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好
摘 要:近以来,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发《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坚持普法依法治理并举,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并重,不断夯实普法基础,狠抓工作落实,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水利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水法治宣传 教育工作 实践与思考
一、近年来普法工作实践
(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全省各级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水利系统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印发实施《安徽省水利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每年制定“年度水利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年度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具体要求,并印发各市县贯彻落实。建立普法责任制,印发《省水利厅实行水利系统“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和《省水利厅普法责任制清单》,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将水利法治宣传教育分别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水利工作指标、厅直单位综合考核指标,充分发挥综合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普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二)着力抓好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把法律知识纳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党组(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公务人员经常学法。按照重点普法目录,认真组织和指导机关公务员和各级管理人员学法。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参加旁听庭审活动、集体观看法治电影,生动直观接受法治教育。执法人员重点学法。每年组织全厅系统执法人员参加省司法厅举办的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培训,组织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有效提高全省水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
(三)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扎实开展水法规宣传
连续28年部署开展“安徽省水法宣传月”活动。从1993年起,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徽省水法宣传月”期间,组织全省各级水利部门集中开展水法系列宣传活动,掀起声势浩大的水法规宣传高潮。集中宣传宪法。每年“宪法日”都举办厅党组中心组带头学《宪法》、专题报告会、宪法测试等集中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学习宣传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促进全面依法治水。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省水利厅联合合肥市等地市连续多年开展水法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进行水法规的宣讲宣传。围绕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普法。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全省水利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质效提升月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扫黑除恶宣传活动。参加省减灾委组织的“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全省水旱灾害防御技术培训班,结合水旱灾害防御实务,加大应对自然灾害的法规宣传。深入贫困村开展“弘扬法治精神,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
通过持续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和处理问题、决策前进行合法性论证评估的意识明显增强、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把是否合法作为评判决策意见的重要标准,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依法治水能力不断提升。
(二)水事秩序进一步好转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水行政执法全过程普法,结合水事违法案件查处、水事纠纷调处, 向当事人开展水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典型案件的“以案释法”,实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全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185起,比2018年相比下降了40%,各类水事纠纷实现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水法治氛围进一步浓厚
围绕水利建设、河湖管理、水资源管理等水利中心工作,开展一系列水法规宣传活动,把水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进一步提高了不同普法对象遵纪守法的理念、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凝聚了全社会依法治水管水兴水的强大合力。
三、思考与建议
(一)持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载体,切实提升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效
持续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方法,借助微信等新媒體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继续做好“国家宪法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和水法律法规纪念日的宣传活动,切实提高水利法治建设的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多媒体、全覆盖的普法宣传特色。要根据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水法治宣传教育的新形式、新载体,创新一些贴近生产生活、群众乐于接受的普法方式,打造普法宣传阵地,再创水利普法新品牌,进一步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突出普法重点,加强普法干部队伍和青少年的普法教育,进一步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对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要在全国水利系统范围总结推广。
(二)结合行业特色,大力构建水法治文化体系
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普法宣传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沿水系建设的宣传水法规的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主题广场等周边群众休闲乐的重要场所,继续打造以沿河、沿湖为特色的水法治文化宣传体系,对内与对外两方面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寓法治教于群众乐,增强普法实效。
(三)健全各项制度,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动力活力
强化主体责任,在实际过程进一步细化日常普法的职责分工,制定奖励考评机制,领导干部要带头多做表率,积极参与相关法律普及活动。同时进一步落实普法经费,把普法经常性费用列入预算专项经费,为普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创新完善普法宣传体制机制,大力加强法治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普法联系点和和普法联络员制度,着力夯实基层法治基础,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