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彦伟
(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 放射科, 广东 深圳518115)
膝关节滑膜炎属于无菌型炎症, 是因膝关节扭伤或其他关节内损伤导致, 可影响关节液的正常生成与吸收, 造成膝关节积液, 滑膜形态改变, 侵袭膝关节软骨, 若未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增加致残风险[1]。 目前膝关节滑膜炎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 (MRI)、 关节镜及组织活检, 但关节镜与组织活检均属于有创检查, 存在一定局限性, MRI 因其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 在膝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2]。 目前膝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主要是根据MRI常规T1加权成像 (T1WI)、 T2加权成像 (T2WI)、 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PDWI) 序列, 三维水选择成像序列 (3D WATS) 的出现为膝关节滑膜炎的MRI 诊断提供了新方法[3]。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序列1.5T MR 在膝关节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6 月至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滑膜炎并拟行手术的患者108 例, 其中男68 例, 女40 例; 年龄48 ~77 岁, 平均年龄 (58.64 ± 7.12) 岁。 纳入标准: 临床症状主要为膝关节肿痛及功能障碍; 非膝关节肿瘤样病变;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有人工耳蜗植入者; 有心脏起搏器植入者; 存在MRI 检查禁忌证者。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序列 (T1WI、 T2WI、 PDWI) 和3D WATS 序列扫描, 选用飞利浦Multiva 1.5T 磁共振机。 检查时取仰卧位, 脚部先进, 患肢膝关节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静止。 T1WI 参数: 视野=170 mm, 层数=19, 层厚=7 mm, 激励 次 数=1 次, TR =680 ms, TE =8 ms, 翻 转 角= 180°;T2WI 参数: 视野=170 mm, 层数=19, 层厚=4 mm, 激励次数=2 次, TR =2 000 ms, TE =73 ms, 翻 转 角=172°;PDWI 参数: 视野=170 mm, 层数=19, 层厚=4 mm, 激励次数=1 次, TR =1 700 ms, TE =32 ms, 翻转角=131°; 3D WATS 参数: 视野=210 mm, 层数=19, 层厚=1.5 mm, 激励次数=1 次, TR =18 ms, TE =9 ms, 翻转角=20°。 各序列图像传至工作站, 分别在常规序列、 3D WATS 下作出诊断,诊断结果由2 名10 年以上资历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作出,结果存在差异的患者图像交由上一级医生判定。 所有患者检查后, 均获随访并记录其手术结果。
1.3 评价指标 MRI 诊断膝关节滑膜炎标准: 滑膜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 可伴有周边软骨改变包括骨骼改变; 软骨变薄、 形态不规则、 信号异常; 滑膜、 软骨中断, 关节液可侵入软骨下骨形成骨囊肿。 以手术结果为 “金标准”, 评估常规序列、 3D WATS 序列诊断膝关节滑膜炎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准确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结果 入选的108 例疑似膝关节滑膜炎患者, 经手术证实膝关节滑膜炎患者87 例, 非膝关节滑膜炎患者21 例。 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中, 结核性滑膜炎5 例, 退行性骨关节病性滑膜炎28 例, 其余54 例为急性创伤所致。
2.2 不同序列1.5T MR 的诊断效能 3D WATS 的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度均高于常规序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表2。
表1 不同序列1.5T MR 的诊断结果 (n)
表2 不同序列1.5T MR 的诊断效能比较 [% (n)]
膝关节是复杂程度最高的人体关节之一, 滑液囊为此关节的组成部分之一, 滑膜即位于滑液囊内部。 滑膜边缘依附在膝关节软骨周围, 将关节软骨、 关节唇及关节盘外的结构全部包绕, 若其出现炎症病变, 可引发膝关节肿胀、 疼痛, 甚至导致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 采取可提升膝关节滑膜炎诊断准确度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膝关节滑膜炎的主要表现之一为滑膜增生, 在逐渐增厚过程中, 内层与外层相互嵌入, 引起炎性细胞浸润、 纤维沉淀和血管增生, 具备细胞分泌作用的滑膜细胞增生速度较快。 根据形态学研究结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破坏对象主要是关节软骨, 可最终引发滑膜缺血、 缺氧及组织损伤, 滑膜、 软骨和软骨下骨均在此病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滑膜炎则是膝关节软骨损伤和持续恶化的关键原因与结局[4]。 因此, 临床对膝关节滑膜炎检查的主要目的为评估炎症程度, 从而进行分期以便制定科学的、 具有针对性的阶梯化治疗方案。 1.5T MR 为高场MR, 可大幅度提升图像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3D WATS序列的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序列, 表明3D WATS 与常规序列相比, 具有明显优势。 分析原因在于, 常规序列中的T1WI 序列难以区分低信号滑膜腔积液和滑膜组织,而T2WI 序列虽可区别信号稍高的滑膜腔积液和滑膜组织, 但仍无法将滑膜病变的细微结构全面显示, 尤其在髌下脂肪区域的滑膜发生病变时, T2WI 序列无法将其与对应区域的流空血管相区分, 且难以显示积液较少、 病变程度较轻的膝关节滑膜炎; PDWI 序列反映的是单位体积不同组织间质子含量的区别,可抑制膝关节的脂肪组织, 进而突出滑膜腔内积液, 但区分滑膜组织和脂肪组织的难度较高[5]。 膝关节增强扫描虽能清晰展现滑膜组织, 但检查费用高, 且存在造影剂肾毒性的问题, 实际检查中也很少使用MRI 增强扫描, 故本研究未将其考虑在内。 3D WATS 作为新型序列, 可更好地观察患者关节软骨及其下骨状况, 其原理是利用频率及空间二项脉冲施行脂肪抑制,故在此序列下, 患者关节软骨下面的骨髓呈明显低信号, 软骨为明显高信号, 而关节腔积液是稍低信号, 增生滑膜则呈高信号, 骨髓与关节液呈低信号, 大幅度提升关节软骨、 滑膜与其周围组织的噪声比与对比度, 准确呈现滑膜强化程度, 易于观察膝关节滑膜炎对软骨及滑膜的影响[6]。 与此同时, 3D WATS序列可提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实现多层面重建, 将膝关节组织结构准确清晰地呈现, 使操作医师快速准确地发现膝关节异常[7]。 此外, 3D WATS 序列扫描速度快, 时间短, 可减少磁场对患者的影响, 减少不适感。 孟金丽等[8]的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 (AS) 骶髂关节炎患者采用MRI 常规序列及3D WATS序列进行分级, 结果显示3D WATS 序列可更好地显示关节情况, 尤其是软骨病变, 而常规序列与3D WATS 序列联合应用可提高分级评价准确性, 提示常规序列与3D WATS 序列相结合可对膝关节病变进行全面诊断。
综上所述, 3D WATS 序列1.5T 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滑膜炎的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度均高于常规序列, 必要情况下3D WATS 可与常规序列联合使用, 以获取更全面的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