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模式探析

2020-07-17 02:48汤诗华李兵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开放大学学前教育

汤诗华 李兵

[摘 要]开放大学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新定位,向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应坚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成人学习特点,不断突出职业能力导向的改革方向。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可在师生“双主体共育”教改模式的指引下,通过优化常规教学活动、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创新专业竞赛机制、加强微课资源开发、鼓励教学学术研究等手段,推进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关键词]学前教育;开放大学;实践能力培养;师生共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已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迫在眉睫。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從“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角度,提出“办好开放大学”,这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举措。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随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云南五省市广播电视大学获准组建开放大学。至此,“1+5”开放大学先行挂牌试点、其他各省区广播电视大学积极筹建的开放大学建设格局正式形成。

相对于传统的普通高校,开放大学是新型大学,适合中国国情的开放大学建设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充满挑战的探索之旅。已挂牌开放大学和积极酝酿转型的广播电视大学都在推进多方面的改革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教学是高校工作的重心,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开放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开放大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对于理解开放大学教学改革,具有样本价值。

一、开放大学建设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开放大学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教育服务、以远程开放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主要办学领域的新型高等院校[1]。开放大学最重要的职能是人才培养,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因此,开放大学应牢牢抓紧这个中心,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的传统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需要。

(一)高度的开放性

开放大学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其全方位的开放性,开放大学应秉持开放性、探索性、建构性的教学理念,着力于以能者为师、面向一切适宜人群、利用一切有效方法、整合一切有利手段、教授一切有利于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的教学内容[2]。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

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包括教育在内各行各业的核心价值和行为规范。在职成人学生参加学习要克服工作、家庭对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需要比全日制学习者投注更多的心血,这提示开放大学应切实树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从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教学管理及其他方面主动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支持服务。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开放大学的教学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必须着眼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才能凸显自身的现实价值。开放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方式就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因此,以实践能力为主要培养方向和教学目标就成为开放大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四)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时代的技术繁荣为开放大学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开放大学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其教学应充分吸纳电大教学的传统优势,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渠道表达优势,依托技术提供便捷、高效的教学服务[3]。

二、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应然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是开放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40年来为地方幼儿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学历提升提供了稳定的平台支持,在服务地方幼儿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开放大学建设的深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亟待改革。

(一)适应幼教岗位需要,突出职业能力导向

以胜任力为核心的职业能力是开放大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导向[5],开放大学课程设置要服务于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能够对社会需要作出敏锐、恰当、快速地回应[4]。根据教学观察发现,当前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者多数为在职学前教师或有从业意愿的准从业人员,这要求专业教学着眼于培养学习者的岗位胜任力或应聘幼教岗位的竞争力。因此,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淡化理论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已经成为学前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贴合成人学习者特点,淡化工学矛盾影响

包含学前专业学习者在内的成人学习者群体是一个人口学特征比较复杂,同时又具有鲜明群体属性的人群集合,开放大学的教学需充分考虑学前专业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学业动机、学习风格,同时要尽量优化支持服务设计,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满足学习者利用工作、生活的碎片化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的需要,缓解工学矛盾给学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学中力求重点突出,鼓励采用引导性、探索性教学,回避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将教师的指导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三)顺应教学改革潮流,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共享

当前,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支撑作用不断得到凸显和强化,灵活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服务教学工作,将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水平。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变革的理想方式,在对资源开发者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显见的优势。微课热潮的兴起,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个结合点,开放大学可继续发挥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优势,依托微课程建设工作,推进教学改革理念的探索,在加强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的同时,着力提升开发者的教学设计能力,达到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效果。

(四)倡导教学学术研究,推进教法学法改革

教学学术研究是围绕教法学法的研究,对于引领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具有重要的价值。社会发展不断走向纵深,教学手段、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乃至教学目标都处在变化当中,因此,教学的方法要不断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连续的变化。为了在变化的教学环境中密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放大学应重视教学学术研究工作。只有以教学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才能成功应对社会发展对教学提出的挑战。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早在先秦时期,《礼记·学记》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即教师和学生是可以在教学中彼此促进、共同成长的。这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职业(专业)发展是同步同向的,而不是相悖相离的,二者统一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应在教学改革中得到兼顾。开放大学的教学改革应将教学双方同时纳入视野,将学习者的专业成长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应以双主体学习理论为视角,将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学生的专业成长统一起来,在师生共育的情境中促进师生共同的发展。以中部某省开放大学(筹建)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活动主要遵循了师生双主体共育的改革模式。该模式以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着力加强学习者的岗位胜任力培养。

从活动的角度看,高校教学是教师、学习者依托各类显性或隐性课程开展的,以具体教与学的活动为载体的双主体活动[6],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7-8]。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覆盖的对象既有分别指向教师和学习者的,也有同时指向两者的。如图1所示,“教学研究”“资源开发”等活动的主体指向教师,“实践基地”等主要指向学习者,而“常规教学”“专业竞赛”则同时指向教师和学习者。也就是说,作为显性教学活动的“常规教学”和作为隐性教学活动的“教学研究”“资源开发”“专业竞赛”“实践基地”等,在教学实践中各有侧重同时又在“教学相长”的配合中,共同促进了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习者的专业成长。与此同时,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学习者的专业成长不是两条没有交集的路线,教师在不断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持续为学习者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并且这种助力随着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加强。

上述教学改革模式延续了开放大学对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其活动的类别、活动的主体指向性等都是相对的,都可能随着教育改革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具体教育教学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开放性一定意义上保障了教改活动的活力。此外,教师和学习者在教改模式圈定的活动范畴之外不是处于完全隔绝的状态,基于日益发达便捷的信息技术的交互活动从未中断,这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持。

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在“双主体共育”教改模式的指导下,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可通过优化常规教学活动、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创新专业竞赛机制、加强微课资源开发、鼓励教学学术研究等途径推进专业教学改革。

(一)优化常规教学活动

开放大学延续、发展了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其中,开放教育教学是一种集合面授辅导、线上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形式,当前乃至往后一定时期内都是开放大学沿用的重要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开放大学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常规的面授和网上教学对开放大学而言是一种富有经验积累的教学、管理模式,也是培养学前专业学习者理论素养的重要渠道,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优化常规面授和线上教学活动是开放大学教学改革的固本培元之举。优化常规教学方式有利于巩固学前教育专业基础,为学习者能力提升提供知识支撑。具体做法上,可调整线上教学和面授教学的比例,缩减面授教学份额,增加线上可回溯式教学,淡化工學矛盾对学习者的学业冲击。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和监控,严抓教学管理和评价,加强教师培训和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者满意度,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制,逐步改变应试的教学取向,倡导能力培养的教学取向。

(二)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有实践基地作为环境支撑。在学习者完成一定的理论学习任务之后,开放大学应创造条件使其进入真实的幼儿教育实践情境,便于学习者验证学科理论知识、利用专业知识组织实际教学活动,进而在实践中发展岗位胜任能力。开放大学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研和理论优势,而幼儿园具有实践和经验优势,加强双方合作、设立实践教学基地是在开放大学和幼儿园的需求间寻找到一个匹配的接口。通过双方往来互动,幼儿园可以获得来自高校的理论指导,而开放大学可以将教学植根于实践之中,为学前教育研究和教学找到实践土壤。为此,学校密切关注幼教动态,积极寻求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机遇,本着互惠互利、可持续可操作的原则[9],与多家有合作意向的幼儿园签订专业合作协议,包括在城市及派驻农村扶贫工作组所在地村级幼儿园设立实践基地,基于城市和农村幼儿园的不同情境开展教学,为学习者提供对比和参考。通过送培送教、学术研讨、实地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交流合作,开放大学和幼儿园实现了优势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创新专业竞赛机制

专业竞赛营造了一个专业技能的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境中,参赛者通过竞争展现专业能力的内驱力被激活后,会主动调动自己的能动性投入到竞赛中去。在赛程中,参赛者与指导教师深度交互,共同完成参赛作品的过程,就是参赛者不断提高的过程。可以说,一场完整的比赛,本质上是参赛者的探究式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实践过程,参赛者在参赛过程中认真准备,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比赛中实现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专业竞赛以其调动参赛者竞争内驱力的显著优势,常常被用作检验、锻炼专业水平的手段。学校高度重视专业竞赛在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中的作用,除了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上级主管部门或国家开放大学举办的比赛之外,院系积极组织、选派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参加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育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针对学前专业师生专门举办网上精彩一课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大赛等活动,组织学前专业师生参加比赛,在比赛中提升专业能力。

(四)加强微课资源开发

读屏时代的来临,微课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学科和专业建设中的热潮,也常被当作培养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的手段。开放大学应充分发挥开放和资源的优势,不断拓展资源丰富度和开放度,积极培育教师做好资源开发工作,一方面开发出丰富的微课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微课开发,不断培养教师队伍接受最新的教学设计理念,锻炼教学设计和开发能力。作为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线上教学为特色的成人高校,学校在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优化上是敏于探索、乐于实践的。MOOCs大潮之下,学校主动抓住机遇,启动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学前教育作为试点专业之一,开发了系统的微课资源,依托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向社会开放。作为开放大学的重要学科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亦十分重视微课资源建设,部分主干课程组织立项优质课建设专项,在学校的资助下开发了系列视频教学资源。在具体的微课建设活动中,教学团队积极学习前沿的教学设计理念,探索先进的资源开发技术,加强团队合作与研讨,在实践中锻炼团队,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

(五)鼓励教学学术研究

一般性教学能力是可以在大量教学实践中形成和保持的,但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得到质的提升,实现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教学学术研究是绕不开的工作[10]。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学术研究,投入较大资源扶持相关研究工作,除了校级优质课建设和教学项目,还充分利用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研究项目配给的立项额度,从校内教师申报材料中遴选报送上级部门批准立项,由学校拨款作为资助经费。至今,学校教师围绕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智慧教学等热门教学理念实现了项目立项,陆续开展了系列教学实验。除了鼓励教师积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学科合作研究与跨学科交叉研究,院系还探索建立了共研共建的学科教研模式,根据学期教学进展,适时安排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的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难题,还会组织系统内学前教育学科中心组教师开展线上集体研讨活动。

此外,学校还通过选送教师在职学历进修、组织学术沙龙和各种实践拓展活动等方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能力,这些拓展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师资能力的举措都是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力量。

五、效果与反思

据教学观察,经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动,学校学前教育專业学习者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思考能力、教学设计、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科教学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团队的融合技术与学科视角的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能力、教学指导能力、教学支持服务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值得进一步反思的问题。目前的改革重点仍然局限于模式中圈定的活动范畴,倾向于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随着改革的深入,期待不断发掘和培育新的教学改革路径,例如远程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实践重塑、远程教学与知识管理理念的深度融合等,为改革不断增添新的活力。经过系列教学改革举措,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但是教学的质量如何?在促进学习者能力提升上产生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改革受众的体验如何?改革获得感有没有得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如何向其他专业迁移?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云秀.开放大学的内涵与体制机制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1(5).

[2]张伟远.我国开放大学的地位、理念和办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11(6).

[3]王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3).

[4]王海英.“顺应”与“引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关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Z1).

[5]谢晓颖,邓惠明.能力导向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6]李兵.“双主体学习论”与远程教育知识管理模型的建构[J].成人教育,2016(1).

[7]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8]冯向东.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4(5).

[9]李海艳,江丽.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10]钟志贤.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内涵、意义及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12(9).

[作者简介]汤诗华(1982-),男,安徽东至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学;李兵(1979-),男,四川内江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规划与体系建设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与远程高等教育。

[责任编辑 孔文静]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培养开放大学学前教育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教育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