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助推学生思维品质生长

2020-07-21 08:12范春华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古文思维品质

范春华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很多内容都是直接由经典的文言文改编而来,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原文的展示,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进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此外,更是可以通过读这一过程来实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下主要对此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   对读教学;思维品质;小古文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如《狐假虎威》《揠苗助长》等都是直接由文言文改编而来。这些课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原文章节、词句的展示,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并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生长。

一、“不愤不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经常处于以下状态:想不透、弄不准,表达不到位。小古文所使用的语言一般都较为简约凝练,且生动形象,此时如果通过对原文之间的对比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原文意思,解决问题。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有一道思考题是这样的:读第四自然段,给下列内容排序,并详细说明曹冲称象的过程。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论是概括能力、表达能力都比较弱,要想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即教师展示原文:“置象大船之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称物以载之,则象重可知矣”,进而引导学生对原文的语言加以揣摩,使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步骤如下:

1.读方法梗概。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小古文的学习,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使学生对于小古文的距离更加亲近,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正确阅读。随后给予学生时间自由阅读,并思考如下问题:对比原文和小古文,两篇文章的描述方法一样吗?在学生初步理解之后,教师再展开配合阅读的方式,通过对于“置象”“去象”等词语的着重阅读,从而使学生对于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2.读办法步骤。在引导学生从课文当中找到了曹冲称象的步骤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置象”“去象”这两个词语具体是什么意思,使学生结合课文加以思考,之后进行分享。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使用更加简单的语言將较为复杂的小古文语言描述出来,使学生逐渐感受到曹冲思维的多变性,并和曹冲一起感受称象过程的思维发展过程。

3.读方法妙处。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习题:置象于大船之上,去象,(       ),则象重可知矣。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考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分享和思考过程当中,需要确保表达内容的准确性,应用大脑捕捉到关键信息,提高思维的反应速度。小古文的应用,通过对其语言的拓展,能够引导学生发展出较为成熟的思维方式。此外通过对关键信息的提炼,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的答案。

二、“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经常会将一些经典故事作为教学内容,这些故事普遍具有语言浅显、简洁明快,且描述生动形象、富有内涵哲理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较低的特点,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经典故事时,不仅能够实现对故事情节的把握,更是可以从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到道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通过小古文的引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生活,将故事当中所表达的道理更加深刻地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智慧。例如,在《揠苗助长》这一篇寓言故事的教学过程当中,所揭示的哲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这一规律。这一道理通过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表达出来,成为学生今后的行为导师,这就是寓言故事教学最理想的境界。在揭示了相关的道理之后,教师可以展示原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即“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引导学生自行进行阅读体会,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度和广度。

1.读文言文,了解特点。教师通过对原本最后一句话的朗读,展现出了一种富有文言文韵味的阅读方式,再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一问题:文言文和我们日常所说的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差异?在经历了多次的朗读之后,很多学生会发觉,文言文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经常使用“之”“者”这样的词语,表现出节奏韵律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所在。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这一句子,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激发他们学习小古文的热情和积极性。

2.读文言文,理解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题目《揠苗助长》和句子“助之长者,揠苗者也”之间的差异性,阐述题目的含义。在学生思考探究当中,会逐渐领悟到助长和揠苗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更加深刻。

3.读文言文,明白道理。小学语文寓言故事,往往会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描绘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到深刻的哲理。但是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他们的感悟能力比较弱,寓言故事中哲学道理的领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而,在《揠苗助长》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例如,我们可以从故事当中领会到什么道理?生活当中你们有类似的体验吗?今后我们学习和生活当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在学生积极分享交流之后,教师则可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道理,从寓言故事当中感受到大智慧。

三、“不悱不发”,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技能,并可以实现在阅读过程当中的自主思考,用于提问,发现问题本质,并将语言表达出来的含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促进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以《田忌赛马》这篇小古文的教学为案例,该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田忌能够反败为胜的原因,以及体会孙膑的智慧所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直接点明“田忌赛马反败为胜”的原因。这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孙膑的思维方式。完成故事的阅读之后,学生对于孙膑思维方式的理解还处于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状态,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原文句子的对比,使学生逐渐深入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

1.读懂“原文意思”。通过对小古文和文言文之间的对比,并对“君”“彼”“驷”这几个词的深入理解,与其他学生探讨:为什么孙膑能够获胜?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则可以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并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

2.读顺“思维导图”。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比赛规则和比赛结果图表的方式,梳理孙膑的思维变化,从而研究孙膑的智慧所在。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教师需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展开拓展。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彻底意识到思维变化的重要性,并逐渐学会这种思维方式。

3.读清“取胜关键”。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使用文言文描述田忌第一次比赛的方法吗?通过学生的答案与原文之间的对比,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以及创造力。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初、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小学语文中小古文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思维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十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参考文献】

[1]佘娟.“悦”读,让小古文教学充满情趣[J].小学语文教学,2015(32).

[2]裴晓娅.小学高段“玩读”小古文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4(31).

猜你喜欢
小古文思维品质
玩转小古文,提升语文素养
巧借句式判断 激趣古文阅读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