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日常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妇幼保健机构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要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才能实现自身良好的内部管理与社会的人才對接。文章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对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构建。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6-0164-03
0 引言
自20世纪信息革命以来,互联网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自身的企业管理中体现出很大的优势,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同时,一些行政管理方面的网络服务系统也在不断地开发和应用,适用于各种性质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在新时期呈现出很大的变化。不仅改善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种种弊端,同时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实现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面对当下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的现状,医疗卫生机构也引入了先进的信息化办公系统,使得行政办公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内部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够给予患者和他人良好的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多的是理念上的变化。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人员,应该能够深刻到认识到外部环境的转变及人才资源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岗位,探索和优化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1 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管理理念落后
在妇幼保健机构中,专业技术人才是保障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人才管理理念上仍然较为落后,普遍体现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人才缺乏合理有效的配置及没有认清人力资源管理对妇幼保健机构的重要性。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建立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始面向市场经济,在机构内部实行了全新的管理模式。但是,目前仍然有许多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的是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这些管理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人才的竞争上也失去了优势。
1.2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机制对机构的人才资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妇幼保健机构中,人才的选聘和流失都能够体现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人才选聘上,一些机构不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人员的选聘工作,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人才选聘工作,同时会使一些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的人员进入医疗卫生岗位,使医疗体系的专业性降低。对于人才流失问题,关键是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上不够精细,或者对人才的福利待遇及个人的岗位晋升管理不到位。妇幼保健机构的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这对妇幼保健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造成很大的影响。
1.3 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加大
在互联网时代,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目前的医疗保健机构市场开放,不仅公立医疗机构众多,而且许多民营企业也开始广泛地投资医疗市场,建立民营化的医疗卫生机构。这样就导致了医学护理专业的人才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局限于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也有许多医学专业人员选择自主创业,开设独立的门诊实现就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加大。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不仅要维持机构内部人才的正常工作和晋升通道顺畅,还要时刻保持警惕,有效遏制其他竞争机构造成的人才流失。
2 互联网环境下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特征分析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逐渐拉开帷幕,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各行各业都具备了信息来源广泛、成本较低、便捷度高、参与主体多等多重优势,同时这种优势也在逐渐改变着经济社会运转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利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技术,数据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也越来越广泛,主体与主体之间实现了直接的互动和影响,企业和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随之发展成为关键的力量,决定着企业和机构未来发展的成败。
2.1 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型
在互联网环境下,妇幼保健机构的内部管理正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这样的转变不仅是机构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同时是面对现代服务理念的被动需求。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要转变自身的思维观念,摈弃在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在面对突发疫情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2.2 行政管理实现信息化
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个领域都开通了网络线上服务系统,人民群众也逐渐习惯和适应了这种办事模式。目前,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都已经开通了相关的网络服务,人民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办理各种事务,这对医疗卫生机构也提出了信息化的改革要求。妇幼保健院作为关系到普通居民的医疗卫生领域,实现信息化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妇幼保健机构在行政管理上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但是在面对普通民众的服务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2.3 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在互联网环境下,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要在理念上发生根本的转变,从以管理为主转向服务为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众对于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同时对于个人健康及疾病预防需求也不断增长。因此,妇幼保健机构要尽快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充分考虑到民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实现对行政管理和医疗服务的转型。
3 互联网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3.1 管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
首先,要重视专业人才。妇幼保健机构是医疗机构,要求员工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因此要不断地吸收专业人才,提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机构的基本作用。此外,对于管理人才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妇幼保健机构作为地方的重要医疗单位,在地方的基本医疗服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面对突发疫情时,要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经过实践证明,妇幼保健机构的行政管理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对自身实践工作的思考,充分认识到专业技术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对机构的重要性,机构也要向所有职员传递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人尽其力,促进妇幼保健机构良好地发展。
3.2 提升管理能力
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首先要加强机构内部的人才晋升和选拔的机制。在妇幼保健机构中,主要管理者一般都是上级部门选派任职的,其他管理层人员是通过机构内部推选的。管理团队的基本能力,与管理团队的人员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机构内部,要通过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高水平的管理团队。首先,要避免官僚主义和“一言堂”的工作作风,在干部选拔和任用上要到公开、公正,在选举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避免裙带关系和山头主义,要实事求是,选择德才兼备的优秀管理人员。此外,要不断加强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通过外出培训和内部会议的形式,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理念,以互联网思维进行日常的管理。只有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能力得以提高,才能让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技能和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为地方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3.3 健全人才管理制度
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健全的人才管理制度是根本。人才管理制度的建立要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使各个专业的人才匹配到合适的岗位中,发挥出最大的人才资源效率。人才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制度。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要开放多个渠道并适当地调整人才招聘的规则。比如,除了招聘对口的应届毕业生之外,还应该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采取弹性人才考核的政策,对于具有特殊才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适当地降低其他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地吸引优秀的人才,为妇幼保健机构增加新鲜的、强有力的血液。在人才管理制度上,还应该根据市场的标准,不断提升内部人员的薪金福利待遇,使人员都够充满工作热情,时刻保持活力,同时能够防止人才的流失和其他机构的人才竞争。
3.4 加强人才的培养
妇幼保健机构作为专业的医疗卫生部门,必须有专业的医学人才支撑机构的正常运转。妇幼保健机构除了要吸引优质人才之外,还应该在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晋升制度,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的不断升级。首先,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能力考核,考核可以分季度或者年度进行,将考核的成绩纳入年终的评比范围。对于那些专业技能的或者服务水平欠缺的人员,要根据其个人特点转换工作岗位。其次,要建立内部培训制度,组织人员定期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历和职称上的提升。妇幼保健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实现内部人员职业技能的提升,使人员有足够的机会提高自身的职业和管理水平。
4 结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总体来说都是通过人才的活跃性和全面性展现的。优秀的人才不仅是社会的推动者,也是促进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人员,应该深刻认识到当前时代环境下的人才特点,构建符合自身要求的人才管理模式。
参 考 文 献
[1]陈超华.浅谈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J].商讯,2019,158(4):199-200.
[2]焦健.婦幼保健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机构服务水平的影响[J].今日财富,2018(3):121.
[3]何玉芳.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8(3):226-227.
[4]焦健.妇幼保健机构人力管理现状与创新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5):68.
【作者简介】李胜芝,女,湖南桃江人,本科,益阳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兼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