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晴,陈君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匈牙利地处欧洲大陆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自古就是连接东西欧国家的重要枢纽。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向东开放”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两国进一步深化了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面对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教育对象的深刻变化,为推动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匈牙利更加关注汉语教育改革。语言是不同国家进行沟通的桥梁,在两国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不仅是加强国家内部团结的重要手段,也展现着在国际交往中的态度。新形势下的匈牙利汉语教育改革涉及汉语教育地位、基础教育阶段的汉语教学以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孔子学院等方面的内容。匈牙利汉语教育改革的新进展是匈牙利汉语教育的一个缩影,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匈牙利汉语教育改革走向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为减少中匈两国交往中的摩擦,进而为更好地实现教育合作提供参考。
匈牙利于2004年加入欧盟,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匈牙利政府开始意识到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改变,资本不再一味从西方国家流向东方国家以寻求廉价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东方企业开始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寻求发展机会,其中也包括许多中国企业。而匈牙利的对外贸易,由于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在对外关系中处于优先地位,缺乏对东方市场的关注。于是2010年,匈牙利政府决定重点发展与东方国家的经贸关系,提出了“向东开放”政策[1]。该政策旨在通过增加与东方各国的贸易往来,来减少匈牙利经济对西方尤其是欧盟成员国的依赖,吸引来自东方国家投资的同时,提升匈牙利在远东出口市场上的竞争。为有效推进“向东开放”这一政策,匈牙利政府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战略,与多个目标国家进行了高级别会晤。2011年6月,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2014年2月,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来华进行访问,充分表达了在更多领域与中国进行交流合作的意愿。“向东开放”政策充分分析了贸易领域中的潜在市场,以中国为例,有医疗器械、农产品、高科技生产设施等[2]。而这些所涉及到的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完善汉语人才培养体系在匈牙利十分必要。
为了适应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等问题,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期促进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相互理解、相互连通,通过发展互利合作,实现地区的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一带一路”与匈牙利“向东开放”的政策相互呼应,受到匈牙利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中匈两国政府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匈牙利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此类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3]。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匈两国在经贸、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其中,“匈塞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最大项目,也是中国与匈牙利、塞尔维亚共建的旗舰项目[2]。“匈塞铁路”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中东欧国家面临的交通问题,也能促进商品在中国、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流通。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也带动了中国企业对匈牙利本国人才需求量的增多。2011年,烟台万华集团收购了匈牙利宝思德化工公司,2014年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正式更名成立。该合作区通过多种方式扶持科研教育事业发展,2013年8月,经合作区企业联系,合作区所在地建立了匈牙利第三所孔子学院—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4]。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给匈牙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汉语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做出相应的改革。
匈牙利外语教育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20世纪50年代,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成立,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俄语被赋予极高地位,外语教育带有强烈的政治性色彩,公民学习外语积极性较低[5]。匈牙利罗兰大学虽然开设了汉学专业,但是招生人数很少,办学规模也比较小[6]。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联解体的影响下,匈牙利开始摆脱俄语的影响,开始对外语教育做出一系列改革,并努力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德语重新走入了大众视野,学习英语、法语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匈牙利外语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中匈交往日益频繁,汉语在匈牙利的地位明显提高,汉语学习者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增长。但是直至21世纪初,匈牙利公民的外语水平仍旧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有调查显示,72%的父母曾为非学校语言课程付费[7]。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曾就读于盈利性语言学校和私人家教来补充他们的外语,公共教育中的外语教育难以满足一部分人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经济和社会差距也影响着他们外语水平发展。此外2002年的一项人口普查显示,只有19.2%的人声称会说至少一种外语[5]。可以看出在21世纪初期,匈牙利民众的外语水平比较落后,外语教育缺乏一个科学全面的体系。
随着中匈交流的不断深化,汉语教育在匈牙利的地位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世界语言计划”的实施。为解决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全面的外语教育体系,2003年,匈牙利推出了一项新的语言教育政策——世界语言计划[5]。该政策提出两项基本原则,一是外语学习的首要地点是学校,小学和中学的外语教育是语言教育的重点;二是必须给处于外语学习不利地位的学生创造平等的机会,帮助来自弱势背景和有学习障碍的学习者更好地完成外语学习[7]。在“世界语言计划”实施的大背景下,2004年,匈牙利发起了“语言强化学习年”项目,以弥补学校外语教育中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从而为中学生提供一个更快、更好学习外语的机会。“语言强化学习年”项目允许中学将额外一年的强化语言学习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要求至少40%的必修课程(每周至少11个小时的接触时间)用于外语学习;除英语和德语两门语言外,匈牙利政府还提供了其它9种语言,供校方和学生自由选择[7]。虽然大多数学生仍选择英语或德语作为强化学习语言,但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新文化兴趣的提升使得汉语也从中受益。此外,匈牙利还规定开办语言强化学习年的学校不允许根据外语水平筛选申请者,该规定意味着优势背景的学生不再被优先考虑,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机会得到了有效保障。
第二,《国家核心课程》的修改。匈牙利外语教育主要由《国家核心课程》规定[5]。现行匈牙利学校教育体系规定:1-3年级(7-9岁)学生可以开展外语学习,但此种学习并不具备强制性;强制性外语学习从4年级(10-11岁)开始;学生们可以根据当地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第一外语的学习语言。匈牙利的此种外语教育状况要略晚于欧盟其他国家,因为在欧盟的大多数国家中,第一外语作为必修科目的起始年龄在6-9岁。为应对国家外语教育改革的需求,2012年,匈牙利修改了《国家核心课程》,首次提出将第一外语的语种选择范围限制为英语、德语、法语和汉语。学生在升入中学后他们可以开始学习第二外语,文法学校的中学生必须学习第二外语,职业学校的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学习第二外语[7]。《国家核心课程》的修改为汉语教育在匈牙利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汉语考试的规范化发展。此外,匈牙利还不断规范汉语考试。2002年汉语成为匈牙利Matura考试(高中结业考试)的备选考试科目之一[6]。2011年,汉语水平考试(HSK)、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得到官方认可[8],成为留学、找工作的重要指标。中小学汉语考试(YCT)在中小学的普及率也明显提升[9]。2011年,匈牙利还面向中学生出版了首套国别化汉语教材—《匈牙利汉语课本》[10],将中国语言文化融入到匈牙利的生活场景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随着汉语学习人数的不断增长,汉语在匈牙利基础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匈中双语学校的成立是其突出表现。
匈中双语学校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2004年9月正式开学,目前是中东欧地区唯一一所同时采用所在国语言和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公立学校[11]。该学校具有下述特点:学校向华人子女开放,秉承匈牙利教育传统,为华人社区的孩子提供高标准的学校教育,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保留孩子的中国根源;学校向匈牙利人子女开放,为以匈牙利为母语的学生提供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机会,向其开展汉语教学,满足越来越多的匈牙利父母希望孩子学习汉语的需求;学校生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除将匈牙利语和汉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之外,还向不同母语、文化和国籍的学生开放,吸收不同母语、文化和国籍的学生。在匈中双语学校,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被作为价值观嵌入到课程之中,学生们可以在其中自由体验自己的身份,并且学习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身份。从匈中双语学校的招生数看,2005年华人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3%,匈牙利学生占24%,还有少数的俄罗斯和阿拉伯学生。2008年,匈牙利学生的数量开始显著增加,并且在2011-2012学年匈牙利学生人数首次超过了华人学生人数[12]。经过多年发展,匈中双语学校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愈加成熟,也获得了各界的认可。2011年,学校开设了孔子课堂,进一步加强了汉语教学和对中国文化的学习。2013年,湖北省在学校开设了一个教室,并且该省代表团多次来校访问参观,并制定了交换生计划[11]。2014年,该校获得了由匈牙利“长城匈中友好协会”等12个机构共同设立的“中国-匈牙利人民友谊贡献奖”,用于表彰匈中双语学校在维护和发展双边关系做出的贡献。2016年5月2日,该校与长城匈中友好协会、国际禅武联盟在匈牙利外交部签署了友好协议,旨在加强中匈两国友谊。并且匈中双语学校的学生可以定期赴中国访问,他们将有机会前往广州禅武中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功夫、书法等的学习。
该校目前共有55名工作人员,匈牙利教师为38名,17名会讲汉语的老师[11]。学校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汉语课程为公共基础课,面向所有学生,学生们每周要学习5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此外,每周还有1-2节的中国美术、中国音乐,这类课程会由中国的老师用汉语进行教学,像此外的美术课、体育课则会由匈牙利的老师用匈牙利语进行教学。英语则作为第二外语从四年级开始教授。此外,匈中双语学校作为中国和匈牙利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十分重视中匈两国的传统节日,曾多次举办文化展览,受到各界一致好评。在这样的历史发展机遇下,匈中双语学校努力帮助华人学生融入当地社会,并加强他们与祖国的联系。此外,在多元文化主义下,匈中双语学校也为匈牙利及他国儿童提供了一个学习汉语的平台。通过匈中双语学校,汉语教学在匈牙利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除中小学的汉语教育改革,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特色孔子学院也是匈牙利汉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匈牙利多所高校与中国院校合作,开设孔子学院。至今,匈牙利已有5所孔子学院[13]。其中,以匈牙利佩奇大学的中医孔子学院最具有代表性。中医孔子学院,又名仲景学院,是在中医药学与国际医学不断加强的交流合作、中医药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并获得认可的背景下逐渐兴起的,其目的在于推动汉语教育发展,同时向世界各国人民普及中国传统医学,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中医与西医一样,具有完整的治疗体系,其治疗方法可以上溯几千年,现已得到中西方专家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支持,逐步被世界医学所认可。中医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其在世界各地的广泛设立,不仅可以带动中医药产业、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还有利于促进现有医疗水平的提高,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成立于2014年,并于2015年3月正式运营,由佩奇大学和华北理工大学合作承办,是中东欧地区首所,也是全球第7所中医孔子学院[14],其办学主旨为向佩奇市及周边地区的学生和民众介绍中国语言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课程教学对象囊括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社会成人四个层次[15]。大学课程的开设载体为佩奇大学健康学院,性质为选修课,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中学课程开始于2016年秋季,开设载体为佩奇市内的5个教学点,但此类课程并不属于佩奇中学教育体系的正式教育课程,而是兴趣类课程,每周2课程,课程选修人数没有限制,学生在修完课程之后不会收到成绩和学分,课程目的为给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高中生提供帮助;小学课程开始于2015年秋季,开设载体与中学课程一样,也是教学点,共有4个,其中3个教学点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体系的正式课程,课程类型为综合课,每周2课程,教学对象为8-13岁的小学生,课程选修人数比较固定,课程配有匈牙利助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还可以学习手工艺、舞蹈、功夫、中医知识等中国文化;社会成人课程主要为气功和汉语module班,其中,汉语module班为收费课程,课时为32学时,开设时间为2个月。除了这些课程,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还举办了各种活动,如孔子夏令营,目前这已成为每年一次的活动,夏令营期间会安排剪纸、茶道、武术、针灸等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2017年7月在华北理工大学的接待下,18名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学生首次成功开展了孔子夏令营活动[14]。此外,还有中国电影周的活动,学生们可以观看到带有原始声音和匈牙利字幕的优秀中国电影。
整体来看,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大学课程,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不仅保留了孔子学院中的常规项目,又添加了中医这一特色的教学体系,采用“汉语+中医”的模式,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层挖掘。在推广汉语的同时,加入中医文化,不仅促进了文化传播和人类健康,也让中国文化又增添一份魅力。
在新形势下,匈牙利政府通过合理规划外语教育政策,使汉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它规定了第一外语的学习时间,并将语种选择范围具体规定为英语、德语、法语和汉语四种,在充分考虑国家需要的同时又兼顾了民众意愿。因为英语作为欧盟的官方语言在各种领域被广泛应用,学习德语和法语是由于地缘优势,而把汉语也纳入到选择范围则是考虑到中匈两国未来合作的潜力,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外语政策。此外,匈牙利还在多所中学设置了第二外语,并且允许在高中毕业考试时把第二外语作为选考科目,成为进入大学的参考项目。可以说匈牙利的外语教育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完整体系,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匈牙利都开办了汉语教学,并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中国外语教育规划则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16],目前形成了英语一家独大的局面,虽然高考将外语语种设置为英语、俄语、日语等六种语言,但学生进入小学后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基本上从英语开始学习。此外,在基础教育中没有给第二外语留下发展空间,学习第二外语仅凭个人兴趣或特定目的,外语语种选择过于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想要实现经济、文化的长远发展,促进外语多元化发展,构建完整的外语教育体系十分必要。
在本国外语水平较为落后的背景下,匈牙利政府提出了世界语言计划这一积极的外语战略,并发起了语言强化学习年的项目,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是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项目提出的“说外语超级酷”、“说起来吧”等一系列口号提升了国民的外语学习意识[5],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向学氛围。匈牙利教育当局还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协助和规划实施语言强化学习年,为强化课程构建了教学大纲,向参与该项目的教师提供在职培训等。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办夏令营、电影周等文化活动,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当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开展外语教育是十分有利的。我国并非是外语强国,伴随着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意识的觉醒,如何处理好母语与外语的关系备受关注。在此,国家和政府应发挥语言教育的主导作用,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开发适用于我国的外语教材,加大资金支持,以正确态度对待多元文化,优化语言教育开展环境。学校应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语言教学融入于现实交际之中,唤起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努力构建一个拥有良好外语学习氛围的校园环境。
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作为欧洲大陆首所中医特色孔子学院,为匈牙利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语言与中医文化的平台。据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教师邱昌龙先生介绍,由于中医学体系当中的诸多方面在表面上与西方科学截然不同,似乎不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但事实完全不同,许多学生对中医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17]。可见,中医文化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具备发展潜力。传播中医药文化离不开外语人才,而纯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跨学科教育领域力量薄弱,特色外语人才相对匮乏,中医药院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既懂中医,又能胜任中医学术国际交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贸合作覆盖各个领域,机械制造、化工、金融、环保、物流、新能源等各个行业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各个高校应该结合当地特色和自身的办学优势,推进外语与其它学科相融合,促进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18],推进外语专业向特色方向发展,使外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