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开口说话

2020-07-29 18:03:31李俞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欣赏

李俞娟

摘 要:三年级习作要求写清楚。本文以三年级习作《爸爸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为例,“让人物开口说话”为切入点,指导学生通过写说话句,使事情更清楚。

关键词:三年级习作; 微观表达; 说话句; 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82-0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对三年级习作的要求: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不能拔得太高,应该在“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在“微观表达”这样的细节描写中把事情雪清楚。现以《爸爸妈妈爱我的一件事》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三年级习作现状

叙事作文,既有操作的基础,又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纵观全班37位同学的作文,学生的习作基本能把一件事叙述完整,表达明确。但是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一)内容撞车,缺乏新颖。比如:下雨天爸爸(妈妈)为我送伞;我生病了,爸爸(妈妈)深夜送我到医院……内容显得老套而无趣,没有选材的独特优势,缺乏新颖。

(二)字数普遍偏少。三年级习作相比二年级写话要有一定的字数要求,而学生的习作字数在一百字左右徘徊,后进生的字数更是寥寥几十字。16篇入选周报的文章中,只有张杨同学的作文篇幅近600字。

(三)叙事笼统,缺少细节。二年级看图写话涉及到了基本的叙事写话,学生能简单地使用关联词:“先……接着……最后”将事情的过程写出来;“一会儿……一会儿……”表示先后动作;“有的……有的……还有的……”将过程中不同人物的动作写出来……这样的写话属于宏观的叙事,而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我们写清楚,就要求我们从微观入手,把文章写得更细致,如人物的对话。

二、设计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欣赏,其次是训练,欣赏既是基础,又是重点,训练是欣赏的补充,力求简单有效。

(一)欣赏

针对张杨的作文《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笔者欣赏的要点从篇幅入手。第一环节,欣赏作者。课件出示“张杨”的名字,其他学生大声念出“张杨”的名字,增加小作者内心的自豪感;继而给他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让他自由选择朋友作为“粉丝”跟他合影,让他享受当“名人”的满足感;最后,让他享受同学的掌声,形成对习作的认同感。一系列流程,将作者“张杨”作为全班的中心给予高度的关注,让他对写作变得十分认可。第二环节,欣赏作品,实质仍在欣赏作者。笔者请张杨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写作文,笔者欣赏作文的优点:张杨的文章能写的这么长,秘诀在于他能将人物的对话写出来,并且写的十分出色。请张杨读原文中的对话:妈妈对我说:“吃这么点怎么行,来,我再为你盛一碗。”……妈妈又不厌其烦地解释道:“你这么矮,不多吃怎么长高?你还在长身体,要多吃饭……”我听不下去了,便冲着妈妈大声叫喊:“我不吃了,就不吃了!”妈妈被激怒了:“你怎么了?翅膀硬了,不想活了?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啊!”普通、简单的话语,张杨能把他在作文里写出来,这很了不起。这几句说话句还很有意思:“我不吃了,就不吃了!”反复句反映了小作者的叛逆;妈妈说的话“翅膀硬了,不想活了?”写的很有趣,这更加了不起。在欣赏中,其他学生读的忍俊不禁,有些还纷纷表示有时自己和妈妈也是这样“说话”的,张杨更是一脸傲娇,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习作带来的自尊和自信。这样由点及面,带给学生习作的乐趣,写的动力就来了。所以说,欣赏作品的实质仍在于作者,在于学生。

(二)训练

欣赏结束,训练登场。训练在欣赏的基础上,而且训练点越小越好。本节课,我就训练学生能写出说话句。笔者让之前说“我跟我妈妈也是这样”的学生先自由说说平时他和妈妈的对话,等到学生说到有点刹不住车,再给学生具体的情境,想想自己和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说些什么话,这一步有些难,有学生记不住那么多话,或者想不到该说什么,笔者就给一根“棒子”让学生想象,这根棒子可以老师先示范,也可以其他学生帮忙。等到学生都能说出来,再让学生写下来,笔者事先设置好等级评奖的激励措施:写出一个说话句,加一星,两句加两星,三句加三星。超过三句再加苹果……学生有了动力和目标,最后都写的很多。难度降低的训练,肯定的激励措施,让学生这节课学会写出说话句,虽然收获少,但实实在在有收获。

三、问题及反思

在教学和后续的作业中,笔者发现了学生写说话句时还有很多问题。

(一)双引号使用不正确、不规范,表现为:1.学生对于间接引用和直接引用存在疑问,会出现病句:妈妈说好的。2.学生对于前引号运用很纯属,但是竟然会漏掉后引号,提醒之后改进很少;(二)提示语的位置:1.变:当提示语出现在中间时,逗号、冒号的混用;2.不变:文章的对话剧显得呆板而僵硬;(三)不能用其他词语代替“说”,很多学生学习写说话句,经常会:妈妈说……我说……一路“说”到底,单调而呆板;(四)说话句多了,质量降低。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写出说话句,評价标准在于写多,于是,学生的说话句质量不高,很多“好的”“好吧!”让说话句显得没有营养。

笔者进行了反思和预设,在欣赏的调控下,针对性尝试:(一)针对第一个问题,应增强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而漏掉后引号得提醒学生自己更细心检查;(二)提示语位置变化可以单独拎出来训练,熟练后再根据具体情景练习;(三)对比出示两篇文章,让班级里能熟练运用其他词汇代表“说”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并在课堂上积累表示说的词语;(四)在学生能熟练写出较多的说话句时,让他们删减不必要的说话句,保留精华句。

说话句打开了学生微观表达的一个窗口,还有其他的微观表达需要很多节课、很多点训练内容不断累积。总之,习作课不能让学生排斥、厌恶,单节课的训练目标保证小而精,而有用,慢慢耕耘,才是这种微观表达的健康之路。

猜你喜欢
欣赏
在文言文中发现真美
浅论如何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园林造景之美
论艺术欣赏与生活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37:11
从欣赏的角度略谈雕塑艺术的特点
用爱心欣赏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50:47
也谈书法修习中的欣赏与创作
谈小学美术教学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