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侧重于对小学生感受、认知和图像共情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从加强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的重要性出发,通过教师具体的教学经验,提出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的一些有效措施。在现代多媒体运用中,图像出现在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地方,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视觉。当下,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去感知图像、识别图像并释读图像,这项任务对于提升美术审美和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图像感受能力;对策;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是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目标已从学习知识转向培养技能方面。因此,对于教师团队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希望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紧跟时代更新教学思路,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地位,并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图像感受能力的重要性
世界上著名的美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美感,那么他对任何事都是无动于衷的,即使说到历史,也不知道如何讲述。”黑格尔这句话直接说出了美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小学美术的基本素养就包括有图像感受、美术展现、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等方面。其中,图像感受是这几个内容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知和理解。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是有多么的重要。
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比較趋向艺术性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基本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另外,这也是美术课标中的具体规定。
1.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对图像的感受能力,首先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美丽是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需求,只有美丽的事物才能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自然中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才能够更好地去创造美,鼓励学生去追求美,让学生能够塑造自身的个性。
2.提高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作品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含义。举个例子,在欣赏齐老先生的《对虾》时,教师可以通过欣赏作品来帮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欣赏,借助老师的解释,学生才可以真正欣赏画中虾的灵动,仿佛置身于流水之中,观察虾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而提高学生对图像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
3.提高小学生对美的认知水平。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对图像的感受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发现和感知美是创造美的前提,通过培养学生在图像方面的感受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更深入地了解美,掌握美术方面的技能,并提高学生美术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措施
1.让学生能够将图像与生活之间相互联系起来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命就像是泉水源头,文章就像溪流,泉水充沛而不枯竭,溪流自然快活地流动。”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在生活中学会积累素材。小学的美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耐心而专心地观察身边的环境和风景,并让他们将手中的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并通过最后的总结,能够在各类图像中产生不同的感受。
从长远来看,当有的学生具有了一定分析能力和感知生活的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去分析作品中表现出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想传达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例如,学习“水果和蔬菜剖面”一课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吃蔬菜水果的时候,大多数是父母已经去皮或切成小块给他们食用的,学生很少会直接触摸到蔬菜和水果剖面,因此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教师展现出的大量蔬菜和水果的照片,指导小学生详细观察蔬菜和水果的剖面部分,以便学生可以直观地去学习怎样将观察到的完整的剖面以图像形式呈现出来。
2.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手工活动
会学习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认识、掌握学习方式,积极进入到学习过程当中。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和情感变化。为了使学生有学习的机会,教师要积极运用创造性思维来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
事实上,美术是一门强调实践和经验的课程。通过一些有趣的手工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绘画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并鼓励和协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
3.指导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创作情境
教师需要制定与小学生课程相符的教学目标,转变以知识掌握为核心的传统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授和欣赏“狮子”的过程中,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讨论狮子的形象感觉(弱、温顺、强大或其他),能够表达什么寓意?作者如何表现狮子的具体图像?从剪纸、表达方式、线条、图案等方面来分析和感受作品创作的环境。同时,老师可以结合技巧、形象姿势、着色等方面仔细观察,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向学生解释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如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意义。
简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周围故事的运用,培养学生把美术作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能够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还必须要培养具体的实践技能,开展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并结合作品具体的故事情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冰河.小学美术教学中独立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9):247.
[2]田晓艳.小学美术图像感知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探讨[J].考试周刊,2017(7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