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2020-07-20 03:47刘琴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8期
关键词:充分性涤纶内瘘

刘琴

(茂名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 广东 茂名52500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替代肾脏功能, 以达到维持患者正常生理活动, 延长患者生存期限,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 在血液透析中, 血管通路是重要的必备条件, 对于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及并发症均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导致肾衰竭等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提升, 因此需要血液透析治疗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在血液透析中, 可采用不同的血管通路, 而透析效果及安全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 需要寻找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保证良好的透析效果[3]。 基于此, 本 研究选取2016 年11 月 至2019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 例, 比较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 例, 女性患者18 例; 年龄34 ~78 岁,平均年龄 (51.6 ± 3.5) 岁; 透析龄4 ~28 个月, 平均透析龄(17.2 ± 3.5) 个月。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 例, 女性患者16 例;年龄33 ~77 岁, 平均年龄 (51.5 ± 3.6) 岁; 透析龄5 ~27 个月, 平均透析龄 (17.4 ± 3.3) 个月。 两组的性别、 年龄、 透析龄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 持续透析时间在3 个月以上;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 合并原发性血液疾病患者;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不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患者; 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存在精神障碍、 认知障碍、 沟通障碍等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 (TCC)透析。 观察组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 (AVF) 透析。 TCC 留置方法: 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 长度为14.5 Fr/Ch (4.8 mm) ×19 cm (右颈), 14.5 Fr/Ch (4.8 mm) × 23 cm (左颈), 经左侧或右侧颈内静脉插管, 利用Seldinger 技术, 结合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 皮下导管部分皮下隧道长度在8 ~9 cm, 使用涤纶套固定, 涤纶套和导管皮肤出口之间保持2 ~3 cm 的距离。留置导管后, 常规使用肝素盐水封管备用。 透析方案: 每周进行血液透析3 次, 每次透析4 h。 透析使用仪器为德国贝朗Dialog 血液透析机+ 费森尤斯FX8 透析器, 膜面积为1.4 m2, 透析器为一次性使用, 透析液为碳酸氢盐。 透析血流量为每分钟200 ~230 mL, 透析液流量为每分钟400 mL。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透析后的相关临床指标、 透析充分性、并发症情况。 相关临床指标主要包括尿素、 总蛋白、 白蛋白、血红蛋白、 C 反应蛋白、 三酰甘油。 透析充分性采用Daugirdas尿素单室模型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为Kt/V = -In (R - 0.008t)+ (4 - 3.5R) UF/W, 其中R 为透析后BUN 水平与 透析前BUN 水平的比值, t 为透析时间, In 为自然对数, UF 为超滤量, W 为患者体重。 并发症包括感染、 血管栓塞等。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透析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透析后, 两组的尿素、总蛋白、 白蛋白、 血红蛋白、 C 反应蛋白、 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透析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透析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指标 观察组(n=40)对照组(n=40) t 值 P 值尿素 (mmol/L) 6.06±3.24 6.92±3.98 1.060 >0.05总蛋白 (g/L) 71.14±7.75 70.69±7.59 0.262 >0.05白蛋白 (g/L) 41.64±5.08 40.32±5.04 1.167 >0.05血红蛋白 (g/L) 105.31±18.72 99.04±14.00 1.696 >0.05 C 反应蛋白 (mg/L) 12.78±24.70 14.79±28.40 0.338 >0.05三酰甘油 (mmol/L) 4.30±1.24 4.35±1.09 0.192 >0.05

2.2 两组透析后的Kt/V 值比较 透析后, 两组的Kt/V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透析后的Kt/V 值比较

表2 两组透析后的Kt/V 值比较

组别 n Kt/V 值 t 值 P 值观察组 40 1.79±0.84 1.228 >0.05对照组 40 1.57±0.76

2.3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临床上, 最为理想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4]。但是也有很多患者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害怕血液透析穿刺、 血压过低无法维持瘘管血流量、 近期准备接受肾移植手术、 内瘘可能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 年龄过大或心功能差无法耐受瘘管、 全身动脉硬化、 糖尿病等自身条件或血管条件不允许的情况, 无法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 对于这些患者, 可以采取长期带涤纶套经隧道留置导管的方法建立血管通路, 以满足透析治疗要求[5]。 但是, 相关研究[6]显示, 采用不同的血管通路, 可能会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产生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颈内静脉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CC) 方案和自体动静脉内瘘 (AVF) 方案进行透析治疗, 在透析效果和透析充分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均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与相关研究[7]结果一致。 但是在并发症方面, AVF 血管通路显著少于TCC 血管通路, 表明AVF 透析的安全性更高。TCC 是在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不符合血液透析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的一种长期血管通路, 该通路的特点是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每次透析前无需反复穿刺, 同时无动脉窃血的情况发生[8]。 抗生素治疗时间应当在2 周以上, 一般可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0 ~15 d, 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对于导管栓塞、 血流不畅等并发症, 可以使用尿激酶进行30 min 左右的封管处理, 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促使血流量恢复。

综上所述,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 应用TCC 和AVF 血管通路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透析充分性均比较理想, 但AVF 血管通路的并发症更少, 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 而在无法建立AVF 时, 采用TCC 血管通路进行透析也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充分性涤纶内瘘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涤纶晶体结构三级红外光谱研究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
再谈高三化学讲评课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