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浦珍 王彤
摘要:与农村和城市地区不同,当前乡镇地区家庭教育主要表现为:重视子女教育,但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能够理性看待教育目的,但过度强调课本知识忽视兴趣培养;能够参与子女成长,但难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劳动教育相对充足,心理健康方面关注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对家长进行教育基础知识相关培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等弥补家庭中心理健康关注的缺失;教育部门统一购买或指导中小学校开设兴趣课程,从而缩小与城市地区学生差距。
关键词:乡镇地区;家庭教育;兴趣培养;心理健康
1 引言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儿童在关键期内养成良好的个性,离不开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李雪:2019)。而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专家学者们结合地区发展水平,就符合当地特色的乡村,尤其是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为国家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研究表明(田夏彪:2015;苏蔚连:2016;李文强:2018等),农村家庭教育意识是非自觉的,对子女的要求也以“遵守学校纪律”为主,家庭教育方法表现出明显的不当且情感教育缺失,部分父母外出打工而将教育子女的责任转嫁给老人,同时存在将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从而造成子女价值观念错位,且农村地区家长最为擅长的教育方式是延长子女学习时间,并通过简单的物质奖励或打骂表达对考试成绩的关注等;与农村地区家长不同,城市地区家长普遍较为重视家庭教育,会不断寻求正确且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能够关注到子女身心健康和思想品德发展,但也存在过度溺爱和期望过高等现象,同时缺乏劳动实践的锻炼(尹玉仓:2018等)。一般来说,乡镇地区无论在经济状况还是居民思想认识等方面都有别于农村,更与城市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却鲜有针对乡镇地区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因此,笔者通过带领大学生志愿者赴甘肃省乡镇小学开展“三下乡”支教活动,就乡镇地区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期望通过分析掌握乡镇地区家庭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并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对新时期乡镇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2 研究方法及调查结果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和个别走访的形式,对反映家庭教育现状的诸多因素进行调研。其中调查问卷涉及家庭人口、经济来源、教育方式等若干方面的38个问题。接受此次义务支教的学生为当地小学1-6年级的部分学生,人数共计80人,在对全体学生发放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50份。在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疑问走访个别学生家庭,通过面谈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在提交有效问卷的50名学生中,独生子女7人,非独生子女43人,其中有1名兄弟姐妹的有26人,2名兄弟姐妹的有15人,3名及以上兄弟姐妹的2人;50人中,有46人和父母一起生活,2人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2人为孤儿;和祖辈共同生活的35人,其余15人未与祖辈共同生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务农28人,经营小本生意15人,依靠打工挣钱4人,无业3人。由于绝大多数学生为非独生子女,且兄弟姐妹年龄各异,因此通过问卷,对幼儿及初高中等階段学生的家庭教育也能够有大体的了解。
2.1 甘肃省乡镇地区家庭教育的现状
2.1.1 重视子女教育,但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
由于此次接受问卷的均为小学生,对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教育等概念无准确认知,因此笔者选择从作业辅导、阅读习惯、陪伴方式等方面对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教育方式进行了解。结果显示:占总人数的84%的学生表示家长会给自己辅导作业,显示出乡镇家庭中彻底的文盲家庭较少,几乎每户都有至少一人能够履行文化教育的职责;很大一部分家庭经营小本生意,普遍对涉及子女教育的问题表现积极,愿意在时间和经济上给予最大的配合,但由于文化程度受限加之忙于生计,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在子女学习时家长看电视、玩手机、照看生意及干家务者居多,在极少数的陪伴中,也都表现为“监督”和“看管”;普遍能够意识到激励在孩子学习成长中的作用,但多表现为简单的物质奖励,对待学习成绩下降也多表现出生气、打骂等态度,极少有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
2.1.2 能够理性看待教育目的,但过度强调课本知识忽视兴趣培养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田夏彪:2015等),农村地区家长对教育目的的认识相对简单直接,或“砸锅卖铁”也要供子女读大学,希望子女“走出农村过上好日子”,同时改善全家的生活状况,给子女造成了不小的思想负担,或宣扬“读书无用论”让子女过早踏人社会,体会生活的辛酸不易。通过问卷发现,乡镇地区家庭对于教育的目的有着较为理性的思考,或希望子女将来从事教师、医生、律师等崇高职业,或期待子女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金钱方面并无明确的要求,或未向子女传递此类价值观念;普遍认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但在实现路径上,绝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依然限于课本知识和学习成绩,缺乏培养兴趣爱好的意识和能力。
2.1.3 能够参与子女成长,但难以起到榜样作用
研究表明(李文强:2018等),农村地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父母外出打工情况较为普遍,造成留守儿童、青少年以及老人的现象较为严重,在这一类家庭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缺失,有的甚至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在乡镇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农村地区优越,或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小本生意,或在附近超市、饭馆打工,或打理农田种植瓜果蔬菜,需要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的情况较少,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能够参与子女成长,给予必要的关注与陪伴;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多采用简单说教,家长自身却在看电视、玩手机等方面缺乏自律意识,认为成年人的习惯无法改变,自身也无需进步和提升,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忽视了自身习惯养成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难以在子女教育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这种渗透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双重标准,往往造成教育效果与期待相去甚远。
2.1.4 劳动教育相对充足,心理健康方面关注不足
相关研究表明(尹玉仓:2018等),城市地区家庭教育中存在对子女过度溺爱的现象,导致子女劳动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劳动教育和实践。笔者调查发现,乡镇地区家庭普遍会让子女分担家庭劳动,或帮父母照看生意、或洗衣、做饭、打扫等,总体而言为适应年龄阶段的固定劳动,劳动量小且时间不长,这种家庭中的学生普遍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劳动意识;家长在处理子女间矛盾时,多以责骂其中一方或“不予理睬”为主,对待子女与同学、朋友间矛盾、以及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恼时更是表现出“漠不关心”,缺乏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科学有效的干预办法;同时对于儿童时期心理健康养成对性格的塑造作用缺乏认识,认为性格是大生的无需“刻意”关注,同时缺乏面对和解决子女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必要知识,因此多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这一态度往往加剧子女烦恼,久而久之这种态度本身甚至会成为子女心理疾患的导火索
2.2 甘肃省乡镇地区家庭教育现状的成因
2.2.1 家长受教育情况相对较好,获取有效信息渠道较多
与农村地区不同的是,乡镇地区的学生家长有很大一部分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绝大多数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完全的“文盲”在学生家长中,尤其是父母一辈年轻家长中极为少见。尤其是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家长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幅增加,他们通过看新闻、视频等方式,及时获取外界有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乡镇地区家长对于教育的认知和思考。这就使得乡镇地区家长普遍重视子女教育,能够严格要求子女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教育的目的也有着较为客观理性的认识。
2.2.2 经济较为宽裕,时间相对充足
相比农村地区,乡镇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完全依靠务农为生的家庭较少,大多数家庭依靠经营小本生意或在当地打工维持家庭开销,因此整体而言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且离家外出打工情况较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和陪伴子女,能够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能根据自身文化程度对教育开展一定程度的思考与尝试。因此乡镇地区家长普遍表现出通过物质奖励来激励子女学习的现象,也有极少部分家长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但方法简单直接,处于模仿水平,因此效果不佳。
2.2.3 受文化程度限制,对子女教育无法形成系统科学的方法
乡镇地区家庭虽表现出经济状况相比农村地区较好,时间也相对充裕,获取有效信息渠道较广,对于子女教育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但相较于城市家庭,文化程度依然较低,且受文化程度限制,虽能对教育目的进行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但教育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家庭成员内部也难以达成一致,更无法形成系统。尤其在人口多的家庭,每位家长都在实行自己的教育方式,很难达成教育共识并形成合力。部分家长在教育方法上依然以打骂等粗暴方式为主,最终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2.2.4 受生活环境限制,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有待优化
由于乡镇地区在发展上依然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该地区家长获取有效信息渠道大幅增加,但依然受到生活环境及周围人群的影响,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较为保守陈旧。体现在教育中就表现为过度放大学校教育的作用,对家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认识;看重子女学业成绩,忽略兴趣培養的重要性;难以认识到自身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自身缺乏自律意识,难以为未成年子女树立榜样;尚未认识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涉及子女心理健康的问题上倾向于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2.3 甘肃省乡镇地区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2.3.1 对家长进行教育相关基础知识培训,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发现,乡镇地区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相对较好,获取有效信息渠道较为丰富,对子女教育有着一定程度客观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态度积极,但相较于城市地区,仍受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限制,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方法的认识不足。建议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设立专项经费、协调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并定期请专业人士解答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家长普遍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教育中合理恰当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处理子女成长中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同时通过此次调查,可以认为乡镇地区的家长有意愿和能力接受此类培训,预计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对学校教育起到有力的支撑与辅助作用。
2.3.2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室等弥补家庭中心理问题关注的缺失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与家庭相关的困惑与烦恼,或与兄弟姐妹、同学朋友间出现矛盾时家长未给予重视、或在长辈中间未得到公正对待、或对家长平时的教育管理方式存在不满,或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烦恼无人诉说等。为弥补这一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和缺憾,建议教育部门协调各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吸纳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积极悦纳自我,同时发现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个别性问题,定期归纳普遍性问题,总结当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科学引导、有效疏导,促进乡镇地区学生真正成长成为健康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3.3 购买社会服务、开设兴趣课程,缩小与城市地区兴趣培养的差距
由于乡镇地区经济条件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家长在负担子女吃穿和学业学习等必要开支以外,很难有精力和条件培养孩子的课外兴趣,也缺乏对兴趣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建议乡镇地区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能够通过为本地中小学校统一购买社会服务,或协调各中小学校加强音体美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同时通过成立课后兴趣小组等方式,结合地区实际,通过线上或线下等多种方式,在做好学业知识教授的同时,培养课外兴趣、拓展课外知识,锻炼动手和实践能力,缩小与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差距。同时期待通过兴趣培养开阔乡镇地区学生眼界,提升他们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面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
3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各项教育帮扶措施扎实开展、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的新时期,作为乡村中不可分割且特殊的一部分,乡镇地区既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地区,也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处于中间地带且同时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对教育造成的影响体现为,学生家长受教育情况相比农村地区较好,获取有效信息渠道较为丰富,对子女教育有着一定程度客观理性的思考,在涉及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态度积极,但相比城市地区,家长依然受到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限制,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方式方法的认识不足,依然有采取简单粗暴方法的倾向,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在成长过程中重要性,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尤其采取回避的态度,缺乏采取科学有效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建议教育等相关部门对家长进行教育基础知识的培训、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为家长答疑解惑、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室弥补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不足、购买社会服务或指导学校开设兴趣课程,在不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缩小与城市地区教育的差距。希望能在未成年人教育上,通过凝聚各方力量,更好地帮助乡镇地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助力我国高质量完成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而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进而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李雪.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个性形成影响的探究[J].科教文汇,2019(07):128.
[2]田夏彪.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教育的危机化解策略[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2):75-79.
[3]尹玉仓.关于我国城乡家庭教育差异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08):123-124.
[4]李文强.农村家庭的教育现状及家庭教育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59-60.
[5]苏蔚连.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才智,2016(13):42.
作者简介
马浦珍(1991.05-),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参加天水师范学院学生辅导员工作。曾获天水师范学院“优秀辅导员”、天水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并参加2019年甘肃省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訓等。
王彤(1997.O1-),女,汉族,甘肃定西人。现就读于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专业。现任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英语俱乐部和英语图书馆负责人,在校内外各项比赛和实践活动中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