月,对这65名体育教师再次发放问卷重测,相关系数R=0.82,表明问卷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前期的资料归纳和整理,拟将广州市民办高校学校体育现状分为体育教师、场地设施、课程设置、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科研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广州市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
广州市民办高校是属于以学养学型,采取企业管理制,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基本上是聘任制。从年龄上看,在285名体育教师中,30岁以下的有105人,占比36.8%;30岁到50岁之间的有145人,占比50.9%;50岁以上的有35人,占比12.3%。从性别上看,在285名体育教师中,女性体育教师有75人,占比26.3%;男性体育教师有210人,占比73.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年轻化、职称讲师化。在调查访问过程中还发现,体育部门的领导基本是离退休的老教授担任,青年教师的流动很快,青年教师对工作条件不满意就辞职,学校就再聘任一个本科生来代替,甚至有的还聘任未毕业的本科生代课[2]。
3.2 广州市民办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首要的最基本的条件,场地器材就相当于战场上的“粮草”,要想“打好仗”,即搞好体育教学,首先得解决场地器材这个“粮草”问题。经过对广州市民办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统计数据显示:在调查的25所民办高校中,基本都有较为完备的体育场地,其中18所民办高校有室内场地,但是不能保证所有的体育课都在室内上;有7所学校没有室内场地。而且被调查的所有民办高校中的室外场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需要整修或重建。另外有3所民办高校有高尔夫球练习场地。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基本能满足学校学生的正常体育教学,不但配备了基础的体育设施,还建有一些新兴流行项目运动场地。但是在相应的场地配套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造成了民办高校体育场地过度磨损和过早老化[3]。
3.3 广州市民办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的健康和健身习惯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习惯的重要培养目标。高校体育课程一般以运动项目为基础进行设置,目前较为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一般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滑冰等。高校体育课程目前正处在改革和发展中,其课程如何设置,值得思考[4]。而对广州市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发现,在民办高校的“企业制”管理模式下,学校考虑更多的是生源问题,所以希望在学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喜好和需求,一方面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喜好设置学校体育课程,这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如果学校过分迎合学生喜好和需求,而有时候自身师资条件不够,勉强上马,会造成诸多问题,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4 广州市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与任务的主要途径,学校体育工作以体育教学为中心。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担任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备课缺乏主动性,在285名体育教师中,认真备课写教案的有108名教师,占总人数的37.9%,大多数时候会去备课写教案的有110名教师,占总人数的38.6.%,偶尔备课写教案的有50人,占总人数的17.5%,而有17人是从来不备课写教案的,占总人数的6.0%。
3.5 广州市民办高校的体育竞赛和课外活動
高校举办体育赛事能提高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参加省、市级高校有利于提高其知名度,民办高校体育赛事常规是一年举行一次田径比赛,期间举办学生篮球或足球比赛等。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个人或集体的形式,通过自身的身体活动,使身心得到发展,它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5]。民办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完全是自发的,主要是因为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对课外活动支持较少。
3.6 广州市民办高校的体育科研
体育科研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体育教师工作成果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种途径。科研成果往往以发表论文和课题研究的形式来体现,因此,发表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数量是科研能力和成果的重要反映。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广州市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发表论文较少,在285名体育教师中,近五年来没有发表论文的有58人,占比20.3%,70.5%的人仅发表过1篇论文。民办高校的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学校体育工作以实践为主,而管理者则认为体育教师只要能把体育课上好就可以了;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缺乏经费支持和政策激励[6]。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广州市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结构上,教师队伍较为年轻化,性别比例失衡。教师的学历、职称方面整体有所提升,这与近年来高校扩招有一定的关系。
4.1.2 广州市民办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基本齐全,能满足学校的日常体育教学,但缺乏相应的维修管理,许多学校的场地开始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1.3 广州市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灵活,许多学校会较为灵活的根据学生的需求去设置相应的课程,但这也弱化了体育教学大纲的作用。
4.1.4 广州市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师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在课程设置上,因为开设各种新兴和流行的运动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本校师资实际情况,造成教师负担过重或者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4.1.5 广州市民办高校能够正常开展学校体育竞赛,但课外体育活动基本由学生自发开展。
4.1.6 广州市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的主动性和外部支持条件有待改善。
4.2 建议
4.2.1 优化教师队伍民办高校在注重经济收入效益的同时,应投入较多的资金,改善体育教师的经济条件,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同时应提供较多的学习、晋升机会,减少青年教师的流动。
4.2.2 建立健全体育场地管理制度民办高校在注重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保护和保养体育场地。应建立合理的场地使用管理制度,甚至可以将学校场地整体打包外租,让专门的体育管理公司经营,从而减轻学校的办学压力,让场地得到更加合理的运用。
4.2.3 鼓励创新体育教育教学新思路未来民办高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面向社会,在身心和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养成,以快乐体育为主体,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所以民办高校体育在设置体育课程时更加应该以“市场”的需求,即学生的需求为准,确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能更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体育教育目标。
4.2.4 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训练和科研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师科研工作的鼓励,民办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训练和科研鼓励机制,激发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训练和科研激情和热情,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刻苦训练,进行体育科研活动,提高民办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峰.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1): 90-92.
[2]余蓉晖,周福建,周欣.湖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 2002(3): 78-79.
[3]王汝英.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及其影响因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5): 128-130.
[4]陈忠宇.民办学院开展课外俱乐部活动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50-51.
[5]苟定邦,李梦泽,林华.陕西民办高校体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3): 37-39.
[6]杜书凯等.我国民办高校体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3): 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