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规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校园足球工作,推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积极完善校园足球八大发展体系建设,按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要求,由天津体育学院牵头,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专项调研工作。为此,天津体育学院依托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足球项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和全国幼儿足球专家委员会,组建了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幼儿足球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志云为负责人、多名校园足球领域专家担任核心成员的工作团队,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基本要求(试行)》,以校园足球八大发展体系建设为核心主题,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对于全国38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等形式的调研活动,全面摸清各个试验区的工作开展现状、突出特色和核心问题,并认真撰写了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进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此次调研以2015—2018年由教育部办公厅正式批复成立的38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为对象,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基本要求(试行)》要求,以试验区校园足球的推广体系、教学训练体系、竞赛体系、样板体系、荣誉体系、一体化推进体系、科研体系和舆论宣传引导体系为核心内容,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等形式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各试验区扎实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创新举措、积极成效和典型经验与做法,进一步规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
一、上海市
上海市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尊重规律、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聚焦关键因素,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激发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活力。2012年,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校园足球联盟;2014年,成立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2015年,成立市区两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同年,依托高校优质资源相继成立市校园足球发展中心、市学校体育评估中心、4个市级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基地、市级学校体育精英训练基地以及市级学生足球训练基地等机构。2017年,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杨浦区成立全国首个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22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4个(崇明区、杨浦区、普陀区、闵行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3个(杨浦区、闵行区、徐汇区)。2020年,力争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00所,发展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学校600所,建设市级学校足球社团100个,市区两级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达到100所,各区建立至少1个区级校园足球俱乐部。同时,做好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等创建工作。
二、天津市
天津市不断强化和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做好天津市校园足球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本地区校园足球工作。在保障校园足球教学、竞赛和其他活动经费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力度。支持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深入合作。加强对区域内全国和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指导与监管力度,建立退出机制。积极推动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加大普及力度,扩宽普及领域,2019年,新申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申报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81所,探索中小学与幼儿园互助式的开展模式,带动幼儿园足球的开展。坚持普及与提高质量并重,不断夯实“特色幼儿园+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的立体推进格局。
三、浙江省
浙江省从校园足球现实基础和发展要求出发,按照区域发展以“育人为本、普及为先、兼顾提高”,学校发展以“以球健体、借球启智、用球养德”,学生发展以“健康踢球、快乐玩球、真心爱球”的行动理念,建立以教育部门统筹管理、体育部门支持配合、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管理和运行机制。遵循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大胆推进改革试点。通过推广校园足球,以“培养足球兴趣爱好、营造足球文化氛围、提升足球比赛能力”为目标,促进全省学校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建设丰富多元的校园体育文化。进一步下移普及重心,积极将足球运动向幼儿园延伸,夯实校园足球发展根基。到2022年,全省50%的学校全面开展足球运动,校园足球人口显著增加,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达到20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00所,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9支,高校学生足球俱乐部100个。基本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廣泛参与、运动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基础条件保障有力、文化氛围蓬勃向上”的富有浙江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
四、内蒙古自治区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校园足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了校园足球组织机构、专项经费、推进计划、四级联赛、幼儿足球和校园足球日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2014年12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校园足球工作三年推进计划(2015—2017年)》,组建了各级教育部门牵头,各级体育、发改、财政、团委、新闻广电部门组成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并逐步形成了自治区、12个盟市和103个旗县区共计116个校园足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挥,116个校足办负责协调运行,1650所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具体落实执行的“四级梯形网络管理”体系,做到了组织领导有力、职能清晰到位、落实执行高效。
五、广州市
广州市健全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管理机制,制订校园足球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建成基于网络的广州市校园足球管理平台。全面普及校园足球课堂教学,建立广州校园足球课程体系。多渠道引入和优化配置足球专项师资力量,足球师资力量满足教学训练需要,市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配齐足球专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学校足球场地设施设备配套完善,能够满足校园足球运动需要。广州市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形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校园足球赛事,班级联赛全面普及。建立常态化对外交流合作机制,构建广州市与国外友好城市校园足球交流平台。到2020年,市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达到1000所,创建市、区两级校园足球重点基地学校5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50所,全市学校注册足球运动员达到5万人、足球人口达到20万,参加校园足球比赛人数达到50万,形成了具有鲜明广州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引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
六、成都市
成都市稳步推进校园足球学校布局;构建体系完备的校园足球学校联赛;制订完善的足球特长生优录政策;加强校园足球学校师资力量;开展能够营造积极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的活动,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足球人才。鼓励更多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校园足球。在现有的25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发展计划,进一步做大基数扩规模,提高质量促发展。积极推動、支持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加强区域内各学段校园足球的协调发展,优化布局,推进幼儿足球兴趣特色试点工作,大力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爱好。
七、西安市
西安市努力创建以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校园足球科学管理体系和竞赛体系。坚持普及为先,竞技为辅,遵循足球运动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足球运动和体育锻炼,促进全市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努力提升校园足球运动竞技水平。严格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开足上好每周足球课,在条件允许的学校适当增加足球课程开设课时,积极举办各类足球教科研及竞赛活动,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研讨活动,不断丰富校园足球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培养青少年足球兴趣,努力营造校园足球运动氛围。到2020年,计划建设中小学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基地48个,市级财政一次性给予每个基地25万元左右建设经费,以后每年给每个基地5万元运转经费。目前,西安市已建成区县级初中、小学基地31个。2020年,计划再建设区县级高中基地16个,建设市级小学、初中、高中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基地3个,组建市级各年龄段高水平运动梯队。到2020年,计划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60所,为国内职业俱乐部和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一批高水平足球运动人才。
八、长沙市
长沙市以育人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模式,探索“2+6+3+3”校园足球培养体系,遵循人才计划培养和足球发展规律,做好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培养健康足球文化,弘扬阳光向上的体育精神,推进学校办学特色建设,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校园足球人口显著增加,学生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意志品质明显提高,校园足球工作处于全国前列。计划到2020年,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50所,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70所,市级特色幼儿园40所,增加1个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建设8支市级较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校园足球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全面形成。计划到2025年,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不低于200所,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300所,市级足球特色幼儿园80所,全国、省级试点或示范县(市、区)达到4个,市级较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达到15支。基本形成学校普遍开设足球课、足球特色学校遍布城乡、以示范县(市、区)和市级较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学校为引领、学生广泛参与、校园足球文化浓厚、体制机制健全、条件保障有力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
九、南昌市
南昌市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完善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体系,整体提升校园足球普及水平,贯通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一是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足球模式,形成教育主导推进、体育专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二是扎实推进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开展工作,力争5年内实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倍增计划,打造一流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三是按照教育部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工作的相关要求,高中、初中和小学按照1∶3∶6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配备比例,到2020年,至少建成120所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构建300支校级足球队伍,经常参与足球活动的中小学生达18万人。
十、兰州市
兰州市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突出足球特色,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整体提升校园足球普及水平,贯通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体系,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足球文化,基本形成教育主导推进、体育专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资源有力支持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按照教育部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工作的相关要求,高中、初中和小学按照1∶3∶6的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配备比例,到2020年,至少建成165所兰州市级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逐步申报创建省级、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打造一流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十一、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突出足球特色,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校园足球普及水平整体提升,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有效贯通,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得以完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蓬勃向上,校园足球保障条件运行有力,基本形成教育主导实施、体育专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资源有力支持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计划到2021年,建成200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00所市级足球特色学校,全市在校学生足球人口数年保有量增至40万,打造一流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十二、大连市
大连市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加强保障,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强化足球特色与示范引领,实现校园足球普及水平整体攀升,足球基础人口进一步夯实,后备人才成长通道更加畅通,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更趋完善,校园足球文化特色有效凸显,校园足球支撑、宣传和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有力。计划到2021年,全市中小学生全面普及校园足球教育,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在校学生人数增至32万(占比60%),全市普及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幼儿园不少于100所;布局在5个行政区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工作;打造至少10所高标准、特色显著和全面发展的校园足球特色样板学校(小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240所,打造全国一流并具有大连特色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十三、厦门市
厦门市以《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作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方向,继续传承厦门百年足球运动传统,遵循教育和足球运动的客观规律,在总结2015—2019年4年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继续推动厦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新的三年规划,以校园足球为载体,积极推进厦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开展,在文化课程學习和足球技能成长双层保障下,培养“做好人、踢好球、读好书”的育人观念,进一步推动厦门市校园足球乃至体育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十四、青岛市
2016年1月,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创新价值理念,引领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坚持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建立和完善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规范了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规章制度,将校园足球工作列入政府政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对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实施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实施建设质量复核制度工作,加强对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与监督力度,基本构建形成“特色学校+区市校园足球联赛+‘满天星分营+市级校园足球联赛+‘满天星总营+市级夏令营、精英赛”六位一体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推进格局。坚持“足球从娃娃抓起”,通过足球游戏方式将普及范围延伸至学前教育(幼儿园)。设立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经费支持力度,保障教学、竞赛和活动经费,鼓励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合作,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形成财政和社会资源多元投入机制。
十五、绵阳市
计划到2020年,绵阳市校园足球运动人口占比达到30%,参与足球相关活动的学生占比达到40%;建设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4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占比达到20%,四川省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占特色学校的25%;年度校园足球竞赛场次突破1000场次;形成足球教学改革初步经验,足球纳入体育中考项目趋于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占比达到95%,优良率占比达到35%。计划到2030年,校园足球运动人口占比达到50%,参与足球相关活动的学生占比达到60%;建设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10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占比达到40%,四川省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占特色学校的25%;年度校园足球竞赛场次突破2000场次;足球教学改革经验成熟,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稳定在95%、35%以上;初步建立校园、青训、精英、职业四级足球人才培养体系,青少年竞技水平保持西部一流,具备承办国家级足球赛事的能力。
十六、邯郸市
邯郸市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突出足球特色,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校园足球普及水平整体跃升,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贯通,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完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校园足球保障条件运行有力,基本形成教育主导推进、体育专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资源支持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计划到2020年底,邯郸市350所学校创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00所学校能够达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要求,各县(区)域内60%以上的学校能够达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基本要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数稳居全省第一位,位居全国前列,打造一流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十七、南通市
南通市建立和完善校园足球普及提高发展机制,形成区、片、校一体的校园足球管理体系和以足球特色示范学校为引领的实施体系。全区各中小学校将足球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制订并实施本土化校园足球课程。组织师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立2~3所校园足球俱乐部。加强全区校园足球课题研究,形成特色足球校本课程。力争到2021年,实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30所(现有161所),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20所,江苏省足球特色幼儿园40所(现有23所),南通市足球特色幼儿园40所(现有21所)。
十八、荆州市
荆州市全面实施《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加快普及力度,校园足球水平整体提升,加快场地设施建设,建立发展保障机制,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突出足球特色,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足球后备人才成长培养输送通道贯通,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体系完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校园足球保障条件运行有力,基本形成教体部门主导推进、专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资源支持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计划到2025年,建成14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市在校学生足球人口数年保有量增至30万人左右,扎实推进足球进校园“荆州样本”,打造高标准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十九、滨州市
滨州市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计课程、比赛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足球后备人才基础。计划到2020年,全市创建200所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其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00所,经常性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数量超过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各学校利用课余、周末、节假日等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运动。
二十、泉州市
近年来,泉州市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将校园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作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作为扩大足球基础人口的落脚点,逐步扩大校园足球规模,提高校园足球发展水平,推动校园足球工作健康蓬勃发展。完善校内班级联赛及活动,在学校建立班级、年级和校级足球代表队,组建足球社团,每学年组织班级联赛、足球文化节、足球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形成“班班有球队、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积极创新校园足球宣传和推广体制,逐步形成从校内到校外、从教育到全社会、从运动项目普及到终身健身方式的推进机制,将校园足球打造为泉州市的“城市文化”名片。
二十一、北海市
北海市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突出足球特色,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校园足球普及水平整体跃升,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贯通,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完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校园足球保障条件运行有力,基本形成教育主导推进、体育专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资源支持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进而为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校园足球发展经验。
二十二、梅州市
梅州市教育部门按照国家、省的规定,完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建立校园足球监管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要按照国家、省内要求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足球项目推广学校要开足足球课。着力扩大校园足球覆盖面,鼓励支持各年龄段学生广泛参与,在现有286所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推广)学校的基础上,继续创建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推广)学校达到全市学校总数的60%以上。
二十三、新乡市
新乡市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化全市青少年足球工作改革,贯通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丰富完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加强与驻新乡高校合作,基本形成教育主导推进、体育专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资源支持的校园足球发展新格局,实现全市校园足球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计划到2021年,建成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20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0所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60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全市在校学生足球人数年保有量增至20万。
二十四、蚌埠市
蚌埠市注重培养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形成青少年热爱足球、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的良好氛围。通过创建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蚌埠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开展特色足球课程教学、三级三际三段校园足球联赛、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掀起校园足球热潮,努力构建校园足球文化。力争到2024年,建立1个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基地,创建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创建20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20所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
二十五、洛阳市
洛阳市在全市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增加学时比重,教育、体育部门研究制订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把足球技能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实施政府牵头、责任到人的制度,推动教体联动,对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中小学重点加大扶持和政府资金支持。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校园足球社团建设,鼓励创建学校足球俱乐部,加大中小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力度,计划到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达到200所。
二十六、延安市
延安市持续做好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及巩固工作。制订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估及考核标准,每年对全市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专项评估,举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研讨会和特色学校联盟比赛。充分发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大校园足球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县区的扶持力度,实行校校结对,实现校园足球均衡发展。计划到2021年,全市50%以上中小学创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所有学校开设足球课程,开展校园足球各项赛事,培养学生兴趣,繁荣校园足球文化。
二十七、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研究出台《六盘水市关于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移校园足球普及重心,把普及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融入普及推广体系中,构建起“足球特色幼儿园+特色学校+样板示范学校(园)+试点“满天星”训练营(盘州市)+试验区”五位一体的推进模式,并依据现有的区域布局,确定了8所校园足球样板幼儿园、9所校园足球样板小学,确立盘州市作为地区性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进行试点,充分发挥样板校(园)的示范引领、辐射和牵动作用,促进全市校园足球普及工作提质增效。
二十八、北京市丰台区
丰台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大胆探索实践,实施“全员普及”“全域建设”“全链条构建”“全媒体引导”4项改革计划12项试验内容,深化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工作,为校园足球改革发展贡献可借鉴、可推广的“丰台经验”。2018—2019年,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继续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学校建设,完善区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遴选机制,启动新一批区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培育评选一批校园足球教育教学典型,健全多元化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完成6块校园足球场地设施改造。2019—2020年,明显改善丰台区校园足球基础设施,大幅增加区学生足球人口,增加3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参加足球活动的学生人数达到11万。落实“四个一”工程,即“每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配有1名足球专业教师教练员,每所学校至少配齐1块五人制场地,每名学生每年现场观看1次高水平足球赛事,每名学生每年有1次足球活动体验”。健全完善四级校园足球培训竞赛体系,较为成熟的足球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和课程教学体系。2020—2022年,计划打造全国领先的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基地,在各级各类足球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打造一流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二十九、重庆市沙坪坝区
沙坪坝区深化教学改革,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积极推进符合教学规律、足球运动规律的多样化足球教学模式;优化师资队伍,采取招录选聘、购买服务等方式配齐足球专业教师,加大培养力度,实行动态管理考核。计划2020年全区创建65所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其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30所,经常性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数量超过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做到全区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均有满足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标准运动场地。
三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校园足球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加大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力度,優化足球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指导与监管力度,实施建设质量复核制度,建立整改退出机制,提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进一步下移普及重心,积极将足球运动向幼儿园延伸。为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摄影、书法绘画、海报设计、口号征集和队旗队徽队服设计比赛等校园足球文化活动,打造多元的校园足球文化,使学生在校园内能时刻感受到足球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