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ebra助力,创建乐学课堂
——以“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为例

2020-07-25 13:36王伯龙
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双曲线椭圆轨迹

文∣王伯龙

双曲线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经过探索,教师可以借助GeoGebra软件,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创建乐学课堂,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技术支持,动态过程,探索发现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考

【问题1】如图1,圆O的半径为定长r,A是圆O内一个定点,P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P相交于点Q,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图1

学生观察图形,积极思考,发现O、A是两个定点,且|QO|+|QA|=r(r>|QA|)恰好满足椭圆定义的条件,得出点Q的轨迹是椭圆。从圆的层面感受到椭圆的形成。

教师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设置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复习椭圆的定义;接着让学生在椭圆定义的引发下思考并解决问题1,加深对椭圆定义的理解;然后通过变式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2】如果将问题1中的条件“A是圆O内一个定点”改为“A是圆O外一个定点”,其余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那么,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动点Q所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你能画出轨迹图形吗?

图2

教师通过变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观察图2,借助研究问题1的经验,很容易找出动点Q所满足的几何条件是|QA|-|QO|=r。

【追问】如果点Q在如图3所示的位置,又会得到怎样的几何条件呢?

图3

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还有关系|QO|-|QA|=r,因而得出||QA|-|QO||=r。但点Q的轨迹是怎样的曲线,暂且不能解决。

(二)实验操作,提出猜想

教师让学生对问题2探讨分析,得出了动点Q所满足的几何条件是||QA|-|QO||=r,但点Q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学生依旧感到茫然。教师顺势带领学生完成以下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实验】让学生将图2画在作业纸上,然后按下列要求进行作图实验:

(1)保持点O、A的位置不动,在圆周上移动点P,再画出垂线l,找出点Q。

(2)重复(1)的步骤,每取一次点P,相应得到一个点Q。

(3)让学生不断地操作,尽量使得到的点Q足够密集。

(4)擦掉所有线段或直线,保留每个点Q(如图4所示)。

图4

【问题3】通过画图操作,说说:点Q的轨迹曲线你以前见过吗?你能猜想它是什么曲线吗?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散点图思考、回顾,发现轨迹图形好像初中学习的反比例曲线、生活中热电厂冷凝通风塔的外轮廓线,猜想轨迹应该是双曲线。

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动手画图,亲身经历数学实验的活动过程。通过直观感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GeoGebra助力,验证猜想

【问题4】根据作出的散点图,大家猜想点Q的轨迹是双曲线,那么它到底是不是双曲线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画图的过程中始终有||QA|-|QO||=r。只需验证满足条件||QA|-|QO||=r的点Q绘出的曲线是双曲线。然后,教师打开GeoGebra软件的绘图界面,在绘图区内画出图2,其中F1为圆心、F2为圆外一定点,将点Q设为追踪点,用鼠标拖动点P在圆周上慢慢运动,此时点Q的轨迹留在绘图上(如图5所示)。

图5

【追问】为什么在图5中画出的是一支曲线?另一支如何去画?

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在图5中始终有|QF2|-|QF1|=r成立。如果把满足条件|QF1|-|QF2|=r的图即图3中|QO|-|QA|=r画在绘图区内,就会有另一支曲线。

教师按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绘图,得到另一支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得到点Q的散点图,提出猜想。再借助GeoGebra软件的动画演示,为学生学习创设了一个生动逼真的情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同时,通过动画演示,验证了学生的猜想。

【问题5】图5、图6将双曲线的两支分开画在两个图中,不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请大家思考,能不能将双曲线的两支绘在同一图上?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本质。当点P沿着圆周运动时,中垂线l跟着运动,学生可以十分清楚地观察到双曲线是由一条条紧密的直线l包络而成的。教师在GeoGebra绘图软件中,将直线l设置成追踪线,然后拖动点P,绘出双曲线,如图7所示。

图7

从直线包络的角度分析动点轨迹的形成过程,利用GeoGebra软件更加逼真地演示了双曲线的形成,进一步验证了学生的猜想,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归纳总结,形成定义

【问题6】你能根据上面的活动,结合椭圆的定义,给双曲线下个定义吗?

教师提出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大于零,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双曲线。其中F1、F2叫作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作双曲线的焦距。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叙述双曲线的定义,对定义中的绝对值、常数的范围(大于零,小于|F1F2|),让学生通过辨析加深理解。同时强调双曲线定义中要抓住关键点“两个定点,一个常数”。

通过思考、观察、动手实验、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活动体验,类比椭圆定义中的定点、定长等的关系,归纳总结并表述双曲线的定义。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7】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双曲线的定义。请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拉链,你能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利用拉链画出一条双曲线吗?

学生按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教材[1]中的叙述,拉开拉链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个点,分别固定在点F1、F2上,把笔尖放在拉链的合口上,随着拉链拉开或闭合,笔尖所经过的点就画出了双曲线的一支,调换位置,则可画出另一支曲线。

学生通过动手绘图,亲身体验双曲线定义的形成过程,从本质上加深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渗透了数学文化。

(五)类比方法,建立方程

【问题8】椭圆与双曲线的定义中都有“两个定点,一个常数”这一关键点,回顾椭圆方程的建立方法和步骤,如何建系推导双曲线的方程?请大家尝试。

学生体会类比求椭圆方程的建系方法与方程的推导过程,取定点F1(-c,0)、F2(c,0),定长为2a比较方便推导方程。

椭圆与双曲线的定义有相似之处,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推导双曲线的方程完全由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设点、建系、建立方程等活动来实施。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体会解析几何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化简、计算等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思考】类比焦点在y轴上椭圆标准方程,如果双曲线的焦点分别是F1(0,-c)、F2(0,c),a、b的意义同上,这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后,有部分学生根据学习椭圆经验直接写出焦点在y轴上双曲线的方程;还有部分学生按照双曲线的定义进行计算化简得到双曲线的方程。对于这两种想法,教师都给予鼓励,并强调焦点在x轴和焦点在y轴上双曲线方程的特征,不要混淆。

(六)知识应用,深化理解

【例1】 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F1(-5,0)、F2(5,0),双曲线上一点P到F1、F2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2】双曲线4x2-y2+64=0上一点P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那么点P到另一焦点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

本节课的重点是双曲线定义的形成过程及标准方程的求法,学生通过练习,强化对定义的理解和对标准方程建立的步骤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数学活动,积累解决问题的数学经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提升学生能力。

二、技术助力,关注活动,以生为本

(一)GeoGebra助力,创建乐学课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搭建平台,为学习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也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2]

本课设计中,通过GeoGebra软件的动态演示,为学生探究学习创设了一个乐学场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动态变化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双曲线定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关注数学活动,展现逻辑思维

掌握“四基”、发展“四能”都离不开数学基本活动。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优化思维,确保学生的思维到位,让全体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思考的机会,多留点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些思维表达的平台。 本课设计中以问题串为引领,通过学生动手作图、用拉链画双曲线等一系列活动,经历数学探究、数学实验、数学猜想,归纳得出双曲线定义及推导双曲线标准方程等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得以加深和参与水平得以提高。

(三)树立生本观念,提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指出:“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教育形态。”教科书上那些僵硬的、冰冷的、美丽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生,了解学情。在不违背课标要求,不破坏数学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努力理解和领会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对教材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等方式的 “二次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摆脱教材的束缚,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3]

本课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从复习椭圆的定义开始,围绕着教材一道习题进行变式探讨,通过动手实验提出猜想,再到软件动态演示验证猜想,最后归纳出双曲线的定义,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等,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设置。对于双曲线概念的生成过程,学生经历了动手实验、画图猜想、练习小结等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参与机会。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隐含在概念形成中的思想方法,在概念的运用和推广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实现育人的本位回归,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使学生养成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真正实现素养教育。

猜你喜欢
双曲线椭圆轨迹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轨迹
轨迹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双曲线的一个美妙性质及应用
基于在线轨迹迭代的自适应再入制导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