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

2020-07-20 03:29李慧超
科教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国际化留学生俄罗斯

李慧超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 江苏·徐州 221100)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高等教育体系在共同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和影响的过程,它符合世界的需求,也是新世纪的必然趋势,因为教育国际化可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力。苏联时期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曾起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遭受重创,为重新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使其与世界接轨,俄罗斯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1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沿革

教育国际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2]事实上,早在中世纪欧洲就出现了以知识和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教育国际化趋势,而进入20世纪,教育国际化则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对大学而言,外国学生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更可借此提高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国家的影响力;对国家而言,教育国际化为政治经济服务,欧美主要教育出口国也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将其作为各个国家保障国家利益与政治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3]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晚,直至19世纪才初步形成现代教育的体系。十月革命后,苏联处于较封闭的状态,其教育交流仅局限于各个加盟国和第三世界国家,而且当时苏联是五年制的“专家资格教育”,亦即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获得“专家”学位,而别国没有相应的学位,所以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交流比较困难。

苏联解体后,政治失序、经济滑坡、社会动荡,高等教育也受影响,一些人无力承担高等教育的费用,而有能力承担费用的人则更多地选择去欧美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因苏联解体和教育质量下降,导致来自独联体各国的学生人数从1993~1994年度的85494人降至1998~1999年度的31529人,流失人数接近三分之二,其中1998~1999年度乌克兰藉学生数更是减到5014人,不足1993~1994年度的1/4。[3]

博洛尼亚进程是要建立统一的教育空间,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俄罗斯由于沿袭苏联传统,所以失去了一些教育优势,于是在1999年首次寻求加入博洛尼亚进程,但直到2003年9月才正式加入,这其中经历了一些波折。1999年,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的29个欧洲国家提出。会后,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其核心内容是重新部署高等院校结构,将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分为学士和硕士两个层次,引入学院学分制,以利于课程在不同国家之间得到相互认可,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科研人员、教师、学生、学术交流和流动。[4]

俄罗斯在加入该进程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提高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外国留学生到俄学习。一是改革学制结构和学位制度,2007年10月开始实行双学制,但仍然保留了5年制的俄罗斯传统大学学制,即人们常说的高等教育双轨制。[5]二是引入评分体系,三是教育质量监督,四是提高师生流动性,五是保障就业,六是保证欧洲教育体系的吸引力。这样,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基本与世界接轨,打破了与其他国家在人才交流和学历认证方面的壁垒,增强了俄罗斯高等教育在世界教育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但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在俄罗斯境内也存在一些争议:首先,苏联时期的教育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但加入该进程便放弃了一些优秀传统,这是值得商榷的;其次,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到国外,这对于俄罗斯是一种损失。

2 俄罗斯教育服务出口

现如今教育移民的急剧增加致使许多国家把国际教育移民看作是本国对外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能强化在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包括中等、高等教育、语言培训、其他职业教育和交换生等形式在内的教育服务出口,是收入最高的出口领域之一,而且这对在国际教育市场上起引领作用的国家更具重要意义,如:美、英、德、法、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西班牙。[6]近几年世界留学生的总数都在增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世界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增加了80%。据经合组织数据显示,2015年半数外国学生在以下五国获得教育:美国—18%,英国—10%,澳大利亚—7%,德国—7%,法国—7%。接下来是加拿大—5%,俄罗斯—4%,西班牙—2%。俄罗斯外国学生数量的增长与2003年俄罗斯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有关。就俄罗斯而言,其留学生人数由2006年占全球留学总人数2.2%的63,840人,升至2007年67,571人,再发展到2008年的70,233人,说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稳定,俄罗斯越来越多地向西方学习,并致力于“发展国内教育系统同世界各国的国家系统和国际组织的平等、互利和社会经济上的适当合作”。[3]

在俄罗斯高校以全日制形式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中最受欢迎的专业是工程技术(22%)和医学(20%)。据俄科教部的计划,到2025年俄罗斯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应达到71万人,而相应的收入应达到4千亿卢布。对俄罗斯而言,2016/2017学年是突破性的一年——俄高校对31万外国公民进行了教学活动。特别是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互动扩大以及签署相互承认文凭的协议,致使学生人数大幅增加。近几年与古巴、意大利、秘鲁、法国、马耳他、马其顿、南非、委内瑞拉签署了一系列协议。2018年11月与匈牙利签署了相互承认毕业文凭的协议。在每所“5-100”的高校中平均就有14%是外国留学生。分析统计显示,从2005年起向外国人提供教育服务的收入就增加了6倍。然而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可以到俄罗斯进行学习,俄罗斯政府为一定数量的外国人提供免费教育配额,为了得到公费名额,必须通过激烈的竞争。平均6个外国申请者竞争1个名额,而在一些学校竞争比例则是10:1。对外国留学生而言最受欢迎的学校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在俄罗斯有450多所大学根据联邦政府的配额接收外国留学生。

3 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策略

3.1 完善学制结构

苏联时期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实行的是5-6年的学制结构,毕业授予“专家”学位,而研究生阶段设立的是副博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这与当代国际学制不能接轨,也给毕业生在国际劳务市场找工作增加了难度。2002俄罗斯开始实行“双轨制”学制,即:一方面还实行“专家”文凭的教育,另一方面实行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体制。这样的双轨制教育体制使得俄罗斯与国际同步,也方便了与其他国家的学历认证。目前,俄罗斯已同世界70个国家达成了关于教育学位、学历的互相认定,在俄罗斯一些地区正在向该体系过渡。根据该体系,学生的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如:上课出勤、课堂表现等等,此外,学生为了获得一定量的学分,还应据此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择。

3.2 进行项目研究合作

有合作伙伴关系的高校进行项目的联合研究,例如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其科技成果可以商品化,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此外,俄罗斯还积极参与到70多个项目中,例如:技术援助计划,高校间合作项目,中等和职业教育领域的俄英合作项目,俄荷合作计划等等。

3.3 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

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的国际流动同样是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一环。随着大学间合作的深入,学生和教师进行国际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例如本科生互换项目、到俄罗斯读研、访问学者项目等等。而教师的流动使得教师可以和国外同行切磋学术问题、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等,这也是非常有益的。而这里必然涉及一个教学语言的问题,俄罗斯在这方面做得也是较成功的——即用英语授课。这使得掌握英语的学生在俄罗斯入学时能够听懂课程。当然在俄罗斯的一些高校也有俄语预科学习班,为的是外国学生在正式上课时能听懂,预科班一般为期1年。

3.4 建立区域间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加强区域间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是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这对联合培养人才、进行科研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都有重要意义。[7]俄罗斯加入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以来,与欧洲的教育合作不言而喻,但同时也与其他国家有教育合作。

(1)与独联体国家的教育合作。鉴于地缘政治因素,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涉及方方面面,也包括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独联体国家的学生到俄罗斯大学求学。早在90年代初俄联邦教育机关就确定了与前苏联国家的教育合作计划。1992年独联体国家(格鲁吉亚除外)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旨在保障教育的平等权,之后俄罗斯也加入了该协议。另外,俄罗斯不断扩大与独联体国家的留学生、研究生和教师的交换规模,这也是国际人才交流的重要途径。[5]

图1 2004-2005学年在俄罗斯学习的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的比例,%①

从图1可以看出36.6%的学生来自独联体国家,这也证实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教育合作。

图2 2004-2005学年在俄罗斯学习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独联体国家的比例,%①

从图2可以看出,独联体国家的留学生中45.3%来自哈萨克斯坦,几乎占了一半。

(2)与亚洲国家的教育合作。从上面的图1也可以看出到俄罗斯留学的学生中38.5%来自亚洲。俄罗斯与亚洲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主要合作伙伴是中国。随着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中俄高等教育的合作也日益深化,双方不仅举办文化年、语言年等加深双方了解的活动,还互派留学生、教师学习、进修,当然也有夏令营等活动。在中国陆续成立了许多中俄合作办学的机构,这都可以看出俄罗斯与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此外还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来自成员国的75所院校在7个专业展开合作。[7]

图3 2004-2005学年在俄罗斯学习的亚洲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的比例,%①

从图3可以看出,亚洲留学生中,还有不少来自印度和越南,说明俄罗斯与这两国的高等教育也有合作关系。

4 结语: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已经较高,那么我国也可以从中借鉴一些经验,以提高我国在国际教育市场的知名度。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要想国际化就要求大学明确定位。现如今我国的一些大学不明确自己的定位,专业设置较泛泛,这使得大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问题。因此,我国高校必须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依旧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其次,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式的宏观调控手段,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引导与调控,保障其健康发展,因为高校自己的力量难以单独促进国际化进程。再次,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但其高等教育输入和输出大抵相当,我国现如今主要以引进为主,这一点上是值得思考的。最后,继续建立区域间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既要有全球意识,又得考虑到合作国别的先后顺序。俄罗斯的高等教育逐步向世界辐射,但也有合作的优先国别,正如上文的分析,与独联体国家和亚洲一些国家合作紧密。这样既利于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又能选好合作契合点,提高合作的质量和务实有效性,[8]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注释

① 文中图表来源:http://www.russia.edu.ru/information.

[7] 张晶平.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探析[J].求是学刊,2015(42):9-13.

[8] 刘淑华.21世纪以来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动因、举措和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8(03):80-87.

猜你喜欢
国际化留学生俄罗斯
聚焦港口国际化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