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体验教育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2020-07-14 10:20周俊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施原则保障机制

周俊

【关键词】职业体验教育;实施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机制;实施重点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6-0024-06

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一个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开始,也是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必由之路。劳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发布不仅为职业体验教育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路径,而且为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了基础。

一、职业体验教育的实施原则

劳动有简单与复杂之分,职业是复杂劳动的物理空间。立足职业进行劳动教育,可以摆脱教育视野的劳动本能行为,提升质态;不仅能够实现基于知识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现状与发展融合基础上的系统劳动教育,而且能将劳动教育回归到真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培养潜能、涵养品行、陶冶情操、生成智慧、掌握技能、学会合作,是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更为具体、更为丰富、更有价值的抓手;能真正彰显劳动教育的本真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指导意见》本着职业对劳动教育的决定性影响,基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纲,以职业体验为要,以普职融通为径,以共建共享为纬,聚焦实施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机制,建构了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指导意见》明确了职业体验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组织与职业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发现、培养学生职业兴趣、职业认知、职业倾向,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行为。这一概念明确了职业体验教育的三大特点。一是明确了职业体验教育的载体,即职业体验课程和职业体验活动,突出了实践体验的要求,落实了“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原则。二是明确了职业体验教育的内容,即能引发学生职业兴趣、提高学生职业认知的职业观念、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是明确了职业体验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职业体验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行为,其实施涉及六个关键环节:一是教育者,即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二是教育对象,即接受职业体验教育的中小学生;三是教育内容,即职业观念、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四是教育载体,即职业体验课程、职业体验活动等;五是教育空间,即职业体验场所;六是教育评价,即衡量职业体验教育成效的评价体系。

基于职业体验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关键环节,《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职业体验教育必须坚持的四项实施原則。

第一,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是教育的基本遵循,更是职业体验教育的基本原则。《指导意见》要求职业体验的教育者必须从中小学生自身发展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聚焦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发展,既要让学生通过职业体验学会生活和发展所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立志长大后艰苦奋斗、辛勤劳动、报效祖国、奉献人民。

第二,重在体验。以实践体验为主是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体验教育的基本准则。《指导意见》要求创设适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真实职业情境和体验岗位,以课程与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为未来寻找适切的职业方向奠定基础。但以岗位体验为主,并不意味着完全拘泥于物质生产部门的传统职业岗位,还要兼顾人工智能时代职业岗位的新变化、新要求和职业劳动的新形态。

第三,安全规范。安全规范是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前提,也是职业体验教育取得实效的基本保证。《指导意见》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职业体验课程与活动,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要求从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出发,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要求依据学生的学段、性别、体能实际,选择适合的职业体验项目,安排好职业体验的时间和强度,做到组织程序规范、过程管理规范、结果分析规范。

第四,开放共享。开放共享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体验教育的基本原则。基于职业体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指导意见》要求职业体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活动组织实施、体验中心建设均要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形成职业院校、中小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职业体验教育的格局;要求采取有效对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以最新技术和设备参与职业体验中心建设,广泛聘请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职业体验教育;要求营造职业体验教育资源统筹配置、优势互补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协同育人生态圈。

二、职业体验教育的主要任务

职业体验教育是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起点,也是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抓手。为将职业体验教育落到实处,《指导意见》明确了职业体验教育的四项主要任务。

第一,建设好职业体验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抓手,职业体验课程是加强职业体验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与职业体验教育特质相吻合的职业体验课程,必须符合四项要求。一是能从职业体验教育对象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符合中小学生兴趣的职业体验项目课程,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与职业的内在融合。二是能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突出信息化、模块化、系统化设计,每个模块4~8课时,且都有指向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实施目标。三是课程菜单、课程介绍和课程要求清晰明了,并与中小学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生涯规划教育、特殊需要学生个别化教育等课程有机结合,按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进行系统化建设。四是能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让学生通过职业体验提升自己。

第二,建设好职业体验中心。职业体验中心是职业体验教育的物理空间。建设好职业体验中心是职业体验教育的基础,也是做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要求到2022年,重点依托职业院校设计,建造一批师资充足、课程完备、体系健全、运营良好的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为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教育厅出台了建设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对接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制订职业体验中心建设方案。二要能兼具职业倾向测试、职业场景体验、职业规划指导、职业拓展培训等功能,能提供多层级的职业体验。三要将科普、生活、学习、娱乐融为一体,增加职业体验教育的吸引力。四要将职业文化、产业文化、传统文化熔于一炉,彰显新时代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另外,《指导意见》也明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单独新建或依托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建设职业体验中心。

第三,设计好职业体验活动。职业体验活动是职业体验教育的载体,也是做实劳动教育的突破口。《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会同职业院校精心设计好职业体验活动。一要聚焦“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等关键要素进行设计,不能满足于原有项目的修修补补,应从职业实际出发进行系统再造。二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系列活动主题。基于学期、学年、学段实际進行设计,避免混沌不清,力求活动多样而又层级分明;衔接好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的体验活动内容,力求前后衔接、序列清晰,形成一体化、贯通式的总布局。三要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体验周”活动。四要明确不同学段职业体验活动侧重点。小学阶段侧重于职业感知,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形成基本的职业自我认知,初步培育职业兴趣。初中阶段侧重于职业认知,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内涵认知、职业情境认知、职业价值认知,拓展职业自我认知,形成平等开放的职业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明确职业意向。高中阶段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涯教育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职业、个人、社会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的职业自我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生涯决策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建设好职业体验师资队伍。职业体验师资队伍是职业体验教育的前提,也是做实职业体验教育的保证。相对于其他序列的师资队伍,职业体验师资目前基本处于空缺状态,必须提升理念、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努力创新,花大气力建设好。一要认识到新时代职业体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现有教师积极参与职业体验教育。二要出台相关政策,将职业体验师资队伍管理纳入当地教育师资管理体系,保证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能同等对待,为职业体验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夯实基础。三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职业体验师资队伍,聘请具有相关职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担任兼职教师。四要重视和加强职业体验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鼓励综合类、师范类高等院校开设职业体验教育相关专业,做好职业体验师资的职前教育工作;建立健全职业体验师资职后定期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教师职业体验教育的专业能力。

三、职业体验教育的保障机制

职业体验教育是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新时代强化劳动教育要求而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目前基础较为薄弱,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必须依据《指导意见》建设好职业体验教育的保障机制。

第一,加强统筹协调。职业体验教育涉及教育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一要提高认知,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领导,以职业体验教育为抓手,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夯实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基础。二要着眼整体,通盘谋划,系统架构,合理分工,建构设区市域内中小学和职业院校相互配合、错位发展、共同提高的工作机制。三要依据职业体验教育需要,加强市县属地统筹,核算好师资编制,预算好专项经费,建立好工作制度,安排好相关课程,建设好体验场所,落实好体验设施。四要引导各级教研部门加强职业体验课程实施的示范引领;出台相关举措,激励广大教师研发职业体验课程、参与指导、主动创新的积极性。

第二,列入课程计划。中小学和职业院校要从确保职业体验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做好相应工作。一要完善课程体系,将职业体验课程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相关课程体系,实现职业体验课程与原有相关课程的有机统一。二要落实好课时。中小学要按必修课要求,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课时。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新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其中安排到职业体验中心开展综合实践的次数,小学(3年级以上)不少于10次,初高中分别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课时。三要强化职业体验组织工作。中小学要组织好学生选择职业体验课程、参观职业体验中心,保证参与人数,安排好相关费用。四要高度重视职业体验课程建设。职业院校要将其作为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的有力抓手,精心设计,周密安排,选好师资,备好费用,保证职业体验课程有序实施。

第三,强化标准引领。标准是质量建设的基础,更是质量提升的保证。为将职业体验教育实施到位,省教育厅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江苏省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建设参考目录》和《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建设标准(试行)》。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须依据省建设标准制定市建设标准,指导本地区职业院校和中小学实施职业体验教育,并定期组织开展市级职业体验中心认定工作。省教育厅将在市级评审认定的基础上,适时开展省级职业体验中心认定工作,并对通过认定的项目学校在省级相关创建项目中予以优先支持。

第四,加强督导评价。为保证职业体验教育有序实施,省教育厅将组建职业体验教育专家指导组对各地职业体验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职业体验教育开展情况列入教育督导检查内容,依据效果做好总结、宣传、推广、表彰和奖励工作。中小学要建立包括职业体验教育在内的学生综合实践评价制度,将职业体验具体情况和相关佐证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这些举措将激发中小学校投入职业体验教育的积极性;激励中小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动手,积极参与职业体验;改变教育评价“唯分数”的现象,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

四、职业体验教育的实施重点

职业体验教育是新时代江苏深化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举措,要保证成效,必须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出发,基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原则、明确目标、锁牢任务、做好保障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强化实施。

第一,把握政策,领会好职业体验教育的内涵特质。职业体验教育的重点在于岗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感觉职业、认知职业。一要围绕中小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安排课程、设计活动。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其认知职业,形成职业倾向,是实施职业体验教育的直接目的,在课程安排和活动设计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活动设计,既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基础,又要考虑同一学段体验活动的多样性、体验项目的可选择性,能够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体验项目。二要以职业体验为重点,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职业体验教育重在参与职业活动,落脚于学生的动手实践。中小学在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时,要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与到职业体验中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致性,和学生自我选择的职业体验课程相呼应;职业院校在设计职业体验课程时,要注意与中小学所开展的相关劳动课程相对应,致力于将中小学生在劳动课程学习时所形成的“知”转换为职业体验中心的“行”,通过“做”的实践丰富课程学习所形成的“知”。三要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注重坚持教育的共性。虽然职业体验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不能忽视职业体验教育的共性要求。加强职业体验教育,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职业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无论是中小学还是职业院校,职业体验教育不能只关注兴趣的诱发、形式的活泼、内容的丰富,而忘记教育的初衷。

第二,明确职责,落实好不同工作主体的相关任务。参与职业体验教育的工作主体主要有三个部分,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通中小学和职业院校。三者具有不同的任务,从不同侧面服务于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其任务主要是统筹协调、顶层设计、资源落实、条件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激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加强对职业体验教育的领导,组织制定区域职业体验教育规划,合理分工辖区学校职业体验教育重点任务。二是按照开放共享原则,建立区域内职业体验教育共建共享机制。三是因地制宜建造好职业体验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支持和帮助学校建设好职业体验师资队伍。五是通过制度建设,安排好经费,完善好条件。六是做好职业体验教育的督导、检查、考核、激励工作。

中小学是职业体验教育的主要工作主体。依据《指导意见》,要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包括职业体验课程在内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按要求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课时。二是按不同学段职业体验主题,设计好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选择职业体验课程。三是做好与职业体验中心的对接工作,合理安排职业体验时间,保证次数,把握强度。四是多措并举,建设和管理好职业体验师资队伍。五是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确保职业体验活动规范有序,安全无事故。六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职业体验活动。

职业院校也是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工作主体。依据《指导意见》,职业院校要主动向中小学开放职业教育资源,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深入做好区域内中小学调研工作,主动对接中小学的职业体验教育。二是立足学校专业特色,按学段和相关要求建设好职业体验课程,并配备好相关教师。三是主动申请,积极参与职业体验中心建设。四是做好所对接的中小学来校参观、进行职业体验的相关服务工作。

第三,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深化职业体验教育。职业体验教育是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形式,但不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全部。深化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以职业体验教育为主要抓手。一要将职业体验教育融入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职业体验教育不是独立于劳动教育之外的另外一种教育,而是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劳动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体系,涉及劳动教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确定、方式的选择、空间的打造、效果的评价等诸多环节,职业体验教育应融入劳动教育体系之中,并以此为引领,将岗位体验落到实处。通过目标设置,引领学生了解职业、认知社会;通过内容确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家庭劳动、职业劳动、公益性服务劳动;通过方式选择,牢固确立动手实践的基本准则;通过空间打造,致力于标准化职业体验中心建设;通过教育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劳动的快乐,实现教育效应最大化。二要将职业体验教育融入中小学教书育人全过程。以职业体验教育为引领的劳动教育是影响新时代中小学生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决定性因素,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落实成效。中小学教书育人工作涉及学科教学工作、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教学、艺术教学等诸多方面,要能真正实现高质量育人的目的,必须改变“五育”割裂的现象,牢牢抓住以职业体验教育为核心的劳动教育这根主线,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将职业体验教育贯穿于中小学生理想的建构、品质的提升、人格的塑造、知识的学习、身体的锻炼和情感的培养之中。三要将职业体验教育融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全过程。职业体验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觉职业、培养学生职业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职业体验,帮助学生认知职业、认知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确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让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鼓励学生甘于吃苦、诚实劳动,勤于实践、乐于动手,提升素质、拓宽境界,攻坚克难、学好功课,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劳动能力、发展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无论是职业体验课程建设,还是职业体验活动设计,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致力于让学生通过职业体验、劳动体味,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对人民的情感、对法纪的遵守、对合作的理解、对他人的关爱、对成果的尊重,筑牢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猜你喜欢
实施原则保障机制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素质教育应着重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拓展延伸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探究中学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