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有效渗透

2020-07-24 08:54任娟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任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教育,让语文教学承担起学生的心理教育重任。孕育关心品质,慰藉成长心灵,关注心理需求,双向尊重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教育; 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C-0127-02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培养优良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实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一、语文教学要渗透情感体验,孕育关心品质

语文教学要有情感体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学习文本中英雄人物事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优良的思想品德。

语文作为学科教学中最具有教育性和社会性的学科,教材内容中那些英雄人物的良好心理品质和优秀品德,正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如学生每天的晨读时间,从教材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并将其作为心理教育的材料,组织学生开展晨读,加深理解记忆。也可以利用课间活动时间,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学生中煞有其事者竟能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甚至于手舞足蹈,极尽表演的能事,这种类型的小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对课本人物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品德教育,需要通过不同途径来实现。比如,在阅读中选择有关心理品德教育的材料,通过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心理教育效果。

以利用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为例,在阅读活动中,可以组织班级建立文学社,让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开展讨论,并在所学过的文学作品中选出关于学习方面最令人感动的心理教育的小故事,从而有效调动全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活动开始的前段时间,很少有学生认真选择关于心理教育的故事,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绝大多数同学都为自己的未来设计着自己理想的样子,其中不乏创意新颖的理想,如美工、编辑、电脑特效师等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喜爱上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对理想的追求,最终实现心理教育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能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课上成心理輔导课,要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心理方面的教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心理教育渗透。比如,在学习《松鼠》时,让学生写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在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让学生回忆幼儿园的趣事,以及现在语文学习中的快乐往事……诸如此类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丰富情感的体验,从而实现心理教育在语文课堂的有效渗透。

二、语文教学的心理教育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小学生所写的作文存在内容单调、无话可说、感情虚假的情况,这其实是学生心理状态的反映。繁重的学习负担,单一的人际关系,一成不变的生活,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的情感。当小学生的情绪发生消极变化时,会出现精神萎靡、厌烦、冷漠的消极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心情,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主题课,通过让学生欣赏音乐、参研书法绘画、参加主题活动等,来缓解学生消极的情绪,并用陪伴、倾听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实际上,小学生有许多心理诉求,渴望得到教师及同学的帮助,教师要充当学生的朋友和保护人,当学生“走在风雨里”时,教师要学会陪学生一起“淋雨”,让小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怀。

比如,在语文学习方面或生活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也许需要教师的心理支持和情感鼓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语文教材上的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讨论有哪些属于在生活或学习中不良心理问题的表现,当学生回答如“学习上怕苦畏难、生活上追求享受、与同学相处时讲面子”等等之后,教师请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探寻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原因,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进而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

又如,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有些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虽然“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但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学生虽已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但上课说话不认真听讲已“习惯成自然”,根本就做不到自我控制,上课依旧没有大的改观。此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以教材中的人物为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从点滴处改变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培养坚定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达到既“育人”又“育材”的教学目的。

三、尊重和理解学生,搭建师生心理互动桥梁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成长提出新的要求,“形成健康良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成长。要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德,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品行,言传身教地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应做到,并从每一个细节上为学生做好表率。

例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中就不能迟到;教育学生要爱护公共财物,教师在平时就要自觉爱护公共财产等。教师应时时注意、事事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和言语行为,以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为学生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榜样,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还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心理互动的桥梁。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实现彼此之间真心的交流。有的教师虽然有很好的教学水平,但和学生有一定距离,学生对他不信任、不认同,他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教师用真心去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反之则不然。比如,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虽然自身的执教能力非常强,可由于这位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尊重和理解,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错误时,这位教师就训斥学生,引起学生的反感及不满,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其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都处于年级偏下水平。该事例充分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使教学更高效。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心理需求,以教材内容为立足点,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让语文教学承担起学生的心理教育重任,将心理教育有效渗透于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王霞.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理论观察,2015,(8).

猜你喜欢
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