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动量训练的运动生理学分析与探讨

2020-07-18 16:07石芳
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训练

石芳

摘 要:在体育运动和训练过程中,合理地设置学生的运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大小与练习的强度和密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试图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大运动量的训练合理安排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大运动量的合理安排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大运动量;训练;运动生理学

近些年来,一些体育项目因为日常的训练并未有效地贯彻和执行大运动量的训练理念,导致部分运动员在一些大型比赛的时候表现不佳,而有一些项目因为坚持大运动量的训练而在许多国际赛事上取得很好地成绩。在体育训练中,每一项因素都可能会对运动员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不同的个体也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因此,衡量和评价运动量的大小采用个体不同的运动生理反应作为标准,这对于合理安排大运动量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大运动量的生理学基础

1.1 超量恢复原理

超量恢复是在运动员在运动之后的物质消耗,不是恢复在原先的水平上,而是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恢复的程度超出原先的运动水平。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能量消耗的多少与超量恢复的大小以及持续的时间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正常的生理范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肌肉活动的数量越大,消耗的程度就越快,超量恢复的特征更加明显。如果消耗能源物质过多的话,超量恢复的可能就会越小,反而会出现疲劳的感觉。如果运动量过小,人的体能将不会得到提高,而且不会产生明显的超量恢复。因此,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大运动量。

1.2 神经系统的“强度法则”理念

人的运动技能其实是一种生理反应,是人体神经系统反射程度的快慢。适度的神经刺激对于神经系统活动的条件反射具有不小的影响。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神经刺激越强,人体条件反射的速度就会越快,而这是一种良性刺激,但是如果这种刺激的程度超过规定的范围,大脑皮质产生刺激抑制,这就是过度训练。如果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过小,就很难刺激大脑皮质。这样神经系统的反射就会显得较为缓慢。实践证明,人们对于大运动量的训练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运动数量和人体的身体情况等等。因此,在安排大运动量的时候,一定要从人體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人体的大运动量,在大运动量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小运动量。使得人体的大脑皮质可以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当中,起到良性刺激的作用,避免人体因为过度训练而对生理系统产生损害。

2 大运动量训练应当注意的问题

2.1 结合传统训练方法

传统的大运动量训练方法虽然存在不能因材施教、缺乏专门的训练人员和系统性的训练技术等等因素,但是传统的大运动量训练是经过长期的大运动量训练得出的模式与方法。因此在借鉴现代科学方法的时候不能完全忽视传统的大运动量训练方法,采取全盘否定的方式是非常错误的。应该在总结传统大运动量训练方法的基础之上,吸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大运动量训练与现代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运动量训练的目的。运动员的体能存在间歇的特点,因此在借鉴传统训练方法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到运动员的体能特点。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训练方法等融入到传统的训练方法之中,从而整合出一套适合我国运动员的特色现代科学训练方式。

2.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大运动量训练中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应该注重与实际训练情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运动员的大运动量训练水平。仅仅依靠现代科学理论方法是不够的,当前,我国传统的大运动量训练方式在训练人员和运动员中根深蒂固。要想更好的融入现代科学方法,必须对传统训练方法中摒弃错误的思想,对于不符合大运动量训练的理论知识一定要注重摘除,而且实际的训练情况应该根据我国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理论的判断,从而为将来运动员在国内乃至国际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之下,也必须有专门的训练人员对运动员的训练做出合理的引导,指导运动员在承受合理机能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训练,避免因为大负荷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最后在实际的大运动量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训练相互结合,所以,可以在大运动量训练中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将现代科学方法理论运用到运动员的常规训练与专项训练中,从而可以以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训练运动员。

2.3 注意不同训练项目的特点

在大运动量训练中,不同的体育项目因为不同的运动特点和运动时间会对能源物质的消以及身体的代谢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大运动量的训练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训科目制定不同的训练时间。尤其是短跑以及举重这些强度将较高地训练项目,应当设置科学的训练时间,通常是在的15秒左右,从而帮助人体肌肉当中的磷酸元可以有效地工作。像短距离游泳这些项目可以将训练时间设置在2分钟左右。并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加速人体肌糖元物质的消耗,使得大运动量的训练可以实现超量恢复的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运动员在大运动量的过程中,应当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入手,合理地安排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量,避免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的过程中产生肌体损伤。

参考文献

[1]崔建彪.被动感受法的运动生理学分析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14(04):69-72.

[2]莫伟彬,李国峰,邓启烈,等.《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分析与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06):129-131.

[3]王成绩.学习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中的一般性误解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2,14(06):87-91.

[4]郭颖,朱淑云.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196.

[5]张平.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主干系列教材运动生理学教材结构的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2):146-147.

猜你喜欢
运动生理学训练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运动生理学》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理念下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运动生理学》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必要性探究
青少年田径专项运动员选材的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足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