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的多维度培养

2020-07-23 09:49陈新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陈新红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更具有社会意义。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使用问题研讨、情境共情、角色扮演等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历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家国情怀  多维度培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一)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就是要落实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及社会功能。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及社会功能就是弘扬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形成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祖国富强、人类和平的价值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包括对统一、和平、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等精神的追求,家国情怀是对中华民族精神高层次的概括。正是家国情怀使得我们伟大的中華民族源远流长,文明连续而未中断,始终保持生命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当前教师注重“授业、解惑”的多一些,而注重“传道”的少一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这一代学生正是享受改革成果的一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战胜挫折的毅力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此时便需要培养学生“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恰恰就体现了家国情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多维度培养的对策

长期以来,讲授历史的方法在教学中占统治地位,但笔者发现,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不能单靠传统的讲授法来实现的。传统的讲授法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历史的教学中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它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讲授法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单一,缺乏主动更新知识的动力,不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而家国情怀的培养其关键在于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由内而发地产生家国情怀。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寻多维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使用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历史教学,使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家国情怀。

(一)问题研讨

中学历史教学问题研讨模式,是指历史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围绕某一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历史理性思维,在合作中互相启发或在争辩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获得历史情感的教学模式。例如,晚清时期,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入侵,而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屡战屡败。教师组织学生重点研讨这个问题。

师:晚清时期,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学生每四人组成小组讨论,每组请一人交流。)

生1:19世纪的清帝国已是“落日黄昏”,封建制度腐朽不堪,危机重重。与西方相比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

生2:纵观国际,资本主义发展已然是世界潮流,英、法等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要打开世界市场就必然要进一步侵略中国。

生3:面对鸦片战争的惨败,清王朝并未及时反省,而是在二十年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一次惨败后才醒悟一些,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但这富国强兵梦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破碎了。重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也说明了弱肉必然被强食。

生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中国抗击外国的侵略大都失败,这又刺激了列强的狼子野心。

师:以上同学分析得都有道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晚清时期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入侵而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屡战屡败的原因。现在的我们要以史为鉴,自强不息。

(二)情境共情

情境共情模式,是指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让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又能理解历史人物的内心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常用于历史上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事件、功勋卓越的历史人物和气势恢宏的历史场景等。在讲授《新中国成立》时,师生共同欣赏了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纪录片式的影片可以使学生明白当时复杂困难的形势,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及战略魄力,使年青一代对中国共产党以天下为己任、复兴中华的精神有了深刻认识,深化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家国情怀自然而然升华了。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模式,是指围绕学习主题,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体会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价值观等。在《五四运动》一节中,讲到北京爱国学生的示威游行时,教师让学生扮演当时的北大学生等爱国青年,穿上民国学生的服饰,手举“还我河山”等标语横幅,模仿游行示威过程,让学生体验国破家亡的民族危难时刻的心情和行动。这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学生为民族复兴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四)联系教学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是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来编写的,缺乏通史的框架,历史知识往往是孤立的、散乱的、断层的,所以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把中国史融入世界史的意识较薄弱。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将中国史放在世界的大背景下,使学生清楚中华民族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解《四大文明的进步与传播》时,阐述了中华民族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火药——对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起到重要作用;指南针——促进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世界联系;造纸术、印刷术——推动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新教传播的工具。总之,四大文明的进步与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五)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即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人物访谈、遗迹考察等,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历史,体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笔者的家乡地处闽浙交界,是块红色土地,革命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于是我带领学生来到周佳山鼎平革命的发祥地。热情的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家乡的革命历史。学生仔细观看了革命历史文物,真切地感受到家乡无数的优秀儿女紧跟红旗跟党走,为乡亲父老奉献青春,长眠在闽浙青山绿水之中的大公无私、忘我的革命精神。参观革命历史遗址,能真实具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家乡教育。

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改进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探索实践了多样化、多维度教学形式,发现学生在历史课中非常爱听、爱看、爱演、爱学,有效促进了他们家国情怀的培养。笔者还将坚持教学实践,探索思考如何将家国情怀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而赋予其新的内涵,并在学生的成长路上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徐建敏,管锡基.教师科研有问必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