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雪琼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风,欣喜不已;能增加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工具。
【课例回放】五年级一班语文课上,教师出了几道难题让学生做,班长积极举手,主动要求上台演示,结果全部做对了。教师说:“真了不起,不愧是班长。”
这样的评价语言就不恰当:一是空乏、不具体,缺乏针对性;二是有失偏颇。学生会觉得因为是班长做对了,才得到热情表扬。老师对班长有偏心,好像他的出色表现是因为做班长才有的,其实这与班长身份无关。在表扬班长的同时,可能无意中挫伤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假如换成:“你真细心,答得很全面,能够通过努力全部做对,真了不起!”这样,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价,突出其优点,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作用,效果会更好。
既然不同的评价语言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那么老师在课堂中如何运用好评价语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学生的性格和学习基础是有差异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品质和学习状态也是不同的,并且处于变化之中,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语言应有不同。
1.启迪性评价——激励尖子生“更上一层楼”
【课例回放】有的尖子生课外阅读面非常广,能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思考问题比较深刻。如教学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时,一位学生当堂回答出“是岳飞墓前的对联”,并解释了含义,全班满是赞叹的目光。老师及时肯定:“你的知识面很广,说明你喜欢阅读,课外阅读应该给你带来了乐趣,并且你能边读书边思考,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值得大家学习。”
学习优秀的学生,一般都已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体会学习上不断超越的快感,享受更高层次的学习乐趣。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学生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深入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将他们的学习引入更高层次。
2.欣赏性评价——提高中层生的自信力
【课例回放】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拿着写好的作文上台朗读。一位女生写的文章很优美,但是她始终没有勇气上台,举起的手在犹豫中又放下,教师注意到了她。“孩子,你的文章这么生动,怎么不上前来展示呢?”她小声说:“老师,我怕说不好!”“你先试一试,不要怕,老师和同学们都乐意听你读的。”小女孩用很小的声音朗读着。“写得真好!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好吗?”在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中,小女孩终于战胜了害怕的心理,大声朗读了自己的作品,获得了一片赞叹。
中层生在班里都是占多数的。他们有向尖子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积极性难以持久,学习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孩子喜欢得到鼓励和表扬,教师欣赏的、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能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激发他们释放出热情和潜能,努力向上,不断进步。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扬长补短,完善自我。因此,对于这类学生,教师特别要善于抓住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提高他们自信力。
3.激励性评价——抚平学困生的创伤
【课例回放】班里有一个学生听写生字词语得了55分,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应该批评他,让他重新听写。老师却笑眯眯地说:“他得了55分,可他上一次才得了40分,一下子提高了15分,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呀!凭这一点就应该表扬他。我想下一次的听写,他至少能得70分。”得到教师这样热情的表扬和鼓励,一连几节语文课,他都能认真听讲,有时还举手回答问题呢。
学困生在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往往存在问题,他们平时很少得到表扬,甚至常被冷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们最需要受到关注和鼓励,因此,老师更要多关注他们,在评价时更应该小心谨慎,切不可敷衍了事,要从他们自己认同的长处出发,进行正确的评价;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和被边缘化的感觉,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动力。
课堂教学有时效性,在40分钟里,学生随时都可能在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语言评价,是不切实际的。况且,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评价语言若要充分发挥效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就必须适宜适度。
1.适时——看准时机
教师的评价要看准时机,结论太迟会浪费时间,错过机会;过早会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一般情况下,要求反馈迅速,评价及时。如上课始,有时因学生课间玩闹过度,出现了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的现象,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说:“同学,你东西掉了吗?下课我帮你一起找吧!”这样的提示,学生既不反感,还能自己纠错,同时课堂气氛好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可谓两全其美。
2.适量——把握用词
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的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时须把握用词。一般情况下,低年级以简短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高,评语可以适量增长。如小学低年级常用“你读得真棒!”“你学得真认真!”等等,评语简短、明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课例回放】在一节数学课堂上,一个学生得出“4+5=8”的结论,老师用了三句话加以评价:“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
第一句评价是对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赞赏,第二句评价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结果的肯定,第三句评价则委婉表达了“回答不正确”的信息。这位老师注意了评价角度的多元化,语言简洁,不仅评价学习态度,还评价思维过程和结 果,既有评判性,又有激励性。
3.适当——关注差异
教师评价语言必须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位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的需求与领悟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引导。如上课时,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吃汉堡了吗?味道怎样?”这样的语言对于外向的学生来说更易于接受。面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应改变语气,换一种更有温情的语言,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有亲和力,能让学生受到鼓舞,觉得自己能行。
当然,评价语言不局限于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也具魅力。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在举手投足间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例如: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堂学习表现太棒了!(教师伸出大拇指)可是老师只有两个大拇指,无法表达出老师此时多么开心。这样吧,老师向同学们借下大拇指(教师向学生微笑,并把大拇指指向不同地方的学生)。
总之,评价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将其当作一门艺术来研究,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果说世界上真有一种魔力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笔者认为,技巧性、艺术性的评价语言是形成这种魔力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