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丽?亚合亚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对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国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入贯彻,要在青少年阶段不断加强对这一理念的认同和了解,由此来加快我国迈入法治社会的步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规范学生语言、行为举止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学习主动性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本课程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理论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时强调的都是教师的传授,往往会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自由发展,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了一些限制,传统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无聊,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课堂表现也显得呆板无趣。基于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课堂上一直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如何加强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要树立一个优秀的模范,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小学生一味的接受和高中生成熟的独立思考来说,初中生对外在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需要有一盏明灯来指引自己的方向,需要有人去鞭策和鼓励他们去学习、去努力。这时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不去延伸和发散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就很容易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不能被吸引到课堂中来。此时,教师就需要要从自身出发,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展开联想,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授社会规则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自身举例,向学生讲述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约束,从而引出社会规则、社会秩序的内容,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对内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再将内容延伸到学生自己本身,比如谈谈学生本身对《中学日常行为规范》的理解,以及如何从自身出发去规范自我行为,能否做到上课期间不讲闲话,保障课堂安静,维护课堂秩序。不迟到、不早退、课上踊跃回答问题等。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来,由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代性要求了该课程应该与时代相融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当下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事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不应该是单一死板的,不能再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感性认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加强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思考问题,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大的方向,是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变得有趣起来,逐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教授建设美好祖国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日益强大,为国家发展取得的这些成就而自豪。尽管发展有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去解决,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应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
要想实现学生自主的去进行学习,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善原有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学习的场所,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形象,不要端架子,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用自己饱满的精神态度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其次,教学内容好切合实际,给学生留下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最后,从生活实际来拓宽课本内容,由拓展环节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自自主学习能力。
四、探究学生主动学习动机
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的主体,其地位一直被忽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再加上各位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的不同,就造成了教学必须要因材施教的现象,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学生自身作出的反应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件需要长久坚持的事情,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很多自觉认真学习的學生,但是其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动机。也有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他们更是需要培养主动学习能力的主体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初步分类,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他们,求同存异,在教学过程找到相同点,总结适合本班学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例如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抽象,如果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去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在《爱在家人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孝心”“亲情”主题的公益片呈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让学生能够联想到自己的家庭,并产生一定的内心感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进行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白学生的诉求,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精讲、细讲。把握重点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晋裕.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教师,2018(18):24-25.
[2] 海世智.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