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职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新时代接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培养“工匠精神”相结合,通过营造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氛围,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途径,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途径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工匠精神人才的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和崇高思想品德的人才是当代高职院校的使命与担当,更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培养“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九大会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快速发展,不断壮大,进入了“黄金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弘扬“工匠精神”,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逐渐形成,形成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职业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是实现国家复兴和伟大中国梦的基础,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重要举措。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大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很强,但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有的大学生知识掌握非常熟练,但是在毕业就业时却失去人生目标,对职业认同感欠佳。有的大学生找到工作后信心满满,但因其不符合企业的用工需求,在工作单位工作受到打击。因此,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工匠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离不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企业用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由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才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窘境,同时,高职院校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但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使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完全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人才结构不合理,造成人才供需不匹配。特别是有些企业不仅仅需要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具有一定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高技能型复合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转变思路,丰富“工匠精神”的教育方式,建立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打造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营造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二)高职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高职教育的矛盾发展成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多层、多样职业教育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强、不优、不活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从关注规模和速度发展转化为更加注重质量和公平的发展。要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公平离不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质量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水平。
(三)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需要
2018年3月,吉林省教育厅印发了《全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大力推行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单一化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引领和培育“工匠精神”相结合,是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培养“工匠精神”相结合的途径
(一)营造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氛圍
思想政治教师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作为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要对工匠精神有一个充分了解,并能通过完善教育教学手段,营造校园工匠精神氛围,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创造良好条件。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做好工匠精神教育工作,要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诉求出发,找出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工匠精神的路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有机结合。
(二)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思想引领作用,又在课程思政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在做中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和可靠接班人。创新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明确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政课程目标,在目标引导下实现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计划,让课程思政有序开展。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体系中,除了校内教师的教学评价,还可加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教学评价及校外实习学生的教学评价。把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更为全面的、更加客观的教学评价新体系。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打造特色工匠课堂,为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优秀品质的培养提供平台。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将特色工匠课堂引进思想政治课程中,并设置多门选修课,使学生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工匠精神教材,将相关理论进行划分,有规律的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工匠精神。教师还应结合学生专业来进行相关讨论,帮助学生对岗位工作有一个正确认识,使其专注于自己专业,能主动创造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建设以班级为单位的微信群或QQ群,将工匠精神相关理论知识、工匠访谈内容等发送至教学群中,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如果缺乏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工匠精神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校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内核,通过校园雕塑、体现工匠精神的艺术作品、优秀校友的校园讲座、“大国工匠”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个人品格和升华职业精神。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有效互动,积极构建一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以深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为支撑,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以大国工匠追求为动力,以工匠精神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良好校园环境。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培养“工匠精神”相结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职能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明确并承担自身社会责任的关键渠道。
参考文献
[1] 张琦.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培养工匠精神相结合的意义[J].山西青年,2020(2):159-160.
[2] 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91-93.
[3] 王亚飞.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船舶职业教育,2018(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