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鹏
卢氏县中医院脑病科,河南 三门峡 472200
脑出血是常见脑卒中类型之一,其年发病率约占脑卒中的10%~15%,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及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高血压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目前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的临床疗法,虽然能快速降低颅内压,减轻颅内水肿程度,对挽救生命和逆转神经功能缺损有较好的作用,但术后患者康复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3]。脑出血属中医“中风”范畴,主要由风、火、痰、气、血、虚六种致病因素引起,常以镇肝息风、化痰通腑、益气活血等治疗手法为主。有研究显示[4],中西结合治疗治疗脑卒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本次研究探讨消瘀康胶囊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观察使用消瘀康胶囊治疗后患者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及术后康复情况,取得较好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6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相关研究均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临床比较(,n=8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临床比较(,n=81)
1.1.2 纳入标准 ①脑出血时间<24h,且意识清醒者;②具有明确高血压病史且为初次发病者;③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中制定的有关高血压脑出血标准[5],且经CT检测证实;④颅内出血量<30mL;⑤年龄在45~75岁之间。
1.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伴有精神疾病或不能遵从医嘱者;③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①卧床,抬高床头约15°,注意患者体温变化,予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②予以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同时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③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及时排除,同时预防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④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及时安抚患者负面情绪。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消瘀康胶囊(生产企业:青海益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0.4g×12粒×2板/盒,国药准字:Z20026074),3粒/次,3次/d,连续服用2周。
1.2.2 指标检测方法 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采用德国西门子双排螺旋CT仪进行CT平扫观察患者颅内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
1.3 评定标准
1.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标准[6]该评分包括意识水平、面瘫程度、肢体运动等共15条细目,根据患者严重程度分别记为0~4分,最高42分,分数越高受损神经越严重。
1.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7]以NIHSS评分降低程度为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评分降低90%以上;显效:评分降低40%~90%;有效:评分降低15%~39%;无效:评分降低15%以下。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颅内情况(颅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及卒中恢复情况(NIHS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于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用Uc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颅内情况(颅内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4d颅内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颅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比较(,n=81)
表2 两组患者颅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比较(,n=81)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4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比较(,n=81)
表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比较(,n=81)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8]。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后,患者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颅内血肿,导致颅内压升高,最终造成患者神经功能恶化。临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采用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该病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位于中医四大疑难杂症之首[9]。中医认为,机体正气不足,不能抵抗外邪,或肝风内动,脉运失常,溢于脉外,或痰湿等瘀阻脉络而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临床常以活血化瘀。醒脑开窍为主要治疗方式。
消瘀康胶囊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其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泽泻、木通具有利水消肿之功;地黄既能养血补血又能清热凉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d后,研究组患者颅内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考虑与消瘀康胶囊的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清热止痛功能有关。这也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理论相呼应。热邪之毒下泄,气机通畅,气行则血行,能促进血肿的吸收,降低颅内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14d,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猜测与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要去的活血化瘀之功有关。“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二者相互作用,祛瘀通络,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血肿的快速吸收后降低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进而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此外,本次研究结果中治疗14d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一方面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成分能促进经络通畅;另一方面泽泻、木通的利水消肿之功能促进热邪之毒下泄;再者地黄的养血补血、清热凉血之功能预防再出血及提高患者抵抗外邪能力。瘀散血行,脉络通畅,神经功能快速恢复,提高了临床疗效。因此,消瘀康胶囊能促进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周围水肿的吸收,改善颅内出血情况,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