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庆, 秦君玫, 李娥
护士执业环境通常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护理专业实践的工作环境,通常包括护理人员工作周围的人、事、物等,可以促使护理人员增强责任感,对护理工作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控制权[1-2]。健康的执业环境是确保充足人力、自主工作、优良服务及执业相关的安全、福利等的前提[3-4]。有相关研究提示,护士执业环境可以影响护理安全、对患者的护理结局造成一定影响,正向、健康的执业环境能够增加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职业价值感,提高认可度,有利于促进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从而确保护理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得到更为满意的服务等[5]。随着执业环境被纳入护理敏感指标[6],护理执业环境的测评成为医院管理的重点之一,被管理者越来越重视。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医院自实施人文化管理以来,期望通过定期了解、评价护士执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原因,制定优化策略,以持续优化护士执业环境,稳定护理队伍,促进良性成长。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及各科室护士执业环境现状,旨在为营造健康、良好的护士执业环境、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5—6月对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科室符合标准的护理人员进行执业环境测评。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获得护士执业资格,在该医院工作时间>3个月;②既往无精神疾患和意识障碍;③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在该院实习的护生、进修生;②调查时间段内外出进修、请假等不在岗的护理人员。
1.2.1 研究工具采用《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2016版)》[6]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共包括两部分,护士一般资料和执业环境调查两部分。一般资料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所在科室、性别、职称、学历等条目。执业环境调查表共有40个条目,第1条目为护士对执业环境的总体评价,第2~40条目共涉及6个维度:“护士参与医院事务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基础” “护理管理者能力、领导力及支持” “人力和物力配备” “医护合作” “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各条目打分采取百分制,“0分”至“100分”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打分越高执业环境越好,每一维度得分为各条目总分的平均值。该量表其内部一致性为0.97,各维度内部一致性0.81~0.90。
1.2.2 调查方法利用“问卷星”平台将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录入后,将生成的二维码发予各科室护士长,给予统一培训、指导后,由科室护士长将二维码发给各科室内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共1 448名,使其在充分理解各条目的基础上匿名填写完成后提交即可。问卷填写完成提交后,结果自动上传至平台。因问卷星平台具有“一个IP仅可作答一次”的功能设置,且自动上传至平台的问卷都可显示来源IP,因此,可避免研究对象重复填写。此次研究共回收问卷1 448份,经核实后,有效问卷为1 439份,有效率为99.38%。
数据提取后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检验水准α=0.05。
1 439名调查对象中,男37例,占2.60 %,女1 402例,占97.40%;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各占49.5%、40.9%;科室中内科护理人员占31.8%,职称以护士为主,有64.2%的护理人员无事业编制。见表1。
本次护士执业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83.50±19.66分)、医护合作(80.74±22.75分)、护理管理者的能力(79.34±22.58分)、人力和物力配备(78.08±23.06分)、护士参与医院事务(74.44±26.02分)、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74.31±24.22分)。见表2。
表1 医院护理人员一般情况 n,%
表2 各维度及各其条目得分情况 分
结果显示,科室中总体评价最高者为门急诊(82.23±20.11分),重症医学科最低(64.75±29.28分),不同科室之间执业环境测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将10个科室护士各维度得分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科室执业环境测评在“护理管理者的能力” “医护合作” “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不同科室执业环境测评总体得分比较
分
表4 不同科室执业环境测评各维度得分比较 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院护士执业环境总分为75.78±26.90分,处于一般水平,与国内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7],但其执业环境测评总分比广西省、安徽省等医院护士执业环境测评总分稍高[8-9],可能与近年来该院积极开展护理执业环境测评、改善护士执业环境、注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有关。六个维度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与“医护合作”两个维度得分较高,但“护士参与医院事务”得分最低。“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这一维度得分最高,这与我国各级医院全面落实开展及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落实责任制护理、不断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有关。在此维度中,“医院对新护士有指导培训计划”条目得分最高,这与近年来医院落实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相关政策,通过规范岗前理论与技能培训、科室轮转、加强考核等措施,以此强化新护士的职业规范有关;条目“医院积极使用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得分最低,医院应充分认识到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对提升护士执业环境的重要性,思考护理质量管理人力架构、制度与标准、运行模式、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保障护理人员职业的安全性,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护士参与医院事务”这一维度得分最低,其包括的四个条目中,“参与医院内部管理”与“参与医院管理决策”得分较低,这与其他学者调查结果相一致,因为护理队伍庞大,绝大部分护士处于医院的“执行层”,但提示医院管理者,在医院管理的重大决策方面,应积极开展调研,在充分了解、征求基层建议的基础上开展工作[10-11]。且应对医院的诸多决策及时通知,搭建参与医院事务平台,发扬民主,共同决策[12-13],有利于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是医院面临的严峻问题,此维度中“护士工作能得到社会认可”条目得分最低,这是由护理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护理专业常被认为从属于医疗,且近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造成对医务人员的社会认可有所偏颇[14],护士工作认可源自护理人员对自己专业的尊重,相关部门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15]主要任务中提出要大力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可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向护理业务的“专” “精” “尖”发展,充分发挥专业引领,逐步得到社会认可。本次调查护理人员对薪酬待遇得分较低,对薪酬的认可较为一般,因此医院应继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护士薪酬待遇,提升工作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总体评价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能与不同科室具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和特征有关[15]。本次调查的10个科室中,重症医学科总体评价得分最低。有研究显示,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多危急,护士工作量较大,可占医院临床救治工作总量的30%[16],因此相关部门应从人力、物力配备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完善ICU护理专业团队的发展机制,改善ICU护士执业环境。
同时,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者的能力、领导力及支持” “医护合作” “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三个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团队领导的管理水平和领导力直接影响团队氛围,即工作环境[17],不同科室领导者的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应强化个别科室护士长团队领导力,营造科室良好的工作氛围。“医护合作”中重症医学科分值最低,这可能与重症医学科病人来源于多个普通科室,护理人员需要与各科室医生合作有关。“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这一维度,供应中心、五官科分值最高,这类科室工作量相对较少,护理人员自我认可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医院应鼓励“一科一措”,个性化提高各科室执业环境,从而提高医院整体护士执业环境。
总之,通过本次对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的现况调查,与同等级别医院作相应的比较,了解护士执业环境的不足之处,分析主要问题,建议相关部门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在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举措,参与到医院事务管理的同时,要提高护士对医院重大事务的知晓度。不断加强护士自身能力建设,向护理业务的“专” “精” “尖”发展,充分发挥专业引领,拓展护理服务项目。鼓励“一科一措”,稳定护理队伍,个性化提高各科室执业环境,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