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偶像崇拜谈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

2020-08-02 10:35赵书璇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0年3期
关键词:融媒体大学生

赵书璇

摘要:融媒体时代,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沟通壁垒逐渐消失。粉丝了解自己偶像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粉丝消费经济,其中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偶像消费群体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本文从“融媒体”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和粉丝消费行为的基本现状,通过两次问卷调查,深入探究了其原因及意义,并最终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融媒体 大学生 偶像崇拜 粉丝消费行为

偶像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粉丝群体的一个重要的开销,因此,“大学生对于当今偶像是持以一种怎样的消费观”、“偶像为何值得大学生粉丝群体为之付出巨大的物质代价”这些问题十分值得探讨。在对西安各大高校的学生粉丝群体进行调查后,我逐步了解到其消费心理、消费诉求以及消费行为,与此同时,也对相关节目制作人员进行了采访,明确了其偶像生产内容的吸引点、创新点。

一、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能否理智地追星,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次研究以融媒体为背景,通过前期资料收集整理、查阅课题相关资料、收集课题相关论文等,以西安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了14个关键性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他们的追星行为以及对于追星的心理因素等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第一次问卷调查共收集到274组有效数据。

首先我们能够发现,在填问卷的这些大学生中,女性占比较大,年纪在15-20岁的居多,居住在西北地区的人数占比45.99%。在这274人中,73.36%的人拥有自己喜欢的偶像,而喜欢的偶像中包含二次元的人数仅占到27.74%。由此可见,大部分人还是更喜爱传统的大众偶像(三次元),喜爱虚拟偶像(二次元)的只占少数。

其次,58.03%的大学生对自己偶像的喜爱持续了一年以上,而23.36%的大学生对自己偶像的喜爱只持续了0—3个月。当看到喜欢的偶像出周边的时候,61.31%的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来决定是否购买,27.74%的大学生不考虑购买,只有3.65%的大学生会立即购买。此外,看到喜欢的偶像代言了自己不太需要或不喜欢的产品,62.77%的人选择完全不会购买,认为没有必要;35.04%的人选择有可能会买,取决于经济是否宽裕;只有2.19%的人选择肯定会买,他们认为毕竟是自己喜欢的偶像,作为粉丝肯定会全力支持偶像代言的产品。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融媒体"背景下的粉丝消费行为十分理智。

根据相关资料我们还可以总结出,大学生一般会通过买专辑和书籍、参加演唱会和见面会、买偶像代言的产品、为偶像应援打榜等消费行为去接近他们的偶像。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62.04%的人会通过买专辑和书籍去接近他们的偶像;37.59%的人会通过参加演唱会和见面会去接近他们的偶像;43.43%的人会通过买自己偶像代言的产品去接近他们的偶像;33.21%的人会通过为偶像应援打榜去接近他们的偶像。

最后,我们了解到了偶像消费行为给大学生带来的各种影响。48.18%的人认为偶像消费行为使自己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并且自己愿意为了偶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41.97%的人对此没有感觉;16.79%的人认为偶像消费行为使自己感觉离偶像更近了,并且通过自身消费行为对偶像的喜爱程度有所加深;10.58%的人认为偶像消费行为使其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1.09%的人认为自己喜欢的偶像让自己变得喜怒无常。由此可见,偶像消费行为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

在第二次开展问卷调查之前,我对第一次的问卷调查进行了问题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新增了8个问题,并以这8个问题为基础,向各校大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线上加线下总共收集到376组有效数据。

在融媒体时代,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拥有喜欢的偶像这个条件之外,我们发现了66.67%的大学生拥有为偶像消费的经历,而33.33%的大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当提及大学生在偶像消费的过程中是实体消费(实体专辑、演唱会等)占比大,还是虚拟消费(指打榜、购买数字专辑等)占比大这一问题,曾为偶像消费过的这些大学生中63.04%的人在实体消费方面占比大,36.96%的人在虚拟消费方面占比大。根据数据我们还能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完全没有感受到偶像消费超出了其实际承受能力,少部分大学生偶尔会有这种感觉,只有极少部分(6.06%)大学生经常会有这种感觉。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偶像崇拜现象十分普遍。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当喜欢的偶像与之前代言的品牌不再续约,12.8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已经习惯购买该品牌的产品,因此还会继续购买;8.33%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再购买,因为他们是代言忠实粉;而绝大多数大学生(78.79%)表示他们也许会继续购买该产品,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融媒体背景下的粉丝消费行为依旧十分理智。

此外,當提及“是否还在为半年甚至一年之前喜欢的偶像消费”这一问题,45.45%的大学生选择了“是”,54.55%的大学生选择了“否”。由此可见,在“融媒体”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对偶像的喜欢是转瞬即逝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代社会偶像频出这一特点。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82.71%的大学生主要通过微博了解自己喜爱的偶像;78.2%的大学生主要通过视频网站了解自己喜爱的偶像;38.35%的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视了解自己喜爱的偶像;21.05%的大学生主要通过报刊书籍了解自己喜爱的偶像;另外还有19.55%的大学生会通过其他渠道来对自己喜爱的偶像进行了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融媒体”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渠道来了解偶像,从而产生“偶像崇拜”心理,进一步产生消费行为。

二、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

通过两次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大学生群体“偶像崇拜”心理特征

1.获取自我确认的需要

大学生身处学校的“象牙塔”中,对社会的接触和经验较少,自我意识还未完全形成。在学校和社会交接的阶段,心智的不成熟和心中对自我认同的强烈需要,使得大学生容易陷入到对“偶像”的幻想当中,形成“偶像崇拜”。他们将自己投射在偶像身上,把对自身的期待和认同加之于偶像,渴望能在偶像身上实现自我的价值。随着偶像的事业不断发展,大学生也能感受到“虚幻”的自我实现。因此,在粉丝群体当中大学生的黏性相较其他群体较高,更易造成“狂热追星”的印象。

2.从众心理

大学生的年龄分布在17岁到25岁,处于青春期,处事行为和行动方式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从而形成从众心理,跟随别人一起进行“偶像崇拜”,而缺少个人选择和思考。这种崇拜常常是盲目的、不理智的。

3.个人归属的需要

对于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即进入了新平台,个人在过去积累的人脉逐渐流失。此时,在新的环境中,大学生容易形成一定的失落感。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身处集体时话题的不对等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的挫败感。而为了弥补内心的失落,他们常常会主动了解相关信息以便于在集体的交流过程中不失去话语权,从而满足个人的归属感。

(二)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的一般特征及分析

在进行了问卷调查后,我们可以基本分析出大学生粉丝群体人格上的一般特征。

1.年龄和偶像类别

调查显示,大学生粉丝群体多为15-20岁的女性。她们在偶像类别的选择中趋于选择三次元偶像,即具备真实外貌、性格的真人,对于虚拟的二次元偶像涉及较少。

2.喜爱时长和粉丝消费行为

在对偶像的喜爱时间方面,大学生粉丝群体多为一年以上。他们会通过买专辑和书籍去接近和支持他们的偶像。当偶像出周边时,大部分大学生会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购买,每月在偶像消费的投入多为100元以下,仅占自身收入的0%-10%。当偶像代言了自己不太需要或不喜欢的产品时完全不会选择购买。且当自身收入不足以支撑对偶像的支持时,他们则会选择攒钱进行追星活动,如观看演唱会等。只有少部分大学生粉丝群体完全不会攒钱。因此,大学生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仍然是较为理智的。这说明,在偶像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不排除狂热粉丝的存在,但大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理性程度是在不断提高的。

此外,我还调查到,大学生对已消费过但失去兴趣的偶像并不会进行太大的关注。在“融媒体”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对偶像的喜欢是转瞬即逝的,其在不同偶像的粉丝群体当中的流动性较强。由此可见,高热度过去后,偶像产业也会逐渐趋于平衡。

3.消费平台

手机的便携度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粉丝群体的偶像崇拜行为。一部手机在手,他们可以自如地切换各个平台以获取偶像的信息,表达对偶像的喜爱。信息的海量性和更新的快速性只会让以“融媒体”为追星主力的大学生粉丝群体越来越多,而短信投票和看电视追偶像的狂热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大学生粉丝群体的“偶像崇拜”行为与媒体的社会环境和更新换代息息相关,媒体形式的变化也能从根本上导致追星形式的变化。

三、導致大学生偶像崇拜及其消费行为的原因

(一)偶像给予了大学生一定的目标和动力

在很多大学生的眼里,明星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从外貌、才艺,还是人品,都有令他们崇拜的地方。明星的出现恰好给了大学生一个目标与动力,他们希望自己的偶像能够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在偶像的影响下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二)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自居作用

偶像崇拜是通过大学生们心理上的自居作用达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们,往往被大学生当作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楷模,甚至于心灵上的一种寄托。当代流行文化明星们所表现的特征——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成功的事业、优越的生活条件等,都会强烈地吸引着大学生。此外,明星的作品,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起到特有的宽慰、共鸣、激励、娱乐乃至宣泄作用,从而达到“爱屋及乌”的效应。

四、项目研究的意义

(一)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偶像崇拜和粉丝消费行为值得关注并具有借鉴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偶像崇拜和粉丝消费行为的背后动因、需求心理、消费意愿、消费行为的延续性与不断强化的原因等等。通过该项研究,不仅对这些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而且可以汲取其中的经验。

(二)研究明星和粉丝消费行为,对于研究社会心理和文化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以最为典型的大学生粉丝消费行为为切入点,着重探讨粉丝内部文化、消费心理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媒介文化的特性。这样,有助于理解当代特有的媒介文化,并为审视当代社会心理与文化变迁提供洞察力。

(三)反思当下的传播环境并为如何批判性地审视未来的传播环境提供经验

“偶像崇拜”已成为许多青年一代的一种生活方式,折射出其中的生活态度。大热的社会现象背后蕴含着必然性,探寻基于现代传播环境下的形成规律,可为批判性地审视未来的传播环境提供经验。

五、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

所谓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就是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并建设性地享受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该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令大学生能够有效地在种类繁多的媒介资源中选取正确的能够完善自我的信息。媒介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传媒中的流行文化元素,并且教育大学生在鱼龙混杂的偶像文化环境中筛选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健康文化,从而树立正确的偶像崇拜意识。

(二)关切内在需要,塑造积极、丰盈的精神世界

我们一方面要重新审视、合理挖掘并科学提炼当代大学生偶像蕴含的精神性元素,以偶像奋斗、励志的青春故事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其从表层的物质消费转向深层的精神升华;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适时转化并有效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成长需求,鼓励他们不囿于当下,不限于碎微,不沉于娱乐,而要开阔视野、志存高远、心怀理想、敢于拼搏,在实现个人梦、国家梦和民族梦的青春奋斗中不断汲取成就感、幸福感与获得感。[1]

六、结语

偶像崇拜和粉丝消费行为是融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现象,我们对此应该正确看待,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我们应当积极发挥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及时关切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帮助他们塑造更加积极、丰盈的精神世界。

注释:

[1]栗蕊蕊.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表征、异化与引导[IJ].思想理论教育,2019,(4)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融媒体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