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要求坚持德育为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校教育实现自身最大的社会价值,成为对国家、社会和民族有用的之才。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需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创新,以人为本,遵循学生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发现立德树人有效途径。
初中学段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学生既要经历心理上的断乳期和逆反期,同时又面临升学任务。因此,初中生的成长压力较大。“立德树人”在初中学段显得格外重要而关键。那么,如何做好初中学段的立德树人工作呢?笔者认为:班会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和对未来社会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班会课,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时代班会课的方法与途径,提高班会课的课堂效率,不断增强班会课的教育性。
近年来,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高度重视主题班会课工作,努力创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主题班会课形式,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逐步形成了特色项目。
一、认识班会课的功能
班会课是在班主任领导或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全班学生参与的德育活动。所以,我们需要明确两点:一方面,班会课是班主任的课;另一方面,班会课是一门德育课程。
与学科课程相比,班会课比学科课程更具有德育性质。学科课程以相应的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往往通过适宜的知识点和适宜的时机进行德育,它的德育功能是零碎的、分散的。而班会课可以针对一定的德育目标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集中的德育,其目标直接,指向清楚。
与其他班级活动相比,其他班级活动或是内容局限,或是条件局限,都不宜普遍应用;而班会课,只要全班同学都在就可以召开,内容可以涉及关于班级和成员的所有共性问题。
因此,班会课的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课程、班级活动无法取代的。
二、理解班会课的地位
班会是班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班主任履行岗位职责的主要途径。从历史发展上看,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政策和文件中,多次强调班会课在中小学德育、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例如: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要求班主任要组织、指导开展班会等班级活动。多年来,班会课成为班级活动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班会课是以“课”的形式出现在学校课表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17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上述文件对中小学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以及其他德育载体如何更好发挥德育作用做了明确的要求。新的形势下,班会课更加突出了它的德育地位。
三、把握班会课的标准
既然班会课更多体现的是德育功能,那么判断一节优秀主题班会课标准就应该定位在“教育性”上。一节教育性强的班会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设计新颖
从班会内容、呈现方式、活动环节安排来看,优秀班会课都体现出一个“新”字。彰显新思路、新角度、新特色、新境界。通过新颖的设计,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情感,打动学生心灵。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针对性强
一节好的班会课,无论从主题选择还是内容安排上,都体现出明确指向性。主题鲜明,内容为主题服务,一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如: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班会课内容安排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和班级实情。在解决学生思想上实际需求的同时,还要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本年级的德育任务。
(三)体现学生主体性
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班会课的基本表现形式。班会课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表达内心想法、观点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这既是一种内心释放,也是促进学生自悟自省的良好时机。班主任要把握好主导与主体差异,建立起民主、尊重与和谐的德育氛围。
(四)突出实效性
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设计活动,班会内容要拨动学生心弦,触及学生灵魂,增长道德知识,丰富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
上述四个方面是优秀班会课所具有的特征,也是决定班会课教育性的四种特质。
四、重视班会课的建设
班会课作为德育课程之一,其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取代的。2017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德育课程,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他用。这就要求基层学校对班会课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班会课课程建设,努力把班会课打造成为促进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优质德育载体。
(一)加强组织管理
班会课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政治性。一是学校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要保持思想先进;要具体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立德树人,具备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对国家和未来社会负责的职业精神;要有较好的专业能力,能够有效承担起班级德育任务。二是学校要统一管理班会课。统一时间,统一主题,统一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做好監督、检查和评价
学校成立班会课工作领导小组,对班级班会课做好监督检查和评价。分管领导在班会课时间深入年级、班级,掌握班会课的具体情况。防止挪用、挤占班会课,以及流于形式等现象发生。确保班会课不降标准,不减效果。每次班会课结束,学校要做好班会课工作总结,表扬先进,树立榜样。我们还把班会课作为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课程意识
学校组织优秀班主任加强对德育课程的研究和创新,随着教育对象、手段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班会课的感染力、号召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多研究、多思考,不断提高班会课的教育性。
五、彰显班会课的实效
以班会课为抓手,可以有效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几年来,我校紧紧抓住班会课,不但端正了校风、教风、学风,也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格学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一)增强班主任德育意识
过去,班会课对多数班主任来说形同虚设。现在,学校通过抓牢班会课教学,提高了班主任对班会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强化了班主任德育意识。班主任明确了班会课是班主任的课;也明确了上好班会课、抓好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岗位职责。同时,通过上好班会课,积极推动了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提质升级,班主任充分感受到班会课的德育力量。
(二)巩固班级德育阵地
过去,班会课虽然列在课表上,但大都被中考学科挤占。现在,学校强化班会课管理,尤其通过定期举办優秀主题班会课评选、保障等活动,激发班主任备好课、上好课的积极性。班主任开始思考如何提高班会课效率,如何强化班会课教育性。在一次次实践与反思过程中,不断提升班会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规范学校德育工作
班会课具有课程特点,有利于按计划、有步骤落实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学校把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作为班会课的主要任务。初中学段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学段德育目标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年级为单位制定德育计划,细化德育目标,分层次、有步骤地完成德育任务。同时,班会课统一时间和主题、统一内容和任务,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节节班会课给学生带来的转变就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班会课转变了学生思想,促进了其精神成长;同时也推动了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
第一,过去班主任整天把目光集中在学生分数上,很少有时间跟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师生关系冷漠;现在,班会课上师生有了广泛的交流机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内心的世界,学生也有机会感受老师温暖的胸怀。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也丰富了学生情感,使其懂得了热爱、尊重和理解他人。
第二,过去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感觉自己在班上被忽视,一度对学习和班级生活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现在,在班会课上,他们有了表达内心和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在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中,获得了成就感,找到了自信心。从此,他们从同学羡慕的目光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其内心开始享受着集体的阳光。
第三,过去部分学生课堂自习课不爱主动学习,需要靠老师、班干部监管。现在,这些学生开始兑现自己在班会课上的承诺,让老师和同学见证自己内心的成长。他们开始珍惜时间,主动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拼搏。课上课下违纪现象少了,文明守纪律的学生多了,班级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
几年来,班会课实践让我校走出了教育的瓶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斐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今后,我们将继续把班会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主战场,进一步彰显班会课德育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