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国际表达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路径

2020-07-23 06:16袁媛
新闻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参与感获得感北京

【摘要】节事活动能够提升北京文化影响力与辐射力,推动北京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对于北京构建全国文化中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节事活动的现状与问题,结合其发展路径认为当前北京的节事活动需要完善市场化运作方式,创新活动模式,从而提升国外民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关键词】节事活动;北京;国外民众;获得感;参与感

一、以节事活动为抓手,激活北京文化“参与式”体验获得感

节事活动是国际公认的城市核心文化表征,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时空载体,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显著标示。节事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北京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激活节事活动的参与感有助于提升民众的文化获得感,是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北京构建全国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北京节事活动的现状与问题,结合发展路径给予提升的建议与意见,从而促进民众参与节事活动的热情与意愿,以期推动北京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升首都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节事活动集旅游观光.购物娱乐、经贸洽谈、科技文化等多种活动于一体,能够集中展示一个城市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节事活动作为北京呈现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金名片,其作用日趋显著。民众的关注度和参与性是节事活动的生命线,广泛的民众性是节事活动赖以成功的魅力所在。本研究选取八大典型节事活动作为探讨对象,对来京的国外民众参与上述节事活动的参与感、获得感等展开分析探讨。

二、追本溯源:厘清北京节事活动呈现的短板与缺项

(一)目前的节事活动难以完全体现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亦无法满足外国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期待

国外民众对于北京大型节事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性有待提高。根据中央对北京的新定位,北京要做全国的文化中心。对于来京的外国民众,尤其是外籍游客而言,其自然希望能够通过北京以观中国文化,见一城之人情而晓东方之风土。然而,从北京八大节事活动的现实情况看,京味文化及创新文化等展现的较多,对代表中国文化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等体现尚不充分,未能形成与中国文化形象特质紧密关联的系列文化节事活动体系,外国民众相聚北京了解中国文化的期待不能满足。

(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存在不足,创新能力较低,导致外籍游客的体验感受与期望产生明显落差

节事活动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着举办地旅游领域的升级发展,塑造着当地的形象与知名度,以此辐射并深化影响举办地发展的方方面面。调研发现北京外籍游客对于八大节事活动的知晓率及参与感均较高,但是“参加过不想再参加”与“参加过还想参加”两项指标值形成明显较大落差,这表明外国游客的现场体验感受与期望产生明显落差,也从侧面反映出,北京节事活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这也说明了北京节事活动的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化与精细化运作亟待提升,民众参与后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较低。

(三)北京节事活动的市场化管理体系尚待完善

北京八大节事活动的国际影响力虽有所不同,但是都有较多的国际知名人士与观众参与。在活动举办过程中,国外参与者几乎对所有活动的管理都提出质疑,例如部分国外参与者提出了语言问题,以及对票务、节目时间安排等信息了解存在困难。对于部分组织要求比较高的活动,诸如北京马拉松等规模和影响力都已经达到国际级水平的节事活动,其赛事的组织管理水平离国际一流赛事还相差较远,精细化運作水平亟待提升。

另外,从北京八大节事活动的组织管理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等问题。目前,国内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大多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运作,在运作模式方面缺少新颖性与创造性,在节事活动策划、运作能力方面专业性不强,同时缺少形成有效的、规律性的竞争和考核机制,加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导致节事活动效率较低,甚至亏损,造成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精细化管理也难以保障。

(四)北京大型节事活动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现阶段,北京的节事活动对高端资源的吸引与聚集力不够强,民众参与节事经济活动的意愿不足。调研受访者中收入层次较高人群与留学生等高端人才参与节事活动的意愿偏向消极,这从侧面反映出北京的节事活动的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水平较低,民众参与节事经济活动的意愿不足。诸如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专业性较强的节事活动,其设立初衷是要集聚国际高端资源,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相比国外发达的节事产业,北京八大节事活动的产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任重而道远。

三、返本开心:优化北京节事活动的国际化表达路径

(一)强化节事活动的文化性、多样性、包容性,注重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在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过程中,既要体现中国文化的共性,也要强化与其他世界城市差异化的独特“气质”,不断打造一个又一个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国家性的品牌节事活动。综观国内外顶级的节事活动.都已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如“戛纳国际电影节”“布雷根茨戏剧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北京节事活动也应注重品牌培育,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影响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形象节事活动,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感召力。

(二)旅游公共服务和产业融合发展,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高品质服务需求,拉动消费市场升级

旅游服务之先即为优化宣传,强化“热点”,全面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择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畅通的节事活动信息传播渠道,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形成全媒体宣传新矩阵,全面追踪节事活动举办前、举办中、举办后的信息,及时抓取精彩瞬间,组织社群互动与传播,形成“社会热点”,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节事活动服务需要政府切实做好旅游公共服务工作,供给节事活动各个环节的信息化、人性化、科学化的有效服务等,又要推动节事活动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节事活动的主办和承办单位应顺应其综合特征,积极与各个服务环节的相关机构和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保证各阶段服务工作能有序进行,通过提供良好的综合服务赢得受众的认可。

(三)加强“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发展方式,密切关注民众诉求加强细节管理,提升广泛民众的获得感

“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模式首先需要发挥政府公信力,做好国际公关、对外宣传与召集:其次,企业承办节事活动的过程形态化,包括主题设置、内容架构以及配套服务等等;此外,市场作为供需平衡的良性发展指向标,应该通过公开行为平等竞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协助办好节事活动。另一方面,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是节事活动发展的大趋势,政府部门应当予以“智库”功能的机构设置,以此通过调研的方式获知民众的真实诉求和实际体验感受,更好地引导舆论正向健康的有机循环。例如国际性节事活动需要特别关注北京的外籍游客和北京高校学习的留学生,根据不同的人口画像及背景和特点布局有效的提升措施,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广泛提升民众的获得感。

(四)积极融入国际化节事活动产业生态圈,构建全球化的节事活动生产体验网络,实现与全球资源的有机融合与高效配置

所谓国际化,其本质就是集成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并催化化合要素之间生成反应,以期形成彼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换句话说就是让组接形成节事活动的各个要素呈现出国际化的资源配置。基于此,北京的节事活动在未来亦应积极融入国际化节事产业生态圈,有的放矢地形成包括甲方举办处、乙方参与受众、赞助与投资方、策展平台、物流技术等各个维度与方面的国际化气质。以此按图索骥地搭建国际化的高效节事活动生态链网络,发展成为在本国艺术家、企业家和海外侨民,以及他国居民和商业人士之间,拥有密切联系网络的系列性节事组织,形成网络中的协同工作,从而最大化地促生节事活动的链式反应和联动效应,实现北京节事活动国际性产业化的网络规范发展。

节事活动作为盘活文化资源的重要切片与入口,承载着不可比拟的人文价值,同时聚集成为一种社会正面认知的范畴和稳定的评价系统,亦培育着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构建重大节事活动的品牌体系,可以释放强大的人文效应,进一步提升首都北京的城市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与此同时,塑造并组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节事活动品牌,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形象呈现大国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和梦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节事活动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以曲阜国际孔予文化节为例[J].绿色科技,2019(24):293-295.

[2]汪星星,陈丽丹.节事活动对城市形象的塑造研究——以洛阳牡丹文化节为例[J].甘肃农业,2018(16):37-39.

[3]丰诚诚.基于节事活动的曲阜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1):51-52.

[4]徐丽,崔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J].商业经济,2014(01):58-59+75.

【作者简介】袁媛,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與传播研究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化媒体视域下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规律与控制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8YTC037)。

猜你喜欢
参与感获得感北京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
浅析信息图表设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