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 张海燕
摘 要 高职院校“9+3”藏区学生与一般高职学生相比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不同,因而,思想状况及心理特点也有所不同,深入探究其心理特点,并积极寻求教育对策对藏区学生身心健康以及藏区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就针对高职“9+3”藏区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究科学的教育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藏区学生 心理特点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
高职“9+3”藏区学生是指高职院校利用单招方式接收的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藏族学生。由于文化和生活环境差异,他们与其他学生心理特点也不尽相同,如何提升这部分藏区学生的教育效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藏区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结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高职“9+3”藏区学生心理特点
1.1有很强的自尊心
高职“9+3”藏区学生中大部分都是藏族,藏族人本身骨子里就带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不允许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者自己在他人面前丢面子,一旦感觉自己不被尊重,30%的藏区学生会采取暴力行为,由此可见,藏区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不容许别人有一絲言语和行为侵犯,这也直接导致了此部分学生管理难度增加。
1.2部分学生对政府政策有依赖心理
考虑到偏远地区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有限,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招生时,都针对少数民族制定了特殊政策,如降低分数线等,以期保证教育公平性。调查数据表明,79.41%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地区。但是部分藏区学生却因特殊政策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对特殊政策和特殊照顾产生了依赖心理,希望在高职院校进行的考试成绩排名、奖学金评定、国家补助分配等方面都对身为少数民族的自己给予特殊照顾,可见其缺乏独立自强心理,而依赖心理过强。
1.3性格开朗但倔强
由于高职“9+3”藏区学生大多生活在宽广的草原,从小受地域及民族风俗的影响,使其性格较为开朗、热情好客且较为朴实勤勉,但是他们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即性情过于直率,遇事不太冷静易冲动。近八成的藏区学生都是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部分藏区学生情绪控制力较差,思想有时较偏激,遇事不太会寻求合理方法去解决,有时会为了发泄情绪,做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在“对学校管理制度的适应程度”中有47.06%的人选择了“比较适应”。能够完全适应学校管理的人仅占三成。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管理时要注意,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民族习惯适当地调整管理制度和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促使他们接受和适应学校的规范和纪律。
1.4能歌善舞但敏感多疑
高职“9+3”藏区学生大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无论是在比赛场上还是社会活动中,经常能够见到他们精彩的表现,这无疑是其一大亮点。但是却很在意周围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周围的人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评价和肯定,害怕身边的同学排斥自己。调查问卷显示,有17.64%的同学认为汉族人对他们有偏见。但是,在我国,无论是学校领导、班级教师还是同学,都秉承友好的交往理念来对待少数民族学生,希望能够在各方面给予他们较大关心和友爱,歧视和排斥少数民族学生的现象鲜有发生。因此九成的同学都能够较快适应与老师同学的相处,较快适应学校的生活。
1.5民族意识和集体意识强烈
高职“9+3”藏区学生民族情感较为强烈,看重本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希望通过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以期获得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和民族认可。近八成的学生父母都是少数民族。因此他们对于汉族的风俗习惯接触较少。以前的日常交往仅限于民族内部。同时,由于民族、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相同,少数民族学生会自发组成一个集体,一起上课、吃饭、逛街等,慢慢发展为家人一样的关系。在交流时也大多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七成的少数民族都能够熟练地使用本民族语言。一方面群体内部能够互相帮助,能够促进他们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41.18%的人比较同意“本民族的同学经常给我提供给帮助”。22.06%的同学非常同意这一观点。但是另一方面小集体也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不便。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在他人有破坏他们群体的行为时,他们往往会群起攻之,甚至有打架斗殴行为。在调研问卷中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藏区学生在面对“是否有关系较好的汉族朋友”问题时选择了“有一些”的选项。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仍然有2.94%的学生没有汉族朋友。这就意味着有小部分藏区学生对他们的小集体的依赖性极强,没有融入到整个学校学生的大群体中。同时在对“人际关系适应程度”问题的调查中,占比最高的选项是“比较适应”,达到了47.06%,其次是“完全适应”,占比为27.94%。而“一般”和“不适应”两项的总和达到了25%。因此在民族融合方面,高职院校还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1.6个人英雄人物号召力强
来自同一地域、具有相同方言的少数民族学生会自发形成一个非正式群体,而这个群体的“领导人”通常会有很强的个人魅力,使其它群体成员甘愿自觉听从自己安排,拥护本人决策。由于群体内其他成员对领导人服从较为极端,一旦领导人思想出问题,会直接导致整个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出现偏差。因此,学校要加大对这方面人群的思想引领。
2开展高职院校“9+3”藏区学生教育的科学对策
2.1加强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各个民族文化模式不同,人格和心理特点也自然不同,受到藏区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高职“9+3”藏区学生也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因而,为了民族团结,给予藏区学生更多的安全感,高职院校领导和老师要充分尊重其心理特征,通过专题讲座、联合活动、校园广播和课堂渗透等多种形式对汉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少数民族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学校应该为其提供展示民族特色的平台和机会,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加强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沟通,让汉族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进而增加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团结。
2.2严要求与尊重相结合
由于高职“9+3”藏区学生自尊心较强且敏感多疑,为了打消藏区学生心中顾虑,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其民族发展历史、宗教信仰和风俗文化,对各少数民族文化给予充分尊重,引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学校及老师在进行考试成绩评定、奖学金归属确定以及补助分配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一些特殊政策,如设置专项奖学金等,以激发少数民族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但是特殊政策不代表降低对其要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仍然要以制度规范严格要求他们,做到奖罚分明,助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3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对于高职“9+3”藏区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邀请专业教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通过深入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教授其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进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心理问题突出的少数民族学生,要加大心理辅导力度,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提高其接受度,引导其克服心理的负面情绪、客观公正评价自己,以不断取得心理平衡,来消除负面的、狭隘的不良心理反应。
2.4通过班级团队构建和帮扶方式来促进和谐关系
同龄人之间因为年纪相仿,心里所思所想大体相同,故而更易于交流。在高职“9+3”藏区学生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同龄人之间的亲近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结组学习,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学习,也可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扶持,从而构建和谐、融洽的学生关系,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汉族学生可以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才艺,少数民族学生也可以了解汉语学生的生活习俗,少数民族学生也可以向学生干部请教较难理解的知识等。
2.5充分发挥“领导者”的正能量
高校“9+3”藏区学生组建的非正式群体中“领导者”号召力更强,因而,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选拔一些具有正能量、责任心强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领导者,让其在学校或者班级上担任一定职务,辅助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监管,这样的方式比用汉族学生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的效果更佳。同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方要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教师和家长也应该为少数民族学生做好榜样,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观念,助力藏区学生的健康成长。
3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9+3”藏区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一般高职学生不同,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其心理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寻求思想政治对策,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加强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有效沟通、尊重与严格要求并重、辅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等举措开展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促进藏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助力藏区乃至社体经济文化进程发展。
作者简介:王姝,(1972.11-),女,白,云南,本科,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中级,研究方向: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 梁俊.高职“9+3”藏区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對策[J].技术与市场,2014(03):157-158.
[2] 苏梅.高职"9+3"学生校园适应性调查及培育路径研究——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高职"9+3"学生为例[J].青年时代,2019(19):244-245.
[3] 金芳.内地西藏高职班学生的民族特性与德育教育的实施研究[J].时代教育,2018(11):183-184.
[4] 张宇佳.浅析"9+3"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218-219.
[5] 闫红丽.高职院校藏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调查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2):46-48.
[6] 魏学红,刘艳君.四川高职院校"9+3"学生英语教学策略的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7,32(05):42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