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
【摘 要】 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以提升。本文从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上进行了课堂实践研究,意在使每位音乐教师关注音乐中的文化,用文化的精神力量影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民族的精神,充满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音乐;学生
传统文化中凝聚着古人的文明与智慧,在文化中,我们可以回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可以感受华夏文明开出的芬芳之花。它是民族的魂魄,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脊梁。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时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大有裨益。音乐学科不仅是艺术学科,它更能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音乐的世界中,情感没有分隔线,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精神的寄托,在小学音乐学科中传承传统文化,既是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呈现,也是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以及提升学生精神品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与音乐课程融合在一起呢?
一、挖掘歌词之传统文化,培育学生高贵品质
音乐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其中有情。在情感的世界中,我们都如同孩童,天真地展示着自我的内心世界。小学音乐教学中,课本中所选择的作品中都有着积极进步的力量,而歌词中也都蕴藉着丰富的情感。作为音乐教师,不能忘却挖掘歌词的精神力量,用这些催人奋进向上的歌词来打动学生的心灵。歌词中潜藏着的传统文化,教师更不能忽视,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用文化的光辉照耀学生前行的道路。
例如在《游子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其中词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本身就是一首情感丰富的古诗,在这首诗中加上音乐让学生吟唱,首先就应该要求学生体味诗中的情感,唱出意蕴来。“同学们,音乐是一种精神的启迪,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在音乐中有着亘古不变的母爱,有着我们该去用心去感恩的挚爱亲情。”教师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学生备受鼓舞。“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再次吟唱这首古诗,感受古人的慈母情怀,感悟人生中最无私的母爱。”学生大声吟唱,情感真挚。
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看中节奏和旋律,对于歌词的研究很少,觉得那应该是文学的范畴,事实上,这种想法忽视了音乐的育人功能,音乐同样可以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获得提升。在歌词的研究中,教师要学会发现其中蕴藏着的精神力量和传统文化元素,适时开展文化教育。
二、生成有效之文化信息,感悟文化精神风韵
课堂是动态发展的,任何课堂教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老教师还要不断备课的原因。小学音乐中蕴藏的文化信息,亟待教师去挖掘,这首先要求教师明确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值得我們去为学生研究。音乐课程中涉及到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比如节日赞歌,比如风俗习惯,比如表演的一些民族特征。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范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延伸,遇到传统文化的知识就要使其丰满起来,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精神风韵。
例如在《望月节》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这首歌里念的节日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在八月十五,我们国人都要赏月,那么月亮上有什么呢?“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讲述一下有关月亮的故事,你们愿意不愿意听?”学生们情绪高涨,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嫦娥、月宫、王母的故事就都自然而然地流了出来。“同学们,这样的节日故事有很多,比如清明节中的介之推,除夕中的年,我们可以课下去查阅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交流。”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产生了浓厚的探究传统节日的兴趣。
文化,是长期形成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影响着一代人。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面对生成的文化信息,要及时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感受,使其懂得文化对自己人生品格形成的积极意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利用音乐课本中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使学生爱上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三、运用乐器之辅助手段,凸显音乐文化气息
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多种乐器参与课堂,是每个小学生的期待。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欢乐器的心理特点,在乐器的使用中传承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西方乐器受到了小学生及其家长的喜爱,这不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故而,教师要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让学生去了解,去感受,从而形成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例如在《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拿一个葫芦丝当场为学生演奏,让学生去自己尝试演奏,感受传统乐器的魅力。“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传统乐器呢?你喜欢传统乐器吗?今天老师为你们用葫芦丝演奏一首曲子,你们听美不美?”学生都陶醉在了教师的演奏中。“不仅仅是葫芦丝,其他的民族乐器也这么美,你们想不想听?”在这样的学习欲望的驱动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的视频,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国古代编钟的演奏视频,使其感悟传统乐器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多种民族乐器的展示中,学生对于传统乐器产生了喜爱和敬畏之情,与此同时,文化的气息也氤氲在了学生的心中。
音乐是有着文化气息的,品味文化的内涵,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教学策略。乐器学习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乐器背后的民族之魂,在感悟与敬畏中,喜爱上传统文化,这才是文化的传承作用。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在歌词、乐器、音乐内容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这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主要阵地。本文从歌词、乐器以及课堂生成文化内容等方面研究了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意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彩珍.多元感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84.
[2]李韵.分析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J].北方音乐,2019,39(1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