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患者血清E-Ca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20-07-15 01:06周淑平唐文杰王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颈部结节淋巴结

周淑平 唐文杰 王鹏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好发于女性,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70%[1],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早期结节可随患者吞咽运动上下移动,若其颈部伴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近年来,PTC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更重要的是,PTC难以和良性结节进行分辨,一经确诊需给予及时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但单纯放化疗效果均不甚理想,临床多采取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从而保障患者术后生存率。研究显示,PTC患者颈部伴淋巴结转移率高达90%,有淋巴结转移相比无淋巴结转移情况更加严峻,死亡率在其30倍左右[2],且多数患者常伴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可对自身预后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需对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有效监测。研究发现,带有E-钙黏连蛋白(E-cadherin,E-Cad)的肿瘤组织会入侵周围,其异常表达会让肿瘤发生转移的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3]。E-Cad是位于上皮组织的一种粘附蛋白,癌症转移可造成E-Cad功能或表达缺失[4],目前,临床上多使用E-Cad诊断不同类型乳腺癌,对PTC患者血清E-Cad与病理因素相关性的报道较少,本文收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8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E-Cad水平与PTC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等多项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PTC的病情评估及病因病机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男16例,女34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7.62±8.5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8±1.02)年,肿瘤大小0.25~4.58 cm,平均肿瘤大小(1.57±0.21)cm,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6版甲状腺癌分期分级标准[5],进行病理分级和临床TNM分期:1级33例、2级17例;临床TNM分期:Ⅰ期18例、Ⅱ期12例、Ⅲ期11例、Ⅳ期9例;疾病类型:经典型23例、滤泡亚型16例、其他亚型11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者;经手术确诊为PTC者;临床资料完整详实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者;入院前经过放疗或化疗等治疗者。所有人员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治疗及检测

手术方法:PTC患者接受甲状腺切除治疗,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手术,11例行甲状腺全切术(充分暴露患者甲状腺,切除全部病灶及组织);31例行患侧+峡部切除术或对侧大部全切术(暴露患侧甲状腺叶,切除患侧腺叶与峡部,或进行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8例行患侧+峡部切除术(暴露患侧甲状腺叶,切除患侧腺叶与峡部)。检测方法:于清晨采集研究组(术前)、结节组及对照组人员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20 min后收集血清,取1 mL血清标本放于EP管中,置于-20℃保存待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受检者血清E-Cad水平,检测采用ELISA试剂盒(美国R&D公司)。

1.3 分组及方法

分组方法:经手术确诊为PTC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其它30例良性结节患者为结节组,选取2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结节组及对照组三组人员血清中E-Cad水平。研究方法:收集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组织类型、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病灶、钙化、腺外侵犯、疾病进展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选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拟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表示,多组间E-Cad水平对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进行LSD-t检验),研究组相关资料分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E-Cad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清中E-Cad水平(0.048±0.003)ng/mL,明显高于结节组的(0.023±0.004)ng/mL和对照组的(0.021±0.0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2.338,P<0.001),E-Cad在结节组的含量与对照组的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0,P=0.056)。

2.2 不同病理因素的血清E-Cad水平比较

不同体质量指数、组织类型、肿瘤直径、病灶数目、疾病进展的PTC患者血清E-Ca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年龄<40岁、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有钙化、有腺外侵犯的PTC患者血清E-Cad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年龄≥40岁、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无钙化、无腺外侵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一方面,PTC位于各类癌症病发之首,其首发症状多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部分患者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压迫感等,易并发窒息、喉上神经受损、低钙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及生命安全,且目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对医疗资源造成极大浪费[5-6];另一方面,PTC肿瘤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潜伏期长,但其早期无明显疼痛症状,不易被发现,多数患者诊断时均已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加重患者病情及身体负担,大大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并对其预后造成消极影响。目前,多应用超声、穿刺活检等方法诊断PTC,但穿刺活检在辨别患者结节良恶性、病理分期方面具有局限性。癌症患者血清E-Cad升高受凋亡细胞的增加、恶性细胞募集及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增强的影响,认为E-Cad升高在肿瘤的进展中具有指标性意义。此外,E-Cad被证实与肿瘤侵袭密切相关,临床动态监测患者的血清E-Cad水平,有助于提高PTC检出率及准确率。孙振宇等[7]表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0%~80%,本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8%,提示PT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高。

表1 血清E-Cad水平与不同病理因素的关系()

表1 血清E-Cad水平与不同病理因素的关系()

临床病理因素 例数[例(%)]E-Cad水平(ng/mL) t值 P值性别男16(32.00) 0.048±0.003女34(68.00) 0.051±0.002 4.196 0.000年龄≥ 40岁 20(40.00) 0.047±0.003< 40 岁 30(60.00) 0.051±0.004 3.810 0.000体质量指数≥ 26 kg/m2 24(48.00) 0.048±0.001< 26 kg/m2 26(52.00) 0.049±0.004 1.188 0.241组织类型经典+滤泡亚型 39(78.00) 0.047±0.004其他亚型 11(22.00) 0.045±0.003 1.536 0.131肿瘤直径≥ 1 cm 35(70.00) 0.048±0.002< 1 cm 15(30.00) 0.047±0.001 1.833 0.073淋巴结转移有29(58.00) 0.051±0.004无21(42.00) 0.045±0.003 5.789 0.000病理分期Ⅰ + Ⅱ 30(60.00) 0.046±0.003Ⅲ + Ⅳ 20(40.00) 0.052±0.005 5.308 0.000病灶单38(76.00) 0.047±0.002多12(24.00) 0.048±0.003 1.331 0.189钙化有37(74.00) 0.052±0.004无13(26.00) 0.046±0.002 5.161 0.000腺外侵犯有16(32.00) 0.051±0.002无34(68.00) 0.048±0.002 4.948 0.000疾病进展有2(4.00) 0.050±0.004无48(96.00) 0.048±0.003 0.916 0.364

本文检测E-Cad在PTC患者、良性结节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水平,结果显示PTC患者血清E-cad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和正常人,与孙琳等[8]研究结论相似。本研究分析不同病理因素的E-Cad水平,结论显示,E-Cad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钙化、腺外侵犯等有关,女性、年龄<40岁、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有钙化、有腺外侵犯的PTC患者血清E-Cad水平更高,上述因素均可导致患者整体预后变差。考虑原因有,E-Cad属于介导细胞间相互聚集的粘附分子,在血清中可被检测到;此外,在一些有关肿瘤转移和发展的报道中均显示血清E-Cad水平增高,并表明血清E-Cad高表达可作为评价肿瘤的独立指标,E-Cad蛋白分解后会出现一种可溶性E-Cad,可溶性E-Cad可在细胞外基质环境和血液中扩散,作为一个旁分泌信号传递分子,激活或抑制多重信号途径并参与肿瘤生长的多个环节,其出现表明细胞表面分子可能存在功能障碍,可逐渐损毁细胞间的黏附功能,继而降低细胞间的聚合,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邱堃等[9]表明,PTC好发于20岁以下儿童及30~40岁女性,考虑原因为,部分患儿曾进行颈部x线治疗,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癌风险,而临床经验提示女性PTC发生率更高,一方面,女性激素通过受体可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癌组织对女性激素更加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乳腺癌中99%为女性,发病率较高,继发PTC的可能性明显高于男性;既往报道说明,E-cad异常表达在肿瘤的浸润及转移以及协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断影响着PTC的发生与进展。郭文若等[10]提示E-cad能辅助诊断PTC,进一步提高PTC诊断准确率,可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评估,有利于针对性给予其后续治疗。刘国岩[11]、游淑红等[12]研究表明,PTC合并微钙化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甲状腺结节内伴微钙化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癌结节内合并微钙化时,其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将变大;腺外侵犯作为PT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进展到一定阶段正常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基膜破损或缺失,肿瘤血管发生浸润都会引起E-Cad更快速、有效地释放到血液中,可推测PTC在进展过程中发生组织结构被破坏的情况,因而导致患者血清中E-Cad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出现E-Cad组织表达低而血清含量高的现象。另有研究证实,腺外侵犯少,淋巴结转移率低,患者预后较好[13]。由于本文研究患者数量偏少,血清E-Cad对PTC的作用和临床意义还需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综上,血清E-Cad在PTC中水平较高,能应用于临床诊治疗工作,且E-Cad水平与患者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或可作为PTC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猜你喜欢
颈部结节淋巴结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