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锋
摘 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要想对初中生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师就必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117-1
阅读是什么?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阅读在现代学习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目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是把阅读教学提到了新的高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看成是课堂教学最具本质意义、最具基础性价值的教学环节,并保证学生的阅读量,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我常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我常常告诉学生读书对他们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获得满足。同时我还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因为,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我常常利用教材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益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明白了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二、长期实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学生对阅读这一活动开始感兴趣,并发现阅读会给自己带来愉快心情的时候,他们将努力寻求机会去阅读,以获得相应的阅读满足感。在有了一定兴趣之后,有时,教师也可以在正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穿插一些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一些真实的阅读体验和自己养成的阅读习惯来启发学生。也可以注重寻找和挖掘,关注每个孩子,来树立一批阅读习惯较好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组织这些学生“现身说法”,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促使别的学生也都向这些优秀的同学学习。
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通过长期的阅读实践才能养成的,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想要让学生养成习惯,一项重要的举措是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充裕的时间去阅读。如开展早自习“阅读十分钟”活动,或是“课间读”、“晚间读”等等。这些休息时间都是遵循学校安排,每天固定,每個孩子都一样的,易使学生养成习惯。同时,这些碎片时间的利用也能有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
三、以人为本,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一本书,有很多方法可以去阅读;不同的文章,也有不同的“打开方式”。即使阅读同一篇文章中的不同段落、不同章节,也最好不要平均用力或是每部分都精读,不然有可能既消耗了时间,也没有学到文章中的精华。因此,教师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在教给学生方法以后,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自己把握的空间,避免过多的干涉。比如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的内容,因为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只有学生最清楚。没必要人人都必须都读古诗,也不用每个孩子都看周树人。即使是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教授的阅读方法,到最后也将被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成为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四、建立自信,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强的依赖性,这是由他们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的。特别是在阅读的自信心方面。因而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一句无意的批评或是不恰当的指责往往会打击到学生年轻的自尊,从而导致他们对阅读和学习产生烦躁、怨恨和恐惧的心理。这种负面情绪甚至将影响学生未来学习文本阅读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这并非是件不重要的事。
例如,学生不能流利地阅读文本,断断续续,结结巴巴。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立即指责他们学习不认真或记忆能力差,也不应该否定他们的能力,而应该使这名表现不佳的学生从其他方面受到一些称赞,如敢于阅读的勇气、语句虽不太连贯但字词发音很标准,等等。然后,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指出该学生的阅读流畅性较差是基于语法没掌握好或其他原因,给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尊心既得到保护,教师的鼓励给了他自信,他也能听取建议,继而去锻炼自己阅读的自主性。
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是有一定的自我决定能力的,教师在适当传授阅读方法的同时,也应尊重每个学生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做法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阅读的热情,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即便是读文字也能仿佛身临其境,在阅读中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信而又自律自主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要想让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引路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会努力将自己的思考付诸到教学实践中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热爱阅读、高效学习,走入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十八中学,江苏 南京2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