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发掘探究刘中勇教授诊治心衰病的临床用药规律*

2020-08-03 03:46罗兴滢刘中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8期
关键词:橘皮运化白术

罗兴滢 刘中勇

(1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 级研究生 南昌330004;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心衰病患者明显的临床表现为心慌、气喘、肢体浮肿等。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同时有略微气短、心慌,发作时间较短暂,休息后症状可获得比较显著的改善;重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伴有下肢水肿,发作时间较久,休息后也无法自行得到有效的改善。 西医学中的各类已知或未知原因而致的心力衰竭都归属于此范畴。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全世界心力衰竭患者约有1.17 亿人,其中中国心衰患者数量约为2 997.1 万,占世界的1/4左右。 近几年以来,我国心衰疾病患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衰病已逐渐成为危害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之一。 刘中勇教授为江西省名中医,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探究以数据发掘为方法,研究刘中勇教授诊治心衰病的临床用药规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 年12 月~2019 年8 月期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中勇教授诊治的心衰病门诊病案60 个,均为治疗有效病例。收治时间,疗效标准。

1.2 挖掘方法与指标 数据发掘采用SPSS24.0 统

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出每味药的运用次数,找出核心药味及其用药频次,剖析方剂组成规律,概括出治疗心衰病的方药配伍。

2 结果

2.1 中药使用情况 一共统计到68 味中药材,其中共计20 味运用次数超过20 次的中药材,由多到少依次为黄芪、党参、桂枝、当归、炙甘草、赤参、茯苓、川芎、赤芍药、白芍药、白术、橘皮、法半夏、桃仁、红花、泽泻、猪苓、枳壳、厚朴、麦冬,共计使用739次。 见表1。

表1 使用率最高的前20味中药

2.2 中药功能分析 运用次数在前20 味的中药中,解表药有桂枝,共采用48 次;活血化瘀药中包含赤参、川芎、桃仁、红花,共采用146 次;补气药中包含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共采用185 次;清热凉血药有赤芍药,共采用39 次;补血药中包含当归、白芍药,共采用85 次;理气药中包含橘皮、枳壳,共采用60 次;化痰止咳平喘药有法半夏,共采用34 次;利水渗湿药中包含泽泻、茯苓、猪苓,共采用99 次;化湿药有厚朴,共采用23 次;补阴药有麦冬,共采用20 次。 见表2。

表2 不同功效中药频次统计表

3 讨论

本研究纳入60 份门诊病案,统计到68 味中药材, 运用20 次以上的中药有20 味, 共计使用739次,说明这次数据发掘所得到的20 味中药是刘中勇教授诊治心衰病的最常用中药。

刘中勇教授治疗心衰病补气药和活血祛瘀药运用最多,表明刘中勇治疗心衰病尤其注重益气活血法的使用。 心阳虚损,气血不运,脉管瘀阻,反之又加重气血阴阳的亏虚,则可致心衰。 清代医家王清任擅长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衰疾病,《医林改错·卷上》说:“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加之生脉散或六君子汤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 于桂芝等[1]以补气合用活血法诊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 例,选方为自拟益气活血汤,结果总有效率为88%,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 有诊疗病例[2]显示,运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心衰疾病效果明显。 益气活血药能够加强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降低心室重构的风险,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效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从而降低心衰的致死率。 下面总结出刘教授用于治疗心衰病的常用方剂如下:

3.1 生脉散、六君子汤 主要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麦冬、炙甘草、橘皮、法半夏。 黄芪大补元气,党参甘平、补益生津,临床常用二者代替人参。生脉散的初衷主要是针对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后世医家经过无数次的临床实践证明为益气养阴之主方。 六君子汤乃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来,六君子汤具有补益脾胃、燥湿祛痰的功效。 采用这两首方剂治疗心衰疾病,可从肺、脾着手辨证施治。肺主气,脾主运化,气机调畅,运化功能正常,脏腑气血充沛;气机失调,则运化失常,气虚加之血瘀、痰浊,脉络不通,发为心衰。 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补中养胃;白术健脾燥湿;橘皮祛痰平喘;半夏止咳镇吐;辅以甘淡之茯苓渗湿健脾,茯苓、白术合而用之使健脾去湿之效更加显著,以促其运化;使以炙甘草甘温调中。 诸药并下,共奏甘温益气、调补脾胃、养心安神、顺气祛痰之功。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橘皮具有促进胃酸分泌进而帮助消化,加强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调节血压、减缓心率、舒张小血管的功效[3];同时六君子汤能够加强细胞的吞噬吸收功能和机体的免疫保护能力,调节肠胃蠕动,保持胃肠道健康状态[4]。

3.2 苓桂术甘汤 主要药物组成为茯苓、 白术、桂枝、炙甘草。 苓桂术甘汤是以茯苓搭配白术为主,具有健脾祛湿利水的作用,临床用以心衰病之阳虚水泛证的治疗。 方中茯苓、白术均有补气健脾、利水渗湿之功效,可使饮邪从尿液中去;桂枝温阳化饮、调理气机;炙甘草味辛甘,可解表化阳、培土制水、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实验表明,苓桂术甘汤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与氨基末端B 型脑钠肽原,并具有保护心肌细胞,防止其损伤等功效[5]。

3.3 半夏厚朴汤、 二陈汤 药物主要有法半夏、厚朴、橘皮、茯苓、炙甘草。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中最早记载了半夏厚朴汤, 用于治疗梅核气。 二陈汤提出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主治湿痰证。 二陈汤中的法半夏燥湿祛痰、和胃下气;橘皮既可理气化滞,又可助君药燥湿祛痰;佐以茯苓补中渗湿,炙甘草调胃和中、协调诸药。 合方共用有逐湿祛痰、顺气和中之功。该方可用于脾气虚加之痰湿壅盛型心衰的治疗。 半夏厚朴汤中的法半夏既可祛痰又可化结,还可以和胃下气;厚朴燥湿祛痰、顺气消满;茯苓味甘淡,具有利湿补脾之功,湿去则痰无滋生。通方并用,药味辛苦夹杂,相互为用,辛以行气化结,苦以燥湿降气,使郁邪得舒,痰浊得化,则痰气郁积之梅核气自去。虽梅核气和心衰病的发病原因不同,但是两者的发病机制相似。 心衰病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瘀血、痰浊、水饮为标,本虚标实,形成心阳气虚、 血脉瘀滞; 而梅核气的发病机制为气郁痰阻,冲气上逆于胸膈以上。 两者发病原因虽不相同,但发病机制却相同,故均可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这是异病同治原则的体现。诸多临床研究显示,法半夏确有止咳平喘、消炎、止呕、抗衰老、减轻不良反应、镇静等功效,因此广泛用于临床[6]。

3.4 五苓散 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可组成五苓散,该方临床用于治疗心衰疾病,是从肺、脾、肾论治。肺主行水,肺的宣降失常,水道不通,水液的输布排泄失常甚至停滞,逐步化成痰湿;脾主运化,主运化水谷精微,日常饮食不当可致脾胃亏虚,脾失健运,难以运化水谷,积湿为痰,痰湿为病;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度机体水液分布代谢的职能,若其职能失常, 则水液停于体内形成水饮之邪进而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 五苓散最早用于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水饮凌心之心衰疾病。 其中泽泻甘淡利水渗湿为君药; 以茯苓、 猪苓增强泽泻的利水化湿之效,合而为臣药;辅以白术补中以运化水饮,辅以桂枝通阳化气以助行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作用,类似醛固酮等拮抗剂,可促进机体保钠排钾[7]。 茯苓能有效保护缺血心肌组织,对血栓加以抑制,缓解心衰等症状,同时减轻水肿,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3.5 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川芎、赤参、当归、白芍药、赤芍药、枳壳、炙甘草为血府逐瘀汤的主要成分。 著名医家王清任于《医林改错》中将血府逐瘀汤用于治疗头痛、胸痛等,屡屡效果显著。 血府逐瘀汤有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证。 其中桃仁破瘀祛滞而化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消痛,合为主药;赤芍药、川芎助君药活血化瘀;白芍药、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枳壳宽胸行气;炙甘草调和诸药。 并而用之,使瘀血化、新血生,则诸症可除,为治疗胸中血瘀证之主方。 现代研究表明,赤芍药确有抗血小板聚集、抵抗血栓形成、抗肿瘤因子、预防动脉硬化、调节血液黏度、舒张冠状动脉等功效[8]。

基于以上数据发掘结果可知,刘中勇教授诊治心衰疾病常从心、肺、脾胃、肾入手进行辨证施治,同时尤其注重补气、祛痰、化瘀、逐水药的使用。

猜你喜欢
橘皮运化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白术治小儿磨牙
美容疗法 快速消除橘皮纹!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按摩+运动 缓解橘皮纹问题!
橘皮组织类型与预防方法!
白术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