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2020-07-14 06:10张晓燕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分层教学高中数学

张晓燕

[摘  要] 在“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理念下,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化的学习. 同时,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十分有必要. 基于此背景,文章对基于学生需求,设计分层目标;基于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提问;基于学生发展,设计分层评价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以生为本;分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以班级授课为主,当学生从初中阶段进入高中之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如果面向所有的学生都选择高度统一的课堂内容,很显然难以激发其学习潜能,也不利于其个性发展. 与此同时,高中阶段的教育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合理配置高中阶段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最充分发挥,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当前教育者最为关注的教学目标.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以及不断探索,分层教学模式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完全吻合,而且得到普遍推广和实践,收获了显著的教学成就.

基于学生需求,设计分层目标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阵地,在提高解题能力及培养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立足于教学环节,注意分层目标的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及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学《对数函数》时,可以结合不同的分组,为其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C组学生目标: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把握其运算性质,对于一般的对数能够借助换底公式对其进行转化;B组学生目标: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以及特殊点;A组学生目标: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有综合性的对数函数问题,从中掌握分类讨论及类比等数学思想. 基于这一分层目标,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向学生介绍对数函数的基础知识,这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然后引入对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并辅以相应的检测练习,这是对更高层次的学生学习以及认知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提供具有综合性的练习,全面强化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可见,针对教学环节的分层,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有力举措,也能够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基于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提问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如下问题:提问缺乏针对性,问题难度过高只有部分学习优异的学生能够回答(这也造成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这不能充分展现提问应有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引入分层教学的思想,对课堂问题进行层次划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回答问题,也有能力回答问题,以此助力课堂教学.

1. 设计发散性提问

这种问题的答案并非唯一,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参与回答的学生都能够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是一种调动课堂氛围以及学生参与度的有效举措.

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笔者在初始环节设计了几个发散性的问题. 如,生活中的几何体实物有哪些?在这些几何体中,各自包含了多少个平面?哪些可以通过平面旋转而得到?这一连串问题层层深入,促使学生主动链接生活,寻求更多的答案,将生活中的实物与所学内容相关联,并就此展开空间想象,为接下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探究做出良好的铺垫,这样便成功且自然地引入本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

可见,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其答案也非常多元,避免学生害怕答错而不愿回答的现象,同时答案的丰富性也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使他们可以展开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 设计启发性提问

启发也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仅要设置问题的层次性,也应当充分展现其引领教学思路、促进思维启发的重要功能,使学生紧随授课线索.

例如,在教学“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笔者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并且选择一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 大家都能直观地观察到实物的平面,但是它与几何中的平面究竟存在怎样的区别?我们应当如何界定平面的概念?这一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几何中平面所具有的无限延展这一典型特征. 然后要求学生在平面几何中画出直线,进而画出平面,启发学生以类比知识展开同类迁移. 最后就是針对平面基本性质的探究:首先将一支粉笔置于讲桌上,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并设计提问,这根粉笔的整个边缘是否都置于桌面上?如果是一条直线,其中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是否能够判定直线和平面之间的关系?

这种形式的问题环环相扣,不仅会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有效的启发,也能够使其紧随笔者所设计的教学思路,主动探求新知.

3. 设计差异性提问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以分层教学作为实践,需要在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差异性,所以,可以设计具有差异性的问题,以此对学生形成有力引导,然后带领学生展开一些有助于提高能力的自主探究活动,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融入其中,收获显著的学习效果.

以《函数及其表示》为例,当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本节的基础知识之后,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函数的概念是什么?映射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表示函数?(2)为什么在一个函数中,y的取值范围与x的取值范围相对应?(3)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是否可以构成集合?(4)是否可以基于映射这一视角对函数进行界定?(5)自主界定的函数概念和之前的定义是否存在异同?针对C层基础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着重思考第(1)题,能力中等的B层学生主要思考(2)(3)两题,学习能力最强的A层学生重点解答最后两题.

以上案例中,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不仅实现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推动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基于学生发展,设计分层评价

在分层教学中,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同样非常关键,通过评价不仅有利于优化学习活动,也有助于强化学习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评价也应当结合不同的标准,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例如,在完成《函数及其表示》的教学之后,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了分层评价设计,其标准主要包含四个层面,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及综合应用. 最底层的识记标准所有的学生都应当达到,更高的三个层次需要立足于学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学情,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情况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引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分层评价反过来驱动他们的数学学习.

这样的教学评价,所关注的并非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包含了整个学习活动,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其层次进行调整,明确评价的针对性,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不仅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吻合,也能够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需要教师针对这一策略以及教学理念展开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并在其指导下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和调整,以全面提升教学实效,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分层教学高中数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