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
摘要: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新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除了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外,还提升学生实践和运用的能力。现在许多学校都开始开展建模的活动,指导学生能够主动地使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数学建模的概念,提出了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
数学模型是对某种事物系统的特点与数量相连关系,包括近似表达的数学构架。数学中的概念、公式、理论都是由现实世界的原型抽象出来的。简单的来说,就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中事物。从小的方面来说,数学建模就是反映了特定的一些问题或者特定的事物的数学关系的结构,然后在相关的系统中各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的模型来解决生活的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教师除了要教会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要提高和培养小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就通常说的培养小学生综合的数学能力,就包括了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符号的概念的学习,还有空间思维的能力和判断的能力等等。因此,如果在小学阶段加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教学,小学教师开展建模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学生的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建模的表现形式就是基本的算法,还有关系、定律等等。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让小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建立,有数学建模思想的意识
我们都知道数学这个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也将用于到生活。因此,小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到这一点,从生活中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这样让小学生可以贴近的生活。不仅仅生活的问题,还有自然、社会、文化的数学有关的问题因素都可以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相结合,这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小学生感觉到数学这个学科的真实性、可操作性、有趣性,也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引入课堂的实际问题,有些小学生也有亲身经验,让小学生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就是一个数学的知识点。比如在上平均数这个数学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这知识点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一道数学题举例:一共100分,让八位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四人得分分别为70、90、90、80;第二组四人得分为80、100、90、70,教师可以问那组获胜,为什么?这时教师将第一组加了一个人的分数为100,那这时又是那组获胜,为什么?这时就是第一组胜利了,可能也会学生有疑问为什么,不公平,第一组多了一个人,教师可以明白的学生告诉大家这是利用了平均数进行比较的,小学生通过了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样课堂教学引入的这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出平均数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小学生通过实际的问题情景中抽取了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二)让小学生参与猜测、研究,建立数学模型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总结出对于学习数学中的原理、定律、公式,我们不应该只记得他的结论,然后来做题,为了应付考试。我们要懂得它的来源,数学家是如何推理的,如何一步一步得出的定理。小学生经过了一步一步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就可以沉积、聚集,使学习的知识具有更大的价值意义。小学生自己去猜测,然后去动手实践,让小学生自主的探索和同学合作交流,这也是一个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数学这个学科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且富有自己的思想去学习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时,要注意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交流,让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去总结数学模型,构建大家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三)让学生观察、思考进行建立数学模型
观察与思考,也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一种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对信息的观察、思考,去发现归纳、概括数学的规律。比如在学习数学的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就可以出一个题,观察统计图,想一想派谁去参加四年级的跳绳比赛,并让学生说出的理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以后,有的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到要派一号学生去,因为一号平均成绩比二号好,一号学生的平均成绩:(189+186+199+185+196)÷5=191(下),而二号学生的平均成绩:(179+184+188+194+200)÷5=191(下)。而有些学生又认为二号去,因为他是一直在进步的,獲胜可能性比较大等等的回答,在这些回答以后,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让学生进行总结,学生们总结出一号的学生平均成绩虽然比二号高,但是上下的波动幅度太大,而且二号选手的成绩也一直在稳步的上升,所以去参加比赛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最后教师在进行总结:大家现在都同意二号学生去参加比赛,是因为分析了折线统计图,所以我们现在学到了折线统计图,它可以让我们直观的了解到变化的情况,而且还有变化的趋势,通过了这一例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学会了对折线统计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判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学生也可以通过思考与观察信息到建立数学模型。
三、总结
在小学教学中加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是一个抽象的学科,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兴趣。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教师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思考等综合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让小学生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运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先娟.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74.
[2]陈明顺.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61-62.
[3]顾明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建模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136.
[4]王晓燕.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5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