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菲, 邹小农, 陈元立, 付凤环, 陈宇梅, 陈香兰, 李纪宾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男性人群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05.07/10万,女性人群为265.21/10万。最常见的五类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除乳腺癌外,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其发病率(57.26/10万)和死亡率(45.87/10万)均列全部癌种第一位[1]。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急剧增长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吸烟和二手烟的暴露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多系统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扭转烟草流行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的公共卫生政策[2-7]。我国每年因吸烟所致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00万人;如目前吸烟的状况不改变,预计2050年我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将突破300万人[4]。目前,我国男性吸烟率远高于女性,流行情况仍处较高水平[8-9]。前期调查发现,公众对于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尚缺乏足够认知[10-11]。为了解男性人群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本文选取参加肿瘤防治活动的男性咨询者的调查资料进行控烟知识知晓分析,为相关机构制定控烟条例、深化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进而提升公众烟草致癌知晓的认知度。
在2018年和2019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参加北京市某专科医院举办的肿瘤防治宣传咨询活动的男性人群约3 000人,经过科普宣传后,根据自愿的原则,有404人参加问卷调查。
采用自愿和匿名方式,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控烟宣传材料、《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设计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吸烟状况等)、烟草危害知识(包括吸烟和二手烟导致的肿瘤等疾病)、控烟的态度和知识等。关于吸烟危害和控烟知识问题共有25项,包括11个吸烟和二手烟可导致的相关肿瘤(吸烟可导致肺癌、口腔和鼻咽部恶性肿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宫颈癌;二手烟可导致肺癌);5个吸烟和二手烟可导致的其他疾病(吸烟可导致的肺癌以外的其他疾病、冠心病;二手烟可导致的冠心病、婴儿低体重、婴儿猝死综合征);5个控烟态度和烟草有害成分知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劝告家属亲友同事不吸烟、烟草烟雾造成室内PM2.5浓度增大、烟草尼古丁使人成瘾、家庭成员的支持鼓励有助于吸烟者戒烟);4个易误导的信息(低焦油低尼古丁烟减少对人体危害、低焦油低尼古丁烟会减少患病风险、电子烟可帮助戒烟、吸烟者下决心戒烟就可以成功戒烟)。
①吸烟定义:从来不吸烟者定义为不吸烟组,曾经吸烟但现在不吸烟者为曾吸烟组,现在吸烟者为吸烟组;②控烟知识分类:正向描述调查问题为正确信息,反向描述调查问题为错误信息;③知晓分量化赋值及评分:知晓分量化赋值即正确回答问题记1分,错误回答问题或应答缺失记0分,满分25分;④知晓总分是指被调查对象正确回答问题所得知晓分总和;知晓评分为知晓总分除以满分的百分数;⑤知晓率:调查问题的正确应答率,即正确回答问题的调查对象数除以参与调查的总人数的百分数,满分为100[10-11]。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问卷录入,SPSS(V.1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知晓得分的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知晓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404名男性调查者中,20岁以下23人(5.69%);20~34岁91人(占22.52%),35~49岁147人(占36.39%),50~59岁74人(占18.32%),60岁及以上69人(17.08%)。
调查对象对控烟问题的平均知晓得分为15.13分(标准差5.30),总知晓评分为60.52分。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吸烟史和家庭成员吸烟史分组的总知晓评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调查对象对25项与控烟有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9.41%~95.05%。最高的是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最低的是吸烟者下决心不一定就会成功戒烟。知晓率超过80%的控烟知识7项;知晓率在50%~80%的知识有8项;知晓率低于50%的知识有10项,包括6个吸烟和二手烟可导致疾病、3个对烟草商品的认识和1项对吸烟者戒烟的认识。
2.2.1 吸烟史与各项控烟知识知晓率将调查对象按吸烟史分为不吸烟组、曾经吸烟组和现在吸烟组,比较各项控烟知识的知晓率,曾经吸烟组对电子烟不能帮助戒烟的知晓率(52.38%)高于不吸烟组(31.21%)和现在吸烟组(3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曾经吸烟组知晓低焦油烟不会减少患病风险的比例(41.90%)高于不吸烟者(29.48%)和现在吸烟者(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知晓控烟知识得分和评分情况 n(%)
表2 调查对象吸烟史与各项控烟知识知晓情况 %
2.2.2 经济收入与各项控烟知识知晓率将调查对象按月均收入分组分析,低焦油烟不能减少对人体危害和低焦油烟不能减少患病风险的知晓率,分别从21.47%和25.13%(<5 000元组)升高至37.50%和43.18%(≥8 000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月均收入与各项控烟知识知晓情况 %
本研究发现,80%以上被调查对象知晓应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劝告家属、亲友或同事不要吸烟,吸烟可导致肺癌,烟草中所含尼古丁会使人成瘾,家庭成员支持有助于吸烟者戒烟,吸烟可导致其他肺病,以及暴露二手烟可导致肺癌。虽然调查对象对吸烟导致肺癌等控烟知识的认知度较高,但有50%以上调查对象不了解发病率较高的其他肿瘤,如膀胱癌、肾癌、胰腺癌、宫颈癌、胃癌和肝癌也与吸烟因素有关。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含烟焦油、苯并芘、一氧化碳、尼古丁、刺激性化合物(如氰化钾、甲醛等)、有害金属等有害物质,通过血液进入人体全身组织,破坏正常组织和器官功能,导致疾病发生。吸烟者患多种疾病的危险性和不吸烟者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大量文献报道,吸烟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2-6]。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和国家有关卫生部门出版物公布了详细数据和一致性研究结论[4,7]。控制烟草流行是有效预防肿瘤重要策略的科学知识,亟需广泛深入宣传。
我国成人烟草调查显示,当前全国吸烟者总数为3.16亿,每年因吸烟所致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因二手烟暴露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8-9]。在青少年中,男性尝试吸烟者占39.9%,女性占12.5%[12]。为遏制烟草流行、消除烟草对健康危害,我国已加入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开展了一系列控烟目标活动,以鼓励、支持和帮助戒烟。本研究发现,约10%的调查对象认为吸烟者仅下决心不一定就会成功戒烟,在各吸烟史组和各经济收入组之间的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反映大多数人对戒烟难度的认识普遍不足。这与文献报道中吸烟者戒烟屡戒屡败,很少使用戒烟药一致[13-14]。因此,需加强对烟草成瘾病的认识和缓解戒断症状方法的研究。
此外,本研究发现,调查对象控烟知识的总知晓评分与学历呈正相关,但与年龄呈负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当前学校教育对控烟形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吸烟史分组中,曾经吸烟组人群和家庭成员有吸烟史人群显然更能认识到烟草可能带来的危害。政策制定者应以此为突破口,发动上述人群力量,使其作出正面引导,帮助更多人远离烟草。研究还发现,对“电子烟不能帮助戒烟”和“低焦油不能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和患病风险”相关内容的知晓率都处于较低水平。仅曾经吸烟组对“电子烟不能帮助戒烟”的知晓率超过50%。2019年,我国已将电子烟产品管控等级进一步提升,未来的健康计划中应考虑增加对电子烟及烟草焦油含量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内容。
本研究中,“吸烟者仅有决心不一定就能成功戒烟”条目的知晓率最低,说明在帮助吸烟者成功戒烟问题上,仍需更多临床研究以及社会支持和人文关怀,进一步积极支持和帮助吸烟者成功戒烟。在社会方面,应倡导全民无烟文化,积极利用世界无烟日等卫生健康主题日开展控烟宣传,形成良好的控烟社会氛围,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医院内设立戒烟门诊,使有戒烟意愿的人群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咨询,从而得到更好的戒烟效果。在个人方面,提倡个人“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都不晚”的理念;创建无烟家庭,劝导家庭成员不吸烟或主动戒烟,教育未成年人不吸烟,让家人免受二手烟危害。通过宣传,让群众知晓吸烟以及“二手烟”带来的危害,从而提升戒烟的主动性和减少“二手烟”的自觉性。相信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控烟局面,控烟良好效果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