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苗, 王 瑶,张旭良
1.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音乐系,安徽芜湖,241008;2.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钢琴音乐是西方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自诞生到发展至今,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其内涵与相关区域的民族类型、民族文化等息息相关。20世纪初期,随着中西方文艺交流活动逐渐增加,钢琴音乐逐步被中国人接受并不断发展。钢琴音乐自进入中国以来就开始与中国音乐文化融合,成为中国音乐重要的有机部分。中国钢琴音乐在吸收与借鉴优秀西方音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力,产生了独特的区域特性与民族特性[1],从中国音乐区域划分来看,主要包括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与华中地区五大区域[2]。下面分别就典型区域音乐风格与音乐形态特色进行分析,并对区域代表性钢琴作品进行演奏诠释。
音乐风格:华东地区包括浙江省、上海市、江西省、福建省以及苏南与皖东南等周边地区,拥有共同的“吴语”方言。其音乐历史十分悠久,传统音乐遗产极为丰厚,盛行佛乐与道教音乐,其音乐风格特色体现为幽雅、清丽、婉转。
音乐形态:华东地区音乐形态以徵调式与宫调式为主,以五声正音为基本音阶,以级进为主,讲究倚音装饰润腔,以大二度、大三度以及辅助式的复倚音作为装饰润腔,连接以柔和的级进式与环绕式为主。终止式以徵调式进行,然后通过加花级进再通过主音进入,宫调式则是从属音开始级进下行至“1”,羽调式则是从主音的上下方邻音处切分进入[2]。
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演奏诠释:《牧童短笛》为华东地区钢琴音乐代表性作品之一,其结构由带再现的三段曲式构成,运用徵调式与宫调式等多种民族调式转换方法,具备中国五声性旋法鲜明特征。在演奏时以级进的主旋律为主,中段以舞蹈音乐为主,通过右手旋律加入大量的双倚音装饰音(上波音)旋律(见谱例1)。《牧童短笛》结构规整,共六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由4小节构成,左右手旋律为五声音阶,1对1、1对2、1对4,上紧下松,上静下动,双手构成的旋律线条互为补充,形成交替性呼应,每一个声部都具备独立性与完善性,其旋律结合在一起时,相互间情绪起伏[3]。
音乐风格:西北与华北地区以陕西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主要包括有陕西省、甘肃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等周边地区。西北与华北地区音乐风格以民歌为特色,不同的区域呈现不同的音乐色彩:北部音乐色彩高亢自由,中部音乐色彩平整抒情,南部音乐色彩纯朴清丽。其中,陕北民歌,在20世纪30年代末与40年代初经“鲁艺”音乐家挖掘、整理、改编、创作成为我国民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4]。
音乐形态:西北与华北地区音乐的音阶结构以徵调式为主,音调以大三度、纯四、纯五为主,通过主音的上、下方四度音的对调式主音进行支持,形成四度跳进音程旋法,而旋线以较大起伏为主,节奏以弱起为主,乐句样式较松散、疏密对比较大,终止式突出属音,以主音结束。
代表作品《降A徵调泥土的歌》演奏诠释:《降A徵调泥土的歌》为西北与华北地区钢琴音乐代表性作品之一,运用民族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为演奏基础,对西方赋格结构进行技巧性变换与处理,来表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风格。《降A徵调泥土的歌》中的“降A徵调”表明了这首乐曲是建立在五声音阶“降A—降B—C—降D—降E—F—降G—降A” 的基础调式上的。序曲部分情绪为Tragico,意思为悲剧性的与悲惨的,音乐从深沉密集的低音区开始,左手下行固定低音结合缓慢的速度(见谱例2)。赋格部分情绪转为vaneggiando,其意思为梦中的与梦幻的。赋格主题最初呈现在五声音调的哑键和弦的泛音中,使得原本单纯的赋格主题获得了一种并不单纯的音响效果,真切地营造出“在梦中,似梦幻”的意境,表现出希望回到大地,生命的种子已经发芽,大地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场景。《降A徵调泥土的歌》通过“降A徵—A徵—降B徵—B徵—C徵”开始乐句的主题,并做上行半音模进,5/4+4/4的混合拍子是固定低音部分。西北与华北地区戏曲和民间音乐得到普遍与应用,“苦音”“欢音”在秦腔中作为感情气质变化的重要手段经常出现其中,地域性音乐色彩非常鲜明[5]。
音乐风格:华南地区位于中国的南边,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语言以潮汕方言、粤方言与客家方言为主,文化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为主,音乐以粤剧、潮剧和潮汕英歌音乐等为主。华南地区音乐风格主要包括:(1)优美、轻快、又基于独特的七平均律、乙反调式的旋律;(2)结构短小精悍、不拘一格;(3)乐器有高胡、二弦、椰胡、扬琴、秦琴等,颇具特色[6]。
音乐形态:华南地区音乐音阶结构包括宫、商、徵、羽调式等,音调以二度重叠的和弦和大小二、七度及增四度不协和音程和弦为主,旋法以五度以内的跳进或级进为主,旋线旋律起伏较小,节奏以强起为主,句子样式规整,具备“冒头”和“迭尾”的风格,在羽调式中常小三度下行到主音终止。
代表作品《旱天雷》演奏诠释:《旱天雷》为华南地区钢琴音乐代表性作品之一,旋律活泼流畅,节奏欢快,情绪热烈,其中A乐段调式是降B徵调式,B乐段开始为F商调式,后整曲进行补充,B乐段至结尾在两小节后进行转调(降E徵调),并突然用Presto转回原调结束全曲(见谱例3)。从调式分析,B乐段是A乐段的变奏形式,与A乐段旋律似像非像。《旱天雷》乐曲开始通过一些二度重叠和弦,一些可听的不协和和弦、变和弦以及含有大小二、七度及增四度不协和音程和弦,使音乐极具感染力。最后三小节是整首乐曲的高潮,弹奏时要有力量地演奏,弹出坚定有力的和弦,像隆隆春雷滚滚而来,音乐在活跃的气氛中果断结束[6]。
音乐风格:华中地区包括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华中地区音乐小调众多,以湖南地区为主,其声调包括“轻声、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音乐风格吸收了华中地区戏曲的特色旋律,具有抽象意味的“民间图案”。
音乐形态:音阶结构以羽调式较多,核心音调由升5(升徵音)和升2(升商音)构成,音乐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征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旋法由突出小三度构成,重用“6 1 3 5 ”四音列的腔调。旋线以起伏不大,活泼、跳跃为主,节奏样式平稳,多用切分节奏增加变化感,乐句句式较规整。终止式以跳荡的旋法进入一个非调式主音,终止音游离于主音之外,构成新的调式,并与调式主音进行抗衡,削弱主音的统一地位,使调性复杂化[7]。
如谱例4所示,《A羽调图案》的序曲开头部分直接升高徵音和商音,华中地区的音调立刻凸现出来。从横向来看,右手开头从宫音开始,强调宫音的色彩,后特性音升5没有直接上行小二度做解决,而是走向宫音,重复前面一小节,左手有两个声部,第Ⅱ声部出现了升2这个特性音并下行走到宫音上,第Ⅲ声部通过升徵音与羽音来保证乐曲《A羽调图案》的调性色彩。从纵向来看,小二度音响色彩出现在左右手特性音出现的时候,小二度的运用是《A羽调图案》乐曲的核心,由于含有升G和A这两个基点音的主、属和弦叠加,使音乐形成复杂的音响,使其具有浓郁的湖南音乐色彩。
如谱例5所示,《A羽调图案》的音乐处理就像一个小小的万花筒,折射出中国音乐丰富的民族特性。在序曲的处理上,左右手主题频繁交替出现的节奏音型仿佛是一幅“阴阳互补”的太极图案,旋律线条从右手“流淌”至左手衔接自然。第105—109小节处,右手的1、2指保证连续五小节的颤音持续不断,4、5指短促、有力地敲击高音区,五度强奏用来模拟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对应的左手小二度更增加了音乐的变化节奏[7]。
通过对华东地区、西北与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与华中地区的音乐风格与音乐形态进行分析,以及对这些区域代表性钢琴音乐作品进行演奏诠释,得出其整体表现出两大主要音乐特征:(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将西方音乐中的和声、复调等写作技法形成具有中国韵味的旋律线条,使其具有民族风格,如《牧童短笛》《降A徵调泥土的歌》《A羽调图案》等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线条。(2)典型区域代表性钢琴音乐作品改编以中国民歌为基础。中国民歌内容丰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劳动人民的口头诗歌创作为主,极具有区域特征。通过选取中国典型区域钢琴音乐代表性作品进行艺术风格分析与演奏诠释,促使中西钢琴音乐作品的有机融合与深层次的交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