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冬艳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当前的生物教学现状,改变原有的生物教学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对生物教学进行思考,提高教师自身的生物素养,多措并举,改变生物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措并举;初中生物;精彩
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生物学科,很多知识都与我們人类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关系,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生物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比较低下,没有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生物学科知识是可有可无的,这严重影响了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可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思想等方式,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物课堂中来,构建精彩的生物课堂。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初中生物教材安排较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和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学生没有可操作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依据学校条件和自己学生的特点,转变生物教学的思路,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将自身隐藏的学习潜力发挥出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生物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与绿色植物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的教学可采用开放式的形式,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去观察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那些植物特征,对自然界中的不同植物进行对比,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很可能自己就能发现,植物界中有一年生的,还有多年生的,有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区别,有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之分,同一植物同一器官处于不同的环境当中,可能出现不一样的形态……这些通过自己探究发现的知识会让学生记忆更加的深刻,同时还会丰富学生的眼界。
学生的能力是不断积累的,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环境,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提供生物学科综合素养,进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设计课堂导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时候,教师们认为课堂导入是否精彩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关系,其实,这种想法绝对是错误的。一堂精彩的教学课堂,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抓住学生的眼球,如果在最初就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那么无论你授课过程多么重要,学生也很难再次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上课的瞬间就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节奏前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进行课堂导入,如,从学校周边采集一些树木的叶子,让学生认真观察其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植物的叶子还有哪些其他形状或是颜色。通过观察和回想,学生会发现树叶的正面和反面颜色是深浅不一。这时,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一片叶子上为什么会表现出不一样的颜色?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产生了对未知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开始进行知识的探索。
由案例可知,通过对周围存在事物的仔细观察,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了熟悉感,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三、精练课堂语言,促进学生有效理解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其中存在着很多学术性的生物语言,这些语言对于一个刚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的困难,势必会影响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发挥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精练课堂教学语言,将这些专业化的生物语言进行转化,使其转变成通俗易懂的生活性语言,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对生物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时,对于题目中的专有名词,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教师必须要对那些专有性的名词进行通俗化处理,可通过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对专有名词进行解释,如婴儿生下来就会哭,会吮吸奶水等,这是与生俱来的现象,我们就把它们称为“先天性行为”;而我们看见一些平时吃过的桃子、李子等会不自主地流口水,这是建立在我们吃过之后才会发生的现象,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把它们称为“后天性行为”。这样学生对这些专有名词就不会再陌生。
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生活现象或是生活语言对教学中的术语进行解释,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进而提高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多方向、多途径地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生物知识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多措并举,构建精彩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利红.运用微课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06):142.
[2]姚美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03):1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折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