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莉君 王闪闪
摘 要: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三观”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由此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但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新媒体环境下为确保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团体心理辅导落实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是当前全面加强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重要战略手段,与此同时在确保学生全面化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对团体心理辅导教学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由此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环境;团体心理辅导;学业影响;策略剖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化发展,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效开展德育教育,也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学生本身是网络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最主要还要因为当前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存在教育工作“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兴趣度较低以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弊端影响愈演愈烈等挑战,为此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学的全面化发展,将团体心理辅导教育落实到位迫在眉睫。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的基本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工具虽然层出不穷,可由于大学生具有喜欢新鲜、敢于冒险的特点,所以多种通信工具能够被其接受、使用。虽然这一前提下可以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便利,但是也有大量负面消息内容涌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新媒体这一机遇,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可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工作者自身教学理念较为传统
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突进,教育工作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教育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与否,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简单来讲,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以及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是其主要教学内容。但由于在当前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视度,团体心理辅导的重心也始终集中于学生理论课程成绩,最终在影响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给学生的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教育教学模式和内容过于传统、枯燥
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即使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融合的当代社会,教育工作者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载体仍旧为传统教材,学生学习需求难以被满足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将受到一定影响。除此之外,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部分教育工作者在当前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仍承袭以往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不仅未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甚至脱离现实生活,教师自身教学水平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无法对学生言行进行科学指导和合适调整,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团体心理辅导策略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剖析及其实践策略
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有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且预防、发展重于矫治。也就是說不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才需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而是通过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协助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承担生活的责任,发挥个人的潜能,过健康快乐的生活。具体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其实践策略如下:
(一)强化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构建专业师资团队
教育工作者作为课程教学的践行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对教育教学成效与预期教学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中学教师而言,他们更肩负着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艰巨使命,因此为确保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性、科学性,强化教育工作者综合素养,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是现阶段各教育机构的核心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学生心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战略基础。就目前来看,为从根本上规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在教师影响下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健全的心理品质,教育机构需强化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其教育教学作业如下:
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效益也具有一定影响,也是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角色,因此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可通过向学生提出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联的内容,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上,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老师还可把生活经历以及社会背景积极地引入到心理课堂,通过在心理教育情境下展开教学以此来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尤其在当前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愈发紧密、互联网影响力十分巨大的新时代下,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健全学生人格、形成正确“三观”,更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就目前来看,校园物质、人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素质教育的最终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是现阶段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随着教育机构建设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部分教育机构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外部环境对学生成长影响力的高度重视,未能为学生们构建一个活跃、健康的文化氛围,长此以往在沉闷的校园环境中,大学生不仅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自身的成长也势必将受到一定影响,故此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规避上述问题的发生,确保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机构需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现有教育资源,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且充满活力的校园,由此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人格以及疏解不良心理情绪的基础上,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大学生由于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期,因此在外界环境复杂化的生长环境中他们极易产生一定心理变化,而这种变化倘若未能得到及时疏解,则会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为此教育工作者需通过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疏导以及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由此在确保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除此之外,教育机构还需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即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团委组织建设,并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规定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目标,对德育课程不断的优化,确保两者有机融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三)规范网络行为
在新媒体环境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为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在网络中正确发表自己的想法,甚至成为某一观点的意见领袖,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在引导学生成为意见领袖的过程中,应该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引导与培养,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在这一背景下,不仅能够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还可以对新媒体平台予以充分利用。在适应市场与环境发展趋势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在根本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对于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愈发紧密的新时代,加强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也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此将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于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实现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亚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探寻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互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2(3):134-137.
[2] 王帅.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3(6):288-289.
[3] 吴红.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研究——兼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认知·训练》[J].中国高教研究,2018,15(1):3-4.
[4] 何华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的构建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2):112-113.
作者简介:1.汪莉君,女,1990年9月,河南商丘,汉,商丘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476000,助教,研究生,美术学,河南省商丘市中州路珠江口交叉口往北巴比伦星钻南苑。
2.王闪闪,女,1988年1月,河南省滑县,汉,商丘工學院,机械工程学院,476000,助教,研究生,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