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春
(白城市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桡骨远端骨折是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骨折,一般是桡骨远端2~3 cm 以内的骨折, 常伴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的损伤。 暴力外伤是主要的致病原因,以老年女性人群多见,且一般合并骨质疏松。 发生后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而影响腕关节功能[1],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 治疗后可获得较好预后,数年后少数损伤较重且治疗不当引起骨骺早期闭合者,可出现尺骨长、桡骨短、手腕桡偏的Madelung 畸形。应重视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保持骨折对位,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骨折活动功能,防止畸形。 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为临床常用手术治疗方法。该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并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AO C 型骨折。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在61~79岁之间,中位年龄65.0岁;从发生部位看,左侧27例,右侧21例;从骨折AO 分型看,C1 型16例,C2 型21例,C3 型11例。 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在62~82岁之间,中位年龄67.0岁;从发生部位看,左侧25例,右侧23例;从骨折AO分型看,C1 型18例,C2 型20例,C3 型1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中位年龄、发生部位和AO 骨折分型构成比、术前腕关节背伸、尺偏、旋前和旋后活动度均数等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 其基本步骤为:臂丛麻醉,气囊止血带下分别于桡骨骨折近端和第二掌骨分别打入2 枚外支架螺钉或在第二和第三掌骨分别拧入1 枚外固定螺钉,安装外固定支架,C 臂X 线机监视下骨折复位,调节外固定支架长度,使桡骨下尺偏角、长度和掌倾角等恢复正常关系。 必要时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满意后予外固定支架固定。
研究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其基本步骤为:臂丛麻醉,气囊止血带下在前臂桡掌侧横纹向近侧作6 cm 纵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经桡侧腕屈肌内侧间隙进入,显露旋前方肌,在桡侧切断旋前方肌,显露桡骨远端骨折。用小骨膜剥离子撬拔骨折间隙,复位压缩关节面,使桡骨下尺偏角、长度和掌倾角等恢复正常关系。临时用克氏针固定,复位桡骨长度和腕关节面满意后,用斜T 形钢板固定骨折,若存在骨缺损行植骨。 术中保护正中神经和桡动脉,逐层关闭切口[2-3]。
康复训练主要分为早期康复训练和后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主要行五指伸直和握拳锻炼,防止上肢长时间不活动后引起的肌肉废用性萎缩。 后期康复训练主要行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因为固定期间腕关节长时间不活动,易致腕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粘连挛缩,改善腕关节的僵硬疼痛等症状。
按照标准判定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功能锻炼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结束后,按照标准判定疗效[4]:显效是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消失,腕关节背伸、尺偏、旋前和旋后活动度正常,无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有效是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腕关节功能中背伸、尺偏、旋前和旋后活动度改善,无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无效是指治疗后患者未达到以上的标准。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4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假设检验表明,研究组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Zc=2.68,总有效率χ2=12.00,P<0.05)。 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5.14±2.56)d,功能锻炼时间为(14.25±3.07)d;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1.06±2.05)d,功能锻炼时间为(7.29±2.14)d,假设检验表明,研究组患者折愈合时间和功能锻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功能锻炼时间的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功能锻炼时间的比较[(±s),d]
组别骨折愈合时间 功能锻炼时间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15.14±2.5611.06±2.058.62<0.0514.25±3.077.29±2.1412.88<0.05
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3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3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总发生率为22.92%;研究组患者分别出现1例、2例和1例,总发生率为8.3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P<0.05)。
低能量损伤和高能量损伤均可致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尤其多见于合并骨质疏松的女性。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现阶段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最常用方法,保守治疗以石膏外固定为主,固定时间长,固定期间肘关节活动受限,由于不能对抗轴向负荷,且会造成后期肘关节和腕关节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 因此,对于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方案,该研究选择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即可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可降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 传统闭合复位外固定术需在拆除外固定支架后行全面功能锻炼,不利于提高和改善腕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复骨短缩,获得良好复位效果, 可直接撬拨复位避免出现桡骨短缩,恢复下尺桡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5-6]。
术后康复训练主要有早期和后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主要行五指伸直和握拳锻炼,防止上肢长时间不活动后造成的肌肉废用性萎缩;后期康复训练主要是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优于固定期间腕关节长时间不活动,易致腕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粘连挛缩,后期活动腕关节可改善腕关节的僵硬疼痛等症状。 要根据临床过程和稳定程度,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次数和运动幅度,4 周方可由轻到重持重。
年龄>80岁、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25-OH-D<8.0 ng/mL 为引起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需高度重视并强化预防措施[7]。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应重视中医药在治疗中的作用,并进行合理应用。 郑树恒[8]采取随机数字表将8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消活外敷散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消肿、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说明通过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联合消活外敷散能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 缓解患者疼痛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
王雷等[9]将80例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皆行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术,对照组术后口服盘龙七片, 研究组依据行气消瘀—接骨续筋—补肝益肾三期辨证用药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治疗后1、2、3 个疗程研究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Dienst 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其中研究组Dienst 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可见三期辨证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对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促进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早期恢复。 汪志炯等[10]研究表明,消肿膏联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在消除关节肿胀、减轻骨折早期疼痛、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及提高整体疗效方面效果显著, 且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该研究选择该院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并康复训练进行治疗, 治疗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疗效、治疗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康复锻炼时间和并发症总发生率(P<0.05)。
综上所述,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优于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可及早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康复锻炼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