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兰英 王顺安
[摘 要]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学校教育技术环境,整合区域内教育数字资源,搭建全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转变了全区教育质量增长方式,提高了全区教育教学效益,使全区教育事业呈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学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优质均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围绕“潜心教书育人,精细规范管理”的工作主线,夯实基础、发展特色、打造亮点,在加强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完善了全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积极转变教育质量增长方式,使全区的教育教学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1.立足减负增效,构建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
(1)落地课堂,实现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周村区在小学段推行了利用微课、即时反馈系统等工具开展的数据诊断式教学,将学习延伸到课前和课后,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中学段重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微课程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让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贯彻“先学后教”的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该区编制并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学期课程纲要》,出台了《“自主、合作、探究、灵动”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并通过全员培训、集体备课等措施确保《学期课程纲要》落地、落实、落细,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规律和方法,整体提高了学科课堂教学质量。
(2)优化作业,助推学生减负工作深化
周村区依托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作业的设计、布置、评改、效果反馈和质量跟踪机制,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规范作业布置。
一是借助信息化课题研究,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小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作业质量的管理策略与途径。通过优化教师的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创建并完善区域学科优质作业资源库,大力推进作业教学教研的供给侧改革。目前中小学各学科都建立并优化了学科课时作业资源库,并借助教学平台的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能够基于校情、学情对资源库进行二次优化后使用。
三是注重基于学生心理需要的有效作业调查与研究。利用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区域中小学内开展了基于学生心理需要的有效作业大调研工作,从过去只关注教师的教逐渐转向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实现了区域学科作业设计和教研工作的新突破。
(3)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区中小学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体成长需求,应用空中课堂媒介,发挥信息化网络平台和网络视频直播在学科教学教研中的驱动引领优势,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研的结合,构建了全区面对面教研、文字交流经验、视频互动教研的立体架构。比如,区美术学科开展了“互联网+教育”视角下的交互式美术教研模式,打破了教室等课堂载体的局限性,利用网络让美术课堂实现了从课上到课下的延伸,打造美术特色课程资源平台,将美术特色课程制作成微课并生成二维码进行推广,形成了“互联网+美术校本课程”的有效教学。区内其他学科也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网络教研,要求学科教师全员参加、互动点评,助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4)数据支撑,实现科學精准教学指导
周村区利用区域大数据平台进行分学校、分学科、分知识板块的数据分析,并及时共享分析结果,以便学科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各知识板块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开辟了针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的在线评价系统,可为每位学生形成一份质量检测报告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精准的分析与评估,为下一步教与学活动提供科学指导,真正实现了大数据下的高效教与学。
2.立足共享与共育,开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新模式
(1)名师直通车,共享区域优质教师资源
周村区开设了名师直通车——空中课堂区域网络教学直播,充分发挥全区学科教研员、区域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及家长开设了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讲座、中小学衔接课程、“引桥”课程、起始年级学科教学指导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家庭教育课程等,打破了校际界限,实现了优质师资的区域共享,进一步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自2017年暑期首次开课以来,参与现场直播学习的学生达10万余人次,课后重复收看录课点播的达1.4万余人次,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8%。
(2)线上课堂,开辟家庭教育新途径
周村区积极推动“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平台应用,为家长提供线上系列化学习内容。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区域内家长对这些家庭教育相关内容的线上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全覆盖,促进了家校共育的系统化、常态化开展。通过微信课堂、家长学校等多种载体,扩大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面,满足了家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目前,微信课堂已开课三轮共百余学时,家长参与直播学习达四万余人次,过后点播量达两万余人次。此举促使家庭教育工作更加精准、科学和有效,助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现了从统一供给到私人订制。
二、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保障
周村区重点抓好顶层设计,为区域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从区级层面做好全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规划和组织协调,出台《周村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二是建立有利于加快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评价机制和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定期召开教育信息化研讨会、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对标学习区外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让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在学校和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努力打造现代化的智慧校园。
2016年底,周村区在全市率先百分百完成了普通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2018年又启动了智慧校园建设,助推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学校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由“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全部升级为大屏触控一体机或智慧黑板。全区教体系统网络带宽由千兆升级至万兆,实现了教体系统网速整体提升。建设了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人人通空间,实现了校校注册、人人应用。引进同步到课、一课一网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班班通。建成了周村区中小学创客教育活动中心,可同时容纳两百余名学生开展创客活动。
三、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人才保障
1.分层培训研修,提升学校干部、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一是通过学科培训、技术应用培训、暑期教师网络研修等多维度措施,做好各个层级的信息化领导力和应用能力培训。自2018年以来,周村区分批次组织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累计培训达七千余人次。并且通过组织信息化培训活动以及实施“青蓝工程”,开展教师业务“大比武”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开办学科思想建设论坛、信息化教学沙龙等措施,有效提升了骨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水平,逐步建立起信息化教师人才库,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为教育教學信息化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是以赛促用,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周村区积极推行创客教育,重视创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组建了创客教育骨干教师团队,定期组织创客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交流研讨会议,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养创客教师。在区内积极开展中小学创新实践、中小学生创客大赛、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基于互联网教与学平台的说课比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实施科研引领,促进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
周村区立足全区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引导各学校开展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课题、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以教科研助推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近年来,周村区组织相关学校参加了智慧学校实验课题研究,开展了智慧学校创建工作。区内开展的“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等3个课题,被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立项为“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年7月,区实验中学、南郊中学、北门小学通过了第一批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验收,周村区教体局、周村区王村中学、周村区第二中学被省教育厅列为第二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永远在路上。周村区将继续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努力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牢牢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以智慧赋能周村教育,为周村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