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

2020-07-23 07:02屈钲翔
时代汽车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屈钲翔

摘 要:近年来,受汽车行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影响,人均汽车拥有量渐渐增加,促使汽车服务业所占据的比重得到大幅度提升,成为汽车工业中最具有潜力的行业。除熟练掌握汽车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外,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广泛参与汽车生产、销售及售后维修的工作过程。本文以高职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切入点,分析其培养现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培养措施进,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短途交通工具由动物力及人力驱动向矿物力驱动转变,汽车逐渐成为社会大众日常出行的首选短途交通工具,甚至由地位、财富及身份的象征渐渐演变为日常交通工具。进入21世纪以来,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带动的影响,汽车制造及生产被带入全新的高潮,汽车几乎成为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必备用品,以至于产生汽车专业及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1]。如何向汽车制造業输送更多人才,大大提高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质量,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除掌握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外,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鉴于此,本文针对“高职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 高职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意义分析

1.1 符合时代发展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持续进步,汽车制造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其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受人均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的影响,汽车拥有量明显增加,汽车制造行业涌现出全新的能源、装置、制造材料及制造技术,特别是电子化设备日渐泛滥的年代,将电子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研发制造出高技术产品是不可阻挡的主流发展趋势[2]。由于汽车制造过程中技术含量渐渐提高,说明其后期检测及整修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例如:以传统维修工作模式为例,仅仅依靠“望、闻、摸及听”四步可判断出汽车是否出现问题及问题所在区域,但是受汽车制造水平提升的影响,单纯依靠以往维修经验无法准确判断出故障问题。

1.2 提高检修效率

由于汽车制造期间往往需要运用多项技术手段,意味着仅仅依靠既往维修经验及单一手段无法保证维修工作总体效果,而维修人员灵活运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技术手段,能以不解体汽车结构为前提条件,完成汽车日常检修工作任务,极大程度上提高汽车检修的工作效率,真正意义上做到满足车主的检修需求。即便高职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但是所培养的学生仅仅具备理论知识及基础操作能力,无法达到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标准[3]。此外,对于汽车销售及维修岗位来说,其主体工作内容为与客户沟通交流,说明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高职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

2.1 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技术”的问题,即过于看重能力、素质及知识等方面培养,完全忽略提升其技术应用水平,并且深入了解人才培养模式后发现较多不足之处仍亟待解决[4]。例如: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后无法有序进行试验或所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不相符,无法实现技术层面创新的目标。同时,绝大多数汽车专业毕业生的应聘岗位集中于汽车行业销售、售后及维修等方面,例如:汽车销售员、钣金工及维修工等,而上述岗位对于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要求相对严格,往往需要短时间内具备实践工作能力。

2.2 岗位结构松散

即便高职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无法脱离企业岗位具体要求的支持,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同时,不同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及培养目标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部分高职院校尚未与企业间达成合作关系,不止极大程度上削弱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热情及积极性,更无法明确企业与院校间利益关系,造成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来自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实习学习,促使校企合作模式仅仅停留于表面[5]。此外,与其它岗位相比,汽车销售岗位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服务态度,而上述技能难以一蹴而就,往往需要长时间积累及锻炼。

3 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基本特点分析

3.1 社会需求庞大

一般说来,汽车专业指与汽车检测、维修、使用、制造及设计等环节相关学习专业,肩负着培养汽车相关各个领域人才的工作职责,侧重于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及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量庞大是高职汽车类专业最为鲜明的特点。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生产销售的汽车数量突破亿辆大关,而每年出现故障或需要检修维护保养的车辆更是数不胜数。除购买汽车外,美化及改装汽车是社会大众的兴趣爱好之一,换而言之社会需要的汽车专业人才类型相对丰富多样。同时,汽车专业普遍为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少部分工科院校开设此类专业,旨在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3.2 实践操作能力

除社会需求量庞大外,高职汽车类专业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严格,即实用性强。无论任何工业科学领域均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汽车专业也不无例外,例如:以生物工程人才为例,能经过实验于专业领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及结果,但是汽车专业人才无法脱离汽车自身取得相应的职业成就感。即便从事汽车室内设计或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人才,均需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方可成功完成职业领域内所有工作任务。由此可见,高职汽车类专业无法脱离实践动手的支持,所有汽车类专业学生均需要具备实践动手的能力,并且专业内所设置的课程均为增强实践能力而形成。

4 高职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点分析

4.1 立足专业特点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类型大致划分为5个类别,而上述5类专业基本覆盖汽车行业经济市场的服务需求,说明汽车行业中无论任何专业彼此间均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划分出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形成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根据汽车维修行业岗位具体需求,加大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着重强调提升人才专业素养,制定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技术,有助于改进课程内容。

4.2 强调校企合作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必须以现有的专业结构为基础,贯彻落实互帮互助及相互协调的工作原则,通过校企协同合作的方法,满足培养汽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汽车专业与学校、企业间协同合作的进程。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基本建立汽车专业分理事会,主张高职院校与汽车企业间相互合作,为汽车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例如:协同搭建校内培训基地,将销售专业与维修专业相结合,满足汽车类专业学生于校内模拟场景内实践的要求。

4.3 组织课外实践

从高职汽车专业角度来看,与企业间相互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目标的院校数量相对较少,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通过学校内部实习培训开展实习教学。无论是硬性条件或软性条件均需要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的作用,方可满足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目标。由此可见,相关高职院校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率先搭建校内实训基地,形成符合汽车专业岗位的实训场所,严格遵循汽车企业管理规范条例配置相应的设备仪器,努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4.4 贯彻因材施教

除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外,教学理念对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相对深远。与其他类型专业相比,汽车类专业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强,往往带有较高的目的性。由此可见,相关高职院校培养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时,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将学生个人发展目标是首要教学任务,多多鼓励学生,全面评价学生的个体行为及思考结果,帮助学生明确自身问题所在及产生原因。此外,结合学生特長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所学所感。

5 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汽车行业作为近几年来国内新兴的行业之一,其发展势头相对迅猛,促使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及关键环节。同时,即便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所培养的技术人才具备基础操作能力及夯实理论知识,但是无法满足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因此,相关高职院校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持续创新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向社会输送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剑.基于工匠精神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南方农机,2020,51(03):173.

[2]李锁牢,赖展翅,边宝丽.借鉴德国先进模式,培养高技能汽车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02):15-17.

[3]颉方正.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0(02):44-45.

[4]贝绍轶,崔伟,韩冰源,孙炜,杭卫星.“新工科”背景下汽车类专业工程人才创新能力提升途径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240-241.

[5]邹定凤.基于汽车维修人员特征的高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32):81-83.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