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0-07-20 03:29:04
科教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戏剧绘本幼儿

黄 莉

(杭州市依江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0000)

近些年,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戏剧教育也逐渐开始进入幼儿园,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都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在开发幼儿园戏剧课程,致力于让我们的孩子也能感受戏剧的魅力,在戏剧游戏、戏剧表演中愉快地学习。但大部分地区幼儿园的戏剧教育广泛地存下以下问题:

(1)教师为戏剧教育的主体。当下幼儿园最多的戏剧活动为“娃娃家”游戏和幼儿剧或音乐剧表演活动。戏剧表演活动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选择表演题材、设计戏剧剧本,幼儿死记硬背台词,教师帮助孩子卡节奏点,学习表演动作,在幼儿不断地练习后完成一次舞台演出。这样的戏剧教育方式并不顺应孩子的天性,表演的也并非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戏剧,违背了戏剧教育的原则,更像是一次任务式活动。

(2)戏剧活动呈现形式单一。众多的“娃娃家”中教师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幼儿将在特定的几个“角色”中与特定的一些“物品”之间开展假装的扮演游戏。这样的转换关系是单一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更丰富的戏剧游戏活动。

幼儿园的幼儿剧或音乐剧常常是在某些节日中向家长汇报演出,每个孩子都要在舞台上有所展示,这一问题使得教师在组织戏剧演出时每个孩子都要有角色,或是主角、或者配角或是扮演道具。这样的表演形式不利于幼儿自我意愿的满足,缺乏角色体验、创造性发展受限。

戏剧教育应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体验而非“演出”这一结果,关注幼儿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想法,在体验中完成技能的习得。本研究主要从近几年笔者所在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实践的案例中总结了如下关于幼儿戏剧题材选择、剧本创编、活动呈现三方面的策略:

1 幼儿戏剧题材的选择策略

(1)幼儿感兴趣的绘本故事。绘本是幼儿最常见的读物之一,它蕴含丰富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人物角色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创作理念。绘本是幼儿在戏剧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良好载体,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故事画面、情节、人物表情等展开充满创意的想象,丰富戏剧体验的过程。在戏剧教育中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其认知水平发展的绘本,同时要关注到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是否富有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戏剧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最鲜明的特点,矛盾冲突有利于幼儿在后期更流畅的改编剧本以及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2)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事件。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表演,他们喜欢将生活中观察到、或者正在发生的某件事情按自己的喜好与想法表达、表现出来,并乐在其中。他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说上整一天,兴致勃勃、手舞足蹈。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能够获取幼儿感兴趣的关键事件,将这一关键事件作为幼儿讨论的生发点,从而产生戏剧的主题。基于幼儿生活事件的主题是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的,这样的主题也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

2 幼儿戏剧剧本的创编策略

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绘本学习、戏剧游戏以及其他生活体验活动等,充实幼儿内心感受的同时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可以开展丰富的想象,创编属于自己的戏剧剧情。在剧本创编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幼儿为主体,在体验中创生剧本。在很多传统的幼儿戏剧中,孩子都是根据老师提前设计好的剧本进行排练和演出的。这样的剧本并不是属于幼儿的,戏剧教育应该从教师本位向幼儿本位转换,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成为戏剧的主人。剧本创编中,教师可以帮助记录幼儿的语言,从幼儿的绘画中提取出关键的故事情节,但前提是遵循幼儿对剧情发展的想象和构思,追随幼儿的脚步完善剧本。在戏剧活动行进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体验活动,通过鹰架的提供,延伸和丰富幼儿对于戏剧主题的认知与知识架构。

(2)剧本动态化,在实践中完善剧本。一个戏剧活动中,剧本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孩子们在多样化的体验活动中会受到新的刺激,产生新的想法,从而推进他们对于剧情发展有新的思考。教师要鼓励幼儿为剧本做动态的修改,协助幼儿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允许多个可能的存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是灵敏而多变的,它们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各样信息的刺激产生新的思考和生成,教师要灵敏的感受到幼儿的改变和需求,为其提供支持。即使一个戏剧活动已经结束了,幼儿的创生行为还是会继续,要以开放的态度支持幼儿对事物不断的探索。

3 幼儿戏剧活动的呈现策略

前文中提到,戏剧活动的来源基于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和生活实践,在实施中我们选择了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如中国传统童谣、国外优秀儿童故事以及幼儿创生的生活话题。在幼儿剧场活动中总结了如下经验:

3.1 基于文学作品特色,选择不同呈现方式

戏剧按容量大小和结构形式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基于幼儿戏剧活动中话题的来源即幼儿文学作品的特色,在排演中参考戏剧中独幕剧及多幕剧的创作过程,总结了如下几种方式(表 1):

表1 不同戏剧活动的呈现方式

《母鸡萝丝去散步》只有两个主角:母鸡和狐狸,讲述了两只动物斗智斗勇的过程。故事人物简单,但母鸡和狐狸天生就是对立的,故事矛盾冲突明显。故事中有五个关键画面,讲述主角经过五个场地时发生的事情。基于这样的剧本特点,打破只有两个主角的固定思维,以多幕剧的形式,每一幕中都有两位不同的主角演出属于他们那一幕正在发生的故事。多幕剧之间设计了有趣的串词,讲述前一幕与后一幕之间的关联,幼儿两两组合,以互动的形式报幕。当二十个孩子都有角色了,剩下的孩子可以扮演故事中的关键场地,虽然没有台词,但他们也是这个戏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蚜虫大作战》是幼儿基于生活事件“我蛀牙了”改编的戏剧活动,主角为蚜虫大王、妞妞和爸爸,故事场景为妞妞的口腔和家里。这个故事场景简单,并不能做多次的切换处理。角色精简,但戏剧冲突明显:爱吃糖果的妞妞和爸爸,要去蛀牙齿的蚜虫和牙齿。因此,班级里大部分的幼儿都扮演了蚜虫和牙齿。

《老鼠嫁女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首童谣,故事角色很多:有鼠爸爸、鼠妈妈、鼠女儿,还有太阳、乌云、大风、围墙、老鼠等。后面这些角色是相互制约,依序上场的。这个戏剧活动的排演中,分别让一个孩子扮演一个角色,班级余下的孩子扮演送亲队伍的小老鼠,每人一个乐器,敲敲打打送老鼠女儿出嫁。

每个戏剧活动都有自己独有的主角、故事发生的场景、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并没有一种形式是适用于所有戏剧演出的,要结合戏剧的各种元素分析选择其恰当的呈现方式。

3.2 摒弃提前录音,幼儿现场发挥

放弃提前的演出对话录音,让幼儿现场表演、临场发挥。这样的尝试有很大的风险,幼儿可能存在突然忘词的现象,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幼儿表现的很好。他们轻松随性地说出角色该有的一些台词(没有规定要一字不差说某句台词,在排练中也只需要幼儿表达故事情节中的大概意思),幼儿的表演更灵动了,他们不再被提前录好的台词时间点所限制,还可以更自由和开放地一边说台词一边做动作表演,他们充满自信、神采奕奕,有了更多现场发挥的可能。另一方面,对于观众而言,摒弃录音的现场表演给了家长和其他在场群众更好的观看体验,感受到了戏剧教育对于孩子的改变。没有录音,现场发挥对幼儿来说确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实践证实了这样操作的可行性。

4 成效与反思

本研究主要涉及了幼儿戏剧教育活动中关于戏剧活动的来源、剧本创编以及戏剧活动呈现方式上的一些策略思考,在以上戏剧教育实践中主体从教师到幼儿的转换,为两者带来了新的变化:

(1)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将幼儿视为戏剧教育的主体,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和引导者,协助幼儿完成戏剧剧本的创编、道具的制作、表演活动的排练等。幼儿以剧中的角色去思考和探索自己面临的情境,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更主动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能利用更高阶的方式多角度寻找方法。在戏剧游戏和故事创编中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创设新的角色、新的时间和空间,培养想象和创造力。

(2)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们由以往对戏剧教育活动鲜有了解,在不断开展与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建构了幼儿戏剧教育活动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过去高控的角色中跳出来,给幼儿更多操作、体验的空间,不断学习与提升教师的戏剧专业素养,为幼儿的戏剧活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戏剧绘本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有趣的戏剧课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绘本
绘本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绘本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