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感与态度”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培养

2020-07-27 15:46李海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2期
关键词:求知欲自信心体验

李海红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然而,大多数的老师对“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这两方面比较重视,通常忽略了“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这可能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因为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的发展。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笔者根据实践经验,介绍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情感与态度;求知欲;自信心;体验

2011年新修订的《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然而大多数的老师对“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这两方面比较重视,通常忽略了“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这也许是应试教育下的必然结果,但作为一个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機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跟“知识技能”的培养同等重要。

“情感与态度”的目标的概括如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关于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理解数学的特征,理解数学的值;变得认真、勤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和质疑的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并严格要求的科学态度。那么,具体在课堂中,如何把握时机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低年级儿童对单纯的数学教学会感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但对一些生动、有趣、熟悉的具体情境颇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并创建巧妙的和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例如,在北京师范大学版第二册“去商店”一课中,笔者创造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酷乐猫最近新开了一间超市,有兴趣去逛一逛吗?”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笔者出示了“酷乐猫超市”的招牌,再出示从外到内的商品展示过程。学生们都很惊奇地叫到:“哇!好多东西呀!”看到他们很兴奋时,笔者把镜头移向其中一个货架上,并停止了动画,问到:“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对买东西非常熟悉,而且特别喜欢去,所以纷纷抢先回答。笔者再问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通过这熟悉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情感抒发的欲望,满足了学生“想说”的要求,使新课的教学顺利进行。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树立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法”“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我。”这是新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应该用多种激励的语言,课堂教学有效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1.重视课堂中的集体评价

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是儿童的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优化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批评指责,适时地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激起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和主动性。所以,在实施课堂中的集体评价时,最好是通过分小组活动、竞赛等方式进行评比。教师应根据每一个小组参与的积极性、效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一节课都评出两个最积极学习的小组,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奖到一个“点赞大拇指”,凑够十个“点赞大拇指”就可以换一件小礼品……有了这个评价奖励机制,会激起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个个都会不甘落后,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重视个别学生的评价

苏联一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每个孩子都渴望让老师看到自己的存在,体现自己的价值,但95%以上的孩子有自我贬低的倾向。特别是一些中下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在课堂上表现为胆小怕事,不敢开口回答问题,甚至造成学习障碍。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在课堂中更应该多关注他们,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来满足学生们希望得到的承认和肯定的心理要求,逐步改变自我贬值的趋势,增强自信心。

在教学“买书”这一课时,笔者通过出示直观的情境图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8 + 4 =(  ) 再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下可以怎样计算28 + 4 = ?他们尝试计算以后汇报有四种方法:(1)用数小棒的方法。(2)28 + 4 ,把4分成2和2,就是28 +2 + 2 ,先算28 + 2 = 30,再算30 + 2 =32。(3)先算个位8+4=12,再算十位20+12=32。(4)用写竖式的方法……笔者及时肯定了他们的方法,问到:“还有别的方法吗?”并扫视一下课室,忽然看到后面有一个女同学小丽怯怯地举了举手,眼睛看看四周又把手放了下来。她是个胆小怕事的女孩,平时很少发言,刚才她那细微的动作却被笔者看到了,于是,抓住时机说:“今天的小丽同学很棒,还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吗?”她顿时脸红了,怯怯地说:“我、我不知道对不对。”就低下了头,笔者马上鼓励她说:“对与错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最大的进步。”同时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她终于站起来说:“我是从28的后面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29、30、 31、32,数了4个数,刚好是32。”笔者连忙表扬了她:“哇!你真棒!就你一个人想出了这个方法。”小丽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比较积极,逐渐提高了自信心。

对学生个体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后进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当他们稍微有一点进步时不要忘了说一声:“有进步,继续努力!”他们在一节课中能主动参与学习,虽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也别忘了说一句:“今天的××同学特别认真学习。”当个别“调皮鬼”坐得稍为端正一些时,应该及时给以表扬:“瞧,××同学坐得多端正!”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他们,会激起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克服自卑感,学习的信心会越来越强。

三、重视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级别承认学生在认知,理解和各方面的能力的性能差异,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和竞争,可以从自己的成功经验现实。

一般来说,优秀的学生大多是成功的,并有更多的信心。因此,优生应该是善于保持其原有的自信,不断给他们一个出发点,适当地安排一些改进的问题,智力题,综合题等,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而后进生却失败多于成功,造成自信心缺乏,往往表现为不愿主动参与学习,如果不及时处理好中下生的参与问题,久而久之会有厌学的情绪。所以,后进生信心缺乏,需要老师给予关注,应努力创造了一些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

因此,在课堂中的有些疑惑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可让优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说出自己的见解,而后进生能从中得到启发。在汇报结果时,难度大的可让优生来说,难度小的可让后进生来说;或者先让优生说,后进生模仿说,在他人的帮忙下,能够融入到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另外,对中下生的学习要更多地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学习的难度适当降低,作业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例题的对应题型;在测试题中安排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让他们选做,并允许订正后再给予评价。在别人的帮助下,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得到更好的发展,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注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有疑”就是有疑惑,有了疑惑就如同陌生知识领域的钥匙,学生思维探索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说“质疑”是学生走向的创新的必经之路,也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那么,在课堂的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习者质疑习惯。

常常外出听课时,给人的印象是很完美的表演,学生学的顺利,教师教得成功,准确地说排练得很熟。其实,这并不是一节优秀的课,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被动的。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本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老师要充分利用童这份本性,給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有价值的质疑要领。

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时,笔者让学生观察竖式后提问:“看到这个乘法竖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一个学生回答:“我发现乘法竖式与加法竖式是不同的,加法竖式只需要加上个位的数,十位直接拉下来,但是,乘法竖式不但要乘个位的数,还要乘十位上的数,那个一位数一定要乘了两次吗?假如乘数是三位数就要乘三次吗?”在场的听课的老师在评课时都觉得学生太棒 了,这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整课的重点、难点。假如平时老师没有意识去培养他们思考和质疑,学生就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发现。

五、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美国总统科学顾问艾德华·大卫所说的:“很少人认识到当今如此被广泛称颂的高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宣告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就是在20世纪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这得益于数学理论和应用的飞速发展而奠定了基石,可以说,无论是计算机的发明,还是它的普遍使用,例如,国防科技、经济、金融、医疗……都是以数学为其根本的。数学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所用。如何让学生更多认识数学价值,从而热爱数学呢?也需要教师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引导。

在教学“月球旅行”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渗透情感教育的:先用情境导入:“同学们,中国的神州九号也上天了(出示图片),我们想乘着神州九号去月球旅行好吗?”在他们的欢呼声中,笔者继续说:“你知道神九飞天的制造过程中,小至一个螺丝、大到舱内、舱外的耐温情况、几时对接、几时几刻回到地面等,都是通过数学的精确计算出来的吗?”看着他们专注的表情,我及时教育他们好好学数学,了解数学的威力,使他们知道,掌握了数学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体验到数学知识让生活变得更加快捷、便利等优势,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决心。

大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我们确实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但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见效的,贵在持之以恒。在课堂中进行有意识、有计划地、在平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和引导,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求知欲自信心体验
求知欲——学习的叩门砖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把听众研究透:做好电台少儿节目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